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 @強諫犯的答案。
答主作為一個本科曾經是物理系,研究生又轉了音樂的音樂理工宅,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還是比較中立的。主要從技術、物理和藝術幾個方面分別分析一下吧。
一、
從
技術角度分析
,電鋼琴
目前
無法取代真鋼琴,原因詳見 @王兆谷和 @圭多達萊佐的答案。除了他們提到的,還有另外幾個原因:
- 琴弦共振問題。目前主流電鋼琴均是逐音逐力度分層采樣,只有很少的一部份電鋼琴采用了物理建模技術。我們知道聲音本質是一種機械波,而鋼琴因為是弦兩端固定的樂器,所以演奏時在弦上會形成與基頻成整數倍的頻率的駐波,即每個音不僅有基頻,而且含有豐富的泛音。而因為泛音豐富,所以在演奏的同時會觸發其他琴弦的共振。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極輕地按下高音區C E G的時候,雖然這三個音本身並不發出聲音,但是在低音區彈一個C就可以同時使這三個音的琴弦振動發出聲響。雖然單弦情況較為容易透過建模來模擬,然而對於復雜的和聲,目前的技術除了混合鋼琴外,暫時無法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當然,我不是說電鋼沒有琴弦共振,目前很多型號的電鋼都有共振采樣,只是不少琴都是單一共振采樣,或者是簡單物理建模,想要「完全」還原真鋼的共振情況還是比較困難的。
- 聲音的離散性。這個是數碼技術與模擬技術將長期存在的一個鴻溝。目前主流電鋼琴取樣率為44.1kHz或48kHz,最極端的情況可以到達192kHz,雖然對於普通人來說,這麽高的取樣率已經足夠還原了,然而就算是192kHz,它的訊號也終究是離散的,和模擬的連續訊號終究有差別,更不用說是原聲樂器了。這也是為什麽在數碼技術風靡的今天,還有很多頂級制作人花大價錢買模擬硬件的原因。不過這點音質差異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是聽不出來的。
- 現代演奏技法。現代的鋼琴演奏技法已經大大地擴充,並不僅僅是彈奏鍵盤那麽簡單了。撥奏鋼弦,敲擊琴板,用鑰匙、木棍、鐵錘敲擊鋼弦,或是用琴箱做人聲或是某種樂器的共鳴箱等,不要說電鋼琴,就算是鋼琴本身也尚有無窮無盡的演奏技法還沒有被開發出來。如果電鋼琴真要取代真鋼琴,那麽必須100%還原真鋼琴,這個在目前是沒有可能的。
二、
從
物理角度來看
,上面所提到的這些問題,在
理論上都是有解決辦法
的,只是需要
投入海量的研發經費
,建立一個非常龐大且具體的模型以及海量非常精細的采樣。我也相信,電鋼琴在
未來
會
無限逼近真鋼琴
,在未來電鋼琴代替真鋼琴用來家用練習或是演奏20世紀之前的音樂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三、
從
藝術和哲學
角度來看,電鋼琴也並不會取代真鋼琴。
- 作品的時代特性。就像巴哈的作品需要用羽管鍵琴來演奏一樣,就算未來電鋼琴無限接近真鋼琴了,對於一些有時代背景的作品,如古典與浪漫時期的各種鋼琴協奏曲,肯定還是會使用真鋼琴演出的。此外對於需要發揮鋼琴特性的prepared piano現代作品,也是會繼續用真鋼演奏的。
- 機器人未來一定能夠成為最優秀的演奏家,然而演奏家卻不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無論是音樂人士認為「機器人一定無法取代鋼琴家」還是科學黨認為「機器演奏家一定能取代人類鋼琴家」,都是片面的。許多音樂專業的人士認為機器人沒有感情,所以無法像人類一樣演奏,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感情」是一個玄學的東西,因為無論是哪個鋼琴家,他們的演奏都可以被具體地解構成觸鍵、節奏、時值等等可以量化和學習的東西。機器人透過學習這些東西,一樣可以完整地還原作品,並且透過雙盲測試。然而也不可能像科學黨一樣認為「完全取代」,是因為鋼琴演奏和棋類運動不同,由於藝術自身的特殊性,機器人並沒有辦法「超越」演奏家,就如我不能說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是最偉大的鋼琴家沒有之一一樣。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詮釋方式,當技術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後,便只剩下風格的不同,而不能比較個人氣質的高低。未來機器人演奏家會成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並且可以預見地會擠占一部份人類演奏家的市場,然而卻沒有辦法完全取代。
- 學習鋼琴的動機。這一條純粹是反對 @強諫犯對於「不要學習鋼琴」的說法的。一部人分確實是將鋼琴作為實作音樂的手段,然而對於一部份人來說,演奏就是其目的。對於只想創作音樂,但被演奏技術束縛了手腳的人來說,如果能有一個輔助演奏的電鋼琴,那是極好的。然而對於有一些人來說,演奏鋼琴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創作,而僅僅是為了享受演奏這個過程。由於這個過程是無法取代的,所以鋼琴教育也將一直存在。
- 強諫犯在其答案中更新了內容,大意為彈鋼琴爽的並不是手,而大腦皮層,所以可以透過技術來刺激大腦皮層,獲得和演奏鋼琴一樣的快感。這個想法確實沒錯,未來也許有各種技術,VR也好,直接刺激皮層也好來讓一個不會演奏的人體驗一把世界級演奏家感覺。然而這個觀點已經超出了這個問題的容量了。如果按照這個思路思考,並且更極端一些的話,那麽我們的一切活動的目的都可以簡化成兩個行為:為了活著和尋找愉悅。我們完全可以當一個缸中之腦,透過營養液來維持生命,透過各種對大腦皮層的刺激來獲得愉悅。那我們為什麽活著呢?這就上升到哲學高度了。還是請哲學專業的同學來回答吧……
四、
「合成器」
有可能才是那個在未來會取代真鋼琴目前的「地位」的樂器。
為什麽一定要局限於「電鋼琴」呢?電鋼琴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便攜式的鋼琴,只是鋼琴的模仿,做得再逼真也只是無限接近於真鋼琴而已。然而
合成器
則不一樣,合成器有無數的音響上的可能性,至少在目前,合成器在音響創新上的能力已經遠遠超越了鋼琴。而且許多答主設想的「電鋼琴輔助作曲」的想法,合成器也早已實作,各種loop,各種樣版,各種切片,甚至有的還內建粒子合成器,內建sampling等等。與其投入大價錢研究一個「只能無限接近真鋼琴」的電鋼琴,還不如把這部份經費投入到「在音響可能性上目前已經超越了鋼琴」的合成器的研發中去。雖然鋼琴不可能被哲學意義上的被完全取代,但是可以預見在未來的音樂領域內,學習合成器的人將會越來越多,合成器的出場機率也會越來越高。有朝一日合成器像今天的鋼琴一樣進入到每家每戶,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