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 86 版【西遊記】嚴重脫離原著卻沒有妨礙這部劇成為經典?

2021-07-13知識

先說結論,你的印象錯了,【西遊記】就沒有原著。

什麽叫原著,前無古人後有來者的才叫原著。前無古人:在此之前,沒有這本書(比如西遊記)的說法;後有來者:後來的人,大都遵從這本書(比如【西遊記】)中的情節人物設定,而不再增加新的、大的改動。這才叫原著。【紅樓夢】有原著,【射雕英雄傳】有原著,【悲慘世界】有原著,【大亨小傳】有原著。但是諸如【西遊記】、【三國演義】等都沒有原著。吳承恩、羅貫中等人的工作,應該叫「編輯」、「集合」。正當的說法應該說【西遊記】是吳承恩「編著」,而非「著」。兩者的區別可以用下圖解釋。

原著補全骨架和全貌,編著補全細節、修正和潤色

在曹雪芹之前,沒有【紅樓夢】故事,但是吳承恩之前卻有【西遊記】的故事,他之前一個比較著名的底本是【三藏取經詩話】,以及雜劇連台本戲【西遊記】。我們熟悉的「江流兒」、「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女兒國」等情節早已出現。吳承恩的的作用,不過是細化和潤色,增添細節,補足其中的缺失,將不合理不精彩的地方進行修正而已。

而在吳承恩之後,民間藝人和士大夫們也並未停止對【西遊記】的創作。而【西遊記】的所謂「原著」也在不停的豐富之中。有的在細節上修正——比如紹劇【大破平頂山】中,孫悟空就直接把金角銀角大王打死了,並沒有太上老君什麽事情;也有增加新的情節——比如京劇【盜魂鈴】就是增加了新的情節,為的是表現演員的演唱藝術,所以在電影電視劇的版本裏是看不到的;很多人熟悉的戴英祿、楊潔本(86版【西遊記】)、劉鎮偉本(【大話西遊】)、今何在本(【悟空傳】)也都是【西遊記】「原著」的一部份。現在提起孫悟空,可能想起「一萬年」的人更多一些——而這個最典型的特征,恰恰是吳承恩本中所沒有的,後來才添加的情節。

盡管什麽也看不清,但我們馬上就知道這裏主人公是誰

李笠翁說:「凡說人情物理者,千古傳誦;凡涉荒唐怪誕者,當日即朽。」吳承恩版只是一個大的裏程碑,而不是「原著」。後來的作品只要有精彩的,都會成為「原著」的一部份。舉個例子:在李萬春李少春猴戲擂台之後,無論是劇場中還是銀幕上所有的孫悟空,都采用了印堂中間發際線突出的「倒栽桃」或「倒葫蘆」這種臉譜,而且這種形象也為大家所普遍認可,甚至忘記了真實的猴子並沒有這個特點。

李萬春的「倒栽桃」臉(圖6)和李少春的「倒葫蘆」臉(圖3)
孫悟空造型發際線均向下突出,為「倒栽桃」(周星馳、吳樾)或「倒葫蘆」(章金萊、張衛健、費振翔)
真實的猴子並沒有印堂處發際線突出的特點

說完了「原著」,再回來說86版為什麽成為經典。在我看來,最主要的是兩點:

  1. 高品質的審美:86版西遊記中的審美趣味很高,可以說甚至到了極致。舉幾個例子:人美,唐僧含蓄內斂,孫悟空帥氣逼人,豬八戒憨態可掬,沙和尚樸實大方,四人都美,卻毫不相同。這也就算了,連非常次要的小角色演員也都很美,而且美得很符合場景。
精細鬼和伶俐蟲

上面這張劇照是兩個小得不能再小的角色,但是你看看他們的面部表情和眼神,是不是馬上就覺得他們正如其名,精明伶俐,肯定是個見風使舵的小妖?這種面部表情和眼神,就是美得符合場景的表現。

風景美,取景地全是中國景色最美的地方:廬山、石林、張家界、九寨溝、七星巖、黃果樹瀑布、錫林浩特大草原,即使你忽略劇情單看風景,也絕對是一種美的享受。

其他的服裝美、語言美、動作美、音樂美等等就不一一分析了,題主可以自己再去看幾遍,相信一定會有收獲的。

2. 崇高的精神境界:86版西遊記,核心是取經,象征著為了自己追求的偉大事業客服重重困難的精神。閆肅給86版寫的詞裏經常提起這些精神。無論是「踏平坎坷成大道,走罷艱險又出發」,「說什麽艱險磨難,怕什麽鬼怪神仙」、「哪怕是野火焚燒、哪怕是冰雪覆蓋,依然是誌向不改,依然是信念不衰」、「人生貴在有追求,哪怕腳下路悠悠」、「有一條征程正擺在腳下,自渡渡人,自覺覺他。」積極心理學中所提的PERMA模型,這裏占據其三(Engagement,Meaning,Achievement)。也符合歷史上玄奘西遊的精神內核,更符合中華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簡單來說,86版西遊記的經典之處就在於「美而有神」。也就是這一點,讓86版成為了「原著」的一部份,於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唐僧的毗盧帽絕不摘下來,孫悟空和其他人差不多高,豬八戒是我們現在常見的白皮豬,沙和尚生有絡腮胡子帶一大串念珠。而這些也必將世世代代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