迷失自我,是整天過得渾渾噩噩,不知道為何而活。想找回自己,首先要做真實自然的自己。
——以下是回答——
在浮華世界中迷失了自我,怎麽辦?這位交際花的做法值得點贊!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引言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
前些年,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
「大年三十晚上,在大城市寫字樓上班的‘Lily’、‘Vivian’、‘Kevin’,紛紛趕回老家。一進家門,他們立刻脫下名牌衣服,換上接地氣的花棉襖。平時的港台腔,也秒變家鄉話。而他們的名字呢,也變回了‘翠花’、‘二妮’、‘狗剩’。
這是段子,也是現實。
每個時代,都有「漂一族」。每個時代,也都有愛慕虛榮的人。這是人類社會的遊戲規則。一向如此,也必將如此。
「漂一族」既向往大城市的繁華,又留戀家鄉的人情味。他們被這兩股勢力撕扯著,內心常常感到困惑、糾結、痛苦。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獨有的。
早在1900年,茨威格就寫過一篇小說。其內容就是想告訴人們:在浮華世界中,要怎樣做,才不會迷失自我。
那篇小說,叫【普拉特爾的春天】。
01遊園前的浮華
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
在維也納上流社會,交際花莉齊住在維也納富人區格拉本街的一所豪宅裏。
每天,她周旋於不同男人之間,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在家時,她喜歡躺在波斯長沙發上打發時光。
春天來了。
莉齊很想去著名的普拉特爾公園遊玩。作為著名的交際花,她每次外出,都要盛裝打扮,招搖過市。為了這次遊園,她還預定了一件昂貴的裙子。
這天中午,她迫不及待地等著新裙子的到來。只要換上新裙子,她就能坐上馬車,美美地遊園去了。
但很不巧,那天裁縫沒能按時送來裙子。沒有新裙子,莉齊就沒法出門。她一氣之下,趕走了馬車夫。
但她還是很想去普拉特爾公園。 於是她突發奇想,自己能不能換一種身份,假扮成平民女子去遊園呢。
有了這個想法後,她從衣櫥裏挑了一件最樸素的裙子。那件裙子,已經很舊了,滿是褶子。
上流社會人士,習慣以貌取人。
她想,穿上舊裙子後,肯定沒人能認出她。誰都不會相信,著名的交際花莉齊,竟會穿得如此寒酸。
於是,莉齊穿著舊裙子出了門。馬車夫被趕走了,她就步行去普拉特爾公園。
途中,一輛馬車迎面而來。
馬車上的男人,是莉齊眾多追求者中的一位。他一直在苦苦追求她,她卻一點兒也不喜歡他。
見男人迎面而來,她緊張到呼吸急促,生怕對方認出自己。然而,馬車和她擦肩而過,男人壓根就沒瞧她一眼。
莉齊知道,這是因為她今天的裝扮太樸素了。樸素到,上流社會的貴族根本不可能註意到她。
人靠衣裝馬靠鞍。
沒了華衣美服裝扮,在別人眼中,莉齊和普通女孩沒區別。這時,她心裏突然生出一種強烈的荒謬感。 於是,她放聲大笑起來。
然而,還是沒有人註意她。
在行人眼裏,這個衣著樸素的女孩,實在沒什麽吸引人之處。
02遊園時的美好
莉齊平時出行,無論走到哪裏,都是眾人矚目的焦點。
而今天,當她穿著舊裙子步行來到普拉特爾公園後,整個公園裏,竟然沒有一個人看她。
此時此地,她在眾人眼裏,只是一個普通人。
這種「普通」,反而讓她放下心理包袱,開啟了自己。她內心升起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感。
普拉特爾公園的春天,鳥語花香,充滿生機。還有各種雜耍表演,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其間,熱鬧非凡。
莉齊平時接觸不到底層人的生活。而此時, 她像突然從雲端墜落到凡間,她真實地感受到了人間煙火。
遊園過程中,莉齊邂逅了男青年漢斯。漢斯是大學生,一臉稚氣,跟上流社會的達官顯貴完全不同。
兩人邊走邊聊。 跟漢斯聊天,喚起了莉齊的很多童年回憶。
小時候,她住在維也納郊區。 那時的她,叫土氣的「莉澤」。 她的維也納話,說得也很不標準。
對童年的回憶,讓莉齊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不知不覺間,她甚至恢復了維也納鄉下的口音。
莉齊和漢斯,像所有初戀情侶一樣,一見鐘情,水到渠成。
夜晚,莉齊跟漢斯一起回了家。漢斯的家,是一間狹小簡陋的出租屋,和莉齊寬敞明亮的豪宅根本沒法比。
但是,恰恰就是 在這間出租屋裏,莉齊體驗到了真正的愛情,和從未有過的幸福。
03遊園後的反思
第二天清晨六點鐘,莉齊從睡夢中醒來。她匆匆逃離出租屋,跑回了自己的豪宅。
回家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開啟所有窗戶透氣。
因為她突然發現,豪宅的空氣中,彌漫著齁甜齁甜的香水脂粉味。
本來,濃妝艷抹是她的生活常態。這些年來,她一直都是這麽過的,她並不覺得這有什麽。
然而,遊園過後,她第一次體驗到了普通人的快樂。那是一種無拘無束,不被任何物質綁架的快樂。
人,一旦品嘗過「山珍海味」,就很難再咽下「鹹菜饅頭」了。
因為體驗過真正的美好,回家後,莉齊有了一種無法忍受的窒息感。
她心裏悚然一驚。
內心響起一個聲音:這麽多年來,她每天錦衣玉食,每天談情說愛,但是,她沒有一刻是快樂的。
昨天,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一天。 在普拉特爾公園,她不用濃妝艷抹,不用偽裝自己,更不用逢迎任何人。
她回歸到最自然的狀態,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莉齊很留戀那種狀態。而現在呢,她不得不回到原來的狀態。這種浮華的日子,讓她深深地恐懼。
小說的最後,莉齊想到跟漢斯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嘴角不禁露出笑意。
04人到底應該怎樣生活
這篇小說,故事很簡單,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是,茨威格對莉齊的心理描寫,細致入微,特別吸引人。
這是這篇小說的魅力所在。
初讀它時覺得,這是個美好的愛情故事。這次重讀後才發現,愛情只是點綴,小說真正想傳達給讀者的,是一個很宏大的命題——
人,到底應該怎樣生活。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上流社會浮華奢靡,人們的精神世界普遍空虛。
莉齊出身平民之家,長大後,她來到維也納市區謀生。見識了世界的繁華後,她削尖了腦袋也想擠進上流社會。
然而在那個封建年代,一個女孩怎麽才能進入上流社會呢?
唯一的辦法,就是出賣肉體。
她認識了不同的男人,透過情色交易,擠進了上流社會,開啟了浮華生活模式。
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 她身在其中,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可悲。
有一句話,叫「溫水煮青蛙」。
奢靡的生活,猶如「溫水」。而莉齊本人呢,就是溫水裏的「青蛙」。
她像寄生蟲,靠不同男人的供養生活。她唯一的資本,是年輕貌美。一旦失去美貌,她將失去一切。
莉齊的內心很空虛。她時常莫名感到悲傷,從這種悲傷中,她能找到一種隱秘的快感。
那種快感,正是作為「獨立的人」的存在感。
一場遊園活動過後,她的精神開始覺醒 。她為自己過去的人生態度感到羞恥,她再也不想那樣活了。
從感到羞恥的這一刻起,舊的莉齊,死了。
一個新的莉齊,誕生了。
05自然之美,能喚起人性之美
美和醜,互為參照。
美的事物,總能喚起人內心的美好情懷,也能讓人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莉齊混跡於上流社會,接觸的人,都是達官顯貴。那些人無一不是虛偽的,惺惺作態的。
而一天的遊園經歷,讓她看到自然美景,接觸到底層人的真實生活,也讓她擁有了短暫的愛情。
正因為親眼看到了真實的「美」,所以,她才開始審視自己內心真實的「醜」。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以前的生活,簡直難以啟齒。那樣的人生,毫無意義。
面具戴久了,會長在臉上。只有主動卸下面具,回歸到最本真自然的狀態時,才有可能獲得幸福。
這次遊園,讓莉齊卸下了面具。在公園,她看到了真正的美。而美,又啟發了她的人生。
康德說:「 對自然美抱有直接興趣,永遠是心地善良的標誌。 」
莉齊能真切地感受到美。可見,她並不是麻木到無可救藥之人。
實際上,莉齊本人就很美。但這種美,是皮囊之美,不是真正的美。
真正的美,在靈魂之美。而靈魂之美的核心,是有精神追求。
人在年輕時,往往熱衷於追求物質生活。隨著年紀的增長,人的物欲會漸漸降低,反而會越來越向往簡單恬靜的生活。
這是返璞歸真。
人性多變。但無論怎麽變,面對自然美景時,人內心都會產生美好的情愫。
一個追求美的人,註定不可能太壞。
06改變命運的,往往是一瞬間的真實體驗
人生,需要適當的抽離。
當一個人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去接觸與自己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人與事後,再回到原來的生活中時,他的心態往往會發生巨變。
這種巨變,有時不好,有時好。
【包法利夫人】中,愛瑪因為參加了一場上流社會的舞會,從此心態失衡,對現實生活產生了強烈不滿。這場舞會,改變了她的命運,成為她人生悲劇的起點。
而【普拉特爾的春天】裏,莉齊經歷了一天的郊遊後,對自己當下生活產生了警覺。由此,她開始反思人生的意義。
顯然,這種巨變,是好的。
有句話說得好,「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你。」說到底,人只能自己對自己負責。
所以,當莉齊精神開始覺醒時,她的人生也揭開了新一頁。
春天,不僅吹綠了普拉特爾公園的花草樹木,也讓莉齊內心煥發生機,讓她重獲新生。
這篇小說,主題深刻,筆觸溫柔,讀來有一種美的享受。尤其是在寒冬裏讀它,自己仿佛也去了一趟春季盎然的普拉特爾公園,心裏有說不出的美好。
讀小說,是看別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特別喜歡一本書,一定要不斷地重讀它。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發現,新感悟。這正是讀書的樂趣所在。
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會反思,而後者不會。
讀完【普拉特爾的春天】,再次印證了我之前的一個感悟。
其實,所有的世界名著,都是在教我們做一件事——
認識你自己,反省你自己。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台簽約作者。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