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看待國產耳機的崛起?是什麽原因導致的?

2021-07-13知識

更多2023年最新耳機總結歸納推薦請看:

國產耳機從來都沒有真正崛起。目前耳機市場真正的老大依舊是 蘋果 ,其他所有品牌都是弟弟。

不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技術含量和實際效果,TWS能全方位超越蘋果的還沒有, 其他廠家往往只能在PPT裏吊打蘋果 。實際上能打個平手都很不容易,然而在生態加持下銷量還是被吊打。

有線耳機就更是弟弟了。全球有線耳機市場份額加起來可能都不如蘋果 一家。

而在有線耳機中,前段時間剛賣給助聽器廠家的森海塞爾消費類事業部,雖然說只賣了2億歐元顯得令人詫異,但國產HiFi耳機哪個做到了2億歐元的規模?WiFiman做到了嗎?貌似我有些孤陋寡聞了。當然,要是說一些耳機代工廠也許能做到這個規模,那也是靠藍芽耳機或者很多個客戶。絕大多數國產HiFi耳機廠家做到極限也就是像舒爾那樣的小作坊。我印象中之前看過有線耳機的市場分析,貌似前幾名都是外國牌子。

而如果說實際效果,不得不承認,國產的一些入耳式耳機做的真的不錯。或者說國外很多牌子入耳式耳機做的實在是拉跨,價格還貴。就比如說前面提到的舒爾,各種「夢遊」似的調音,價格卻好幾千。還有「大名鼎鼎」的森海塞爾入耳式耳機,有些連基本的清晰度都做不好,音染嚴重,飽受詬病的3k缺失,一個動圈單元有些還是塑膠外殼照樣賣好幾千。但架不住這些牌子響,就是有人買賬,而且死活不承認其實音質很一般。還有索尼的N1AP、N3AP之類的,實際上不如一些同價位的耳機,但是信仰無價就是有人覺得索尼最牛x,但凡只要你說國產好你就是槍手。具體產品測評可以看我的專欄,裏面有詳細介紹:

具體原因一方面確實因為耳機技術含量並不高,想做好總歸有方法,另一方面還是向我前文所說,國際品牌自身拉跨,太不把消費者(發燒友)當人,耍大牌隨意割韭菜,反正總有人願者上鉤還拍手叫好。「xx品牌那麽厲害,能做不好嗎?如果xx耳機不好,難道人家廠商的高端人才工程師是傻子嗎?」「我可是金耳朵,我自己能聽出好壞」。國際品牌還有一些是屬於跨國公司的混亂管理導致的,屬於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其實這些問題也並不罕見,也並不止在聲學行業,諾基亞那麽大的巨頭都可以頃刻間轟然倒塌,何況這些耳機廠家。

至於國產的頭戴式耳機,說白了就WiFiman一家,WiFiman的平板頭戴有些還是很不錯的,就是重了點。

國產HiFi耳機從無到有這部份,一些公司自身實力進步固然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各種沒底線的行銷在令人作嘔的同時也確實忽悠住了一些人。音訊這行業多多少少都吹幾句牛,尤其是國產品牌。有些靠行銷的牌子活得也不錯,這也是事實。

另外,我真的不是很理解這問題裏為什麽會有人跳大神,這些人懂不懂我懶得評價,這種回答也要歪曲意淫我真的是搞不懂,也實在懶得一個個解釋。我只是覺得要噴奧利給之前先做個閱讀理解唄?

順便把想法copy過來,真是熱鬧。看到這評論我有些蚌埠住了,稍微有些興致多聊幾句。再說蘋果,如果是耳機發燒友或者很多小白完全不了解耳機行業也就算了,可有些號稱也是音訊行業的人有些就是純粹的大言不慚井底之蛙,實際上頂多是處在行業的邊緣。別的先不講,作為打工人,蘋果五年前在蘇州做聲學級別最低的工程師月薪可以給到5個w,我很好奇這些做山寨tws的作坊小廠的底層工程師,別說你們自己,你們領導的領導能拿到這個數嗎?更別說產線的品質控制,給你們小廠多十倍的預算投進去能達到蘋果的品質嗎?要是索尼BOSE華為和蘋果比比產線tolerance也就算了,啥時候輪到森海塞爾和B&O了?你們知道蘋果那些耳機是怎麽跑產線的嗎?別說知道,哪怕就是在蘋果的供應鏈也不會說出那麽無知的言論。有人說蘋果耳機也有制造問題,其實說白了還是樹大招風,以我的經驗,如果相同的量其他公司只可能更差不可能更高。至於研發,純copy吹牛的零零散散的山寨小廠就真別提研發了。。。做個兩三百的山寨tws,做個幾塊錢的山寨藍芽芯片,做個貼牌代工就天天秒這個秒那個的。。。

一些廠家天天吹牛x,如何秒殺蘋果。實際上要是能給蘋果做個耳套充電盒之類的,做夢都能樂開花(

騙人也至少把別人當人吧?有人願意從蘋果去歌爾當產線小組長?舉個例子唄?歌爾是靠誰做這麽大心裏沒點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