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你生活中有哪些值得欣賞/敬佩的女性?能否分享一下她們的故事?

2021-03-04知識

說實話,每一位女性都很偉大,女性本身在生理結構上,並不比男士占優,但她們也得承受一樣的生活壓力,甚至會比男士做得更多。如生兒育女的同時也要兼顧家庭、經濟收入等。

對於我自身來說,我的母親就是值得我敬佩的女性。

母親曾和我說過,小時候的她其實也並不太懂處事,也是生了孩子後各種擔心,生怕吃不飽睡不好。在我有意識的記憶當中,母親就是我的超人,她什麽都懂,任何困難擱在她手裏都能解決。盡管家境並不算優越,但從來沒讓我在童年時期吃過苦。遮風擋雨的背後,是「偉大」二字都無法形容的母親。

當然我知道,天底下的女性都不容易。今天恰巧是婦女節,先祝各位女神們節日快樂。

除了生活中敬佩的女性,這次壹心理是想和大家分享,足以決定女性的自由和幸福,影響世界的8位元女性心理學家。

01

瑪麗· 卡爾金斯

Mary Whiton Calkins

1886-1930

「女性和男性沒有智力區別」

她是美國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歷史上第一位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女性。

卡爾金斯生活在正規教育幾乎完全排斥婦女的時代。她完成了哈佛大學所有博士課程及論文要求,但卻被當時的哈佛校長以她是女性為由而拒絕授予博士學位,而是發給她德克利夫學院(當時是與哈佛有聯系的女子學院)的博士學位證書。瑪麗直接拒絕了這種不平等的待遇。

未能獲得博士學位的她,卻從未放棄過對心理研究。她發明了測量學習和記憶的配對聯想法、提出自我心理學等理論。

同時,她是首先站出來反對源於兩性差異假設而對女性的限制,她認為區分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就像區分男性食物和女性食物那樣沒有任何意義,並以實驗證明了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相同。

她說:

由於我們完全無法消除環境的影響,因此試圖在男性和女性的智力本身之間進行區分是徒勞的。只有從更全面的角度觀察,才能建立符合男人和女人利益的特征性差異。

02

卡羅爾 · 吉利根

Carol Gilligan

1936-

「相信自己的感受,發出自己的聲音」

1964年,她在哈佛大學獲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2年被劍橋大學任命為教授。她是著名心理學家,也是女權主義者和倫理學家。

吉利根最主要的貢獻,在於提出了道德發展論中的「女性視角」,她發現:

男性對道德的理解,更多是關於公平、正義;

女性對道德的理解,則是關懷和責任。

兩者在道德判斷中的標準是不同的,由此反駁了當時權威學者(如科爾伯格)認為「女性道德發展晚於男性」的理論。

她還認為:因為女性非常在乎跟人之間的關系,因此更看重他人的利益,常常被誤解為是軟弱無能、沒有力量的;但實際上,這本應該是一種優勢,使女性更堅韌和博愛。

在她理論之後,人們才意識到,女性的「關懷」是一種力量,而不是弱點。

她說:

「對於女性來說,最悲慘的不是在這個社會中受到什麽樣的歧視和不平等,而是在女性心中潛意識的承認這一切,產生對於男性的依賴並且給予他們決定權,將自己合理的處於一種低等的地位,缺少對於自身的信心和勇氣。」

03

凱倫 · 霍尼

Karen Danielsen Horney

1885 - 1952

「成長要擺脫束縛,找回真實的自己」

她是德國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新弗洛伊德學派研究者、社會心理學的先驅。

同時,她是精神分析活動中的第一位女權者,她反駁了弗洛伊德認為女性會嫉妒男性,是因其沒有陰莖而無法享受與男性同樣的樂趣的觀點。

她認為女性之所以希望成為男性,本質是渴望擁有被文化認為的、專屬於男性的特質,比如力量 、勇氣 、獨立、成功、性自由及選擇伴侶的權力。如果女效能夠擁有這些,她們將沒人想成為男性。

因引起保守精神分析學者不滿,1941 年霍尼被解職。

她說:

「對美貌和魅力的膜拜會引起對缺乏女性氣質的恐懼。這種恐懼是下意識的,但它會導致女性對重要社會運動缺乏興趣,這些運動包括為改善女性地位所進行的鬥爭。我們應該停止為女性氣質操心,把註意力放在 ‘作為人的潛力’上面。」

04

凱瑟林 · 諾斯禾菲

Kathryn L. Norsworthy

「本土化心理學才能真正幫到人」

她是國際人道主義心理學家,也是羅林斯學院(Rollins College)咨詢研究生課程教授,其工作重點是幫助婦女實作人權和領導力,並在2017年獲得了美國心理學會的國際人道主義獎。

1997年,諾斯禾菲來到了泰國。她帶著強大的使命感:要幫助流落到此的緬甸難民療愈心靈創傷。

很快她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需要心理援助的物件,大多是女性。而在她之前來到這裏的各路西方心理專家,使用的都是基於西方文化所形成的理論,並不能給當地女性實質性的幫助。

於是,諾斯禾菲深入緬甸受害女性中間去了解她們、感受她們。在咨詢的過程中間,她透過觀察緬甸人互相溝通和交流的方式、聆聽她們的心聲,慢慢和她們彼此了解。

漸漸地,諾斯禾菲和這些緬甸女人互相了解、建立互信。並且她和當地的一些援助者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系,幫助到了越來越多的人。

1997-2017,整整20年。諾斯禾菲把自己的時光、愛、溫暖給了東南亞的女性。

她說:

「我們不能帶著西方的心理學來東方殖民,而是要讓心理學在各個文化中本土化,才能幫到這裏的人!」

最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專業的心理學文章和回答,可以直接關註壹心理 - 知乎,感恩一路有你!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點贊、收藏、評論。

05

艾倫·簡·蘭格

Ellen Jane Langer

1947-

「尋找每個人身上的可能性」

她是哈佛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心理學終身職位的女性。作為積極心理學的奠定者之一,蘭格一生獲獎無數,研究涉及控制力、專念、決策、衰老和意識理論等領域,許多研究都被人們津津樂道,廣為討論。

「人老了還能變年輕嗎?」

在「時光倒流20年」的實驗中,蘭格用實驗還原了20年前的生活場景,並讓一群老人在其中生活了一周,結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老人們的體力和容顏都發生了逆生長。

她認為,「返老還童」的秘訣在於控制力和專註力,當人們以年輕的視角和信念去對待生活時,心理的改變將帶來生理上的改變。

總的來說,蘭格教授的實驗因為太過驚艷,而被人質疑其可重復性;但她的思想確實值得令人深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她可以算是少數幾個改變了美國甚至世界的心理學家之一。

她說:

「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因為我們身處一個崇拜青春而厭棄老年的社會,人們固執而輕率地認定衰老就意味著能力的減弱、意義的流失。正是因為這樣的信念,使得人在發現自己老了以後,真的開始衰老起來。

不要相信這是無法改變的,你可以創造自己的可能性。」

06

瑪利婭·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

「孩子需要自由探索與發展」

她是意大利幼兒教育家 ,意大利第一位精神科女醫生,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女權主義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

蒙台梭利在精神治療院發現,智障兒童和精神病患者關在一起,並不提供玩具令其玩耍,這只會降低其智力。在大量學習和觀察後,她提出「生理教育法」,幫助其智力和個性的發展。

隨後,她研究正常兒童的教育方法,她提出:

1.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的教育觀點。

2.反對填鴨式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經驗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傳遍世界,在全世界範圍引發了幼兒教育革命。在 1949、1950、1951 年連續 3 年獲得 「諾貝爾和平獎」 候選人的資格。

她說:

「不要盲目限制兒童的自由行動,而是要為兒童準備一個他可以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動的環境(兒童之家與蒙氏教具)。這個環境需要能夠支持孩子的自由探索與發展,在滋養孩子的好奇心,形成正向性格特質的同時,為其日後的學習賦予一個最基本的框架概念與基礎。」

07

伊萊恩·哈特菲爾德

Hatfield Elaine

1937-

「情到深處,是完整地接納彼此」

她是夏威夷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被譽為愛情科學研究的先驅。

她最著名的實驗是匹配假設。她找了 400 對男女交談、跳舞並開始相互了解,並了解他們對彼此及約會的評價、是否考慮再次約會。

研究發現無論男女,外貌都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同時,她在相親與婚姻市場上的研究發現,聰明、有名、財富等 「配偶價值」 也發揮重要作用。

有趣的是,根據公平理論研究,她發現隨著愛和共同興趣逐漸增多、關系地提升,外貌和配偶價值的考量變得不再那麽重要。

她說:

「在激情之愛中,我們整個心思幾乎都被另一個人占據,處於興奮、激動的強烈情緒狀態,時時刻刻都希望和對方聯系。而伴侶之愛,主要是建立在尊重、相互了解和對彼此愛情上的信心上,並不伴隨著極大的情緒起伏,它帶給人的是一種溫暖、親密和懂彼此的接受。」

08

張厚粲

1927-

「中國心理學界不老女神」

她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孫女,1948 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心理學系並留校任教。

本以為可以潛心治學,誰知沒過多久,心理學在國內被評為偽科學而受到打壓,1966 年,許多中國心理學家相繼受到了迫害,張厚粲也被牽連,人生急轉直下……

但她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學科,直到 51 歲,才終於等到了那個讓中國心理學復蘇的機會,她重新回到講台,為中國心理學的重建付出了巨大努力。

她主持了中國高考的測量學研究,為高考改革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國際同行譽為「中國現代心理測量之母」,並在 2016 年國際測驗行業協會 (ATP) 年會上獲「全球公民獎」。

70 年前,在那個心理學不被看好、女性又不被重視的時代,她獨立求學,成為輔仁大學「最年輕,極會講課」的女教師。

如今,90 多歲高齡的她,仍奮鬥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科研一線,思維敏銳、見解精辟、風度優雅。

近年一次課堂上,她因為腿腳不方便而拄拐,但一上講台,她瞬間又恢復了激情,說道:「你們看我的性格是拄著拐杖的性格麽?過十天就好了。相信我,我能站的,我喜歡站。」

回顧一生,她說:

我的事業在中國,如果我能還原到18歲,讓我重新選擇,我依然要選擇心理學。 本回復修改自「心理0時差」公眾號原創文章【「什麽決定了女性的自由與幸福? | 8 位影響世界的女性心理學家,對你說的 8 句話】,作者時差大叔 | 時差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