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伊斯蘭風格的建築為何有大量的拱形和圓頂?

2013-11-10知識

這幾乎可用作建築史考試的最後幾道論述題之一了。題目牽涉內容實在很多,鋪開去也許要一篇論文或一本書才可以講全面。如果簡單粗略地談,可以分為, 歷史的原因,現實的原因。 以下很多內容來自於陳誌華先生著作【外國建築史】(19世紀末葉以前),圖片大部份也來自百度。不過,建築史和建築風格的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很多問題其實並非看起來那麽絕對。加之本人學識有限,所答難以全面。我想我只是為大家提供一個可能有用的思路。所以,無論何時,本人歡迎大家的批評和指正,歡迎糾錯,歡迎探討。


一、歷史的原因

最初,可以追溯到拜占庭的影響 。伊斯蘭建築盡管獨樹一幟,但在初期形成裏,無疑還是受了拜占庭建築和建築師的諸多影響。阿拉伯人本是遊牧族,無從談建築傳承。「公元7世紀中葉,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從阿拉伯半島腹地出發,先後占領敘利亞、巴勒斯坦、兩河流域、伊朗、中亞、阿塞拜疆和埃及,8世紀初,占領了幾乎整個歐洲西南的比利牛斯半島」。他們擴張時,「寬容地汲取各地文化,迅速地鑄成了燦爛的伊斯蘭文明」。在最初建立倭瑪亞王朝的大馬士革,統治者熱切希望把這個城市建成屬於他們的君士坦丁堡,他們任用拜占庭和敘利亞的建築師為他們建造清真寺。倭瑪亞王朝之後,再慢慢融入了諸如波斯等等其他文化特征。

而拜占庭建築的偉大,在於它們解決了古羅馬建築懸而未決的問題—— 如何在方形基座上搭建一個完整的半圓穹頂?或如何在4個及其以上的獨立支座上支撐起一個完整的穹頂?

是拜占庭人,創造了獨特的結構形式—— 帆拱 。 當然,不管是劵拱還是穹頂,都不是拜占庭的首創。就伊斯蘭建築中大量采用的券拱形式來說,早在公元前四千紀末,兩河流域就產生了券拱結構,但當時磚產量極低,券拱完全不能發展。直到古羅馬時期,才將券拱技術發展到輝煌程度。(關於這一點,多謝@Blind Talker 提醒)

而古羅馬,不僅大大發展了券拱技藝,還發明了十字拱,和最初的拱頂體系。古羅馬人為世界提供了穹頂的建構初衷,但還是沒能把它們很好地發展下去,更沒能把穹頂這種「 主要結構因素形成相應的藝術表現 」,除了萬神廟——而萬神廟的平面也還是圓的。也就是說,是拜占庭人,將穹頂發展得又高又大又靈活,形成可以為上層意識服務的 顯赫的集中式構圖 。而這種穹頂高高在上一只獨大的構圖和建築形制,從最初就沿用到了伊斯蘭世界的建築中,歷經慢慢轉變,形成伊斯蘭別有特色的穹頂。

穹頂的歷史演變簡單歸納如下:

古羅馬的十字拱 (我們當然要承認,古羅馬的十字拱及其拱頂體系,無疑也是人類成功的結構創造。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其內穹頂仍然是不完整的,這對宗教、皇室需要更大更高更完整的空間氛圍來說,還是不完美的。)


拜占庭的帆拱 其下的空間可以是方形的,支座也可以多於4枚,這就將空間解放出來,不再被動地局限於穹頂圓形形式帶來的形態限制 )

聖佐菲雅大教堂 ,拜占庭傳世之作 (註意區別,它最初是教堂,不是清真寺。土耳其人滅掉拜占庭之後,把它變為了清真寺,而鄂圖曼帝國在伊斯坦布爾建造的另外幾個大型清真寺,與之極為類似。宗教的對立並沒有妨礙他們照搬東正教教堂的形制和結構。但拜家這個,才是最早最原創的,除了後來被土耳其人加上的用於清真寺的四周宣禮塔。)

伊斯蘭建築的穹頂 (我們可發現,得益於拜占庭帆拱技術的采用和進步,在圓滾滾的穹頂下,可以有除圓形外的其他形狀的平面形制。只不過,與拜占庭灰溜溜的穹頂不一樣的在於,熱情的伊斯蘭人總是十分喜愛用裝潢突出他們的大穹頂了)


蘇利曼耶清真寺 (Suleimaiye Mosque,1550~1556年,建築師Sinan )

蘇丹阿赫穆德清真寺 (俗稱 藍色清真寺 ,Sultan Ahmed Mosque,1609~1616年,建築師Ahmed Aga)

內穹內部的空間感受 ——高大,完整,開闊,宏偉,或許這就是有了某種神性的空間)
(經知友糾錯,此處內部圖參照了網友 ju1970x 的實地遊記,圖片來源請參見:藍色清真寺--伊斯坦布爾遊記--螞蜂窩 )

下圖來自百度旅遊,圖片來源請參見藍色清真寺_景點相簿

下圖自來維基百科,圖片來源請參見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二、現實的原因

又大致有三:
1、穹頂空間的視聽效果與空間氛圍,適合於宗教儀式
2、 古代伊斯蘭世界的主流意識形態
3、伊斯蘭自成一派的建築與結構技術

分而簡述:

1、穹頂空間的視聽效果與空間氛圍,適合於宗教儀式

感謝穆斯林知友@吳aishah 的提醒,特增加此條。空間本身,也是一種形式。而每一種空間形式,都有它所需要的功能意義與之匹配或結合。從穹頂空間本身的聽覺效果上講,當然有為「在清真寺中誦讀古蘭經時聲音傳的更響亮、喚起大家內心強烈共鳴」的作用。從穹頂所營造的空間氛圍上看,如上面我們所看到的,穹頂空間往往崇高、開闊、內斂、集中,主從分明,這與宗教儀式所需的神聖感、靜謐感、內向感,是非常統一協調的。 上述兩個方面,相信都可以歸納為宗教對儀式空間的要求吧。

2、 古代伊斯蘭世界的主流意識形態

陳誌華先生在【外國建築史】中提到伊斯蘭建築的地域範圍,認為大約是「阿拉伯、西亞、中亞、北非和在歐洲的土耳其」。這片世界裏的伊斯蘭風格建築,與其他大部份亞洲建築一樣,具有比較典型造型特征的,往往都是宗教與宮廷建築。而這兩大類建築,都需要或完整嚴謹、或宏偉莊嚴、或穩定健碩、或獨一無二的外觀, 而在構圖上具有 強烈集中性與內向感的穹頂 與拱券形式,是可以良好地表達出上述精神氣質的。

建築是時代的產物,是人類思想的承載者,只不過,在大部份的人類時代裏,建築承載的並非是普通老百姓的思想,而是皇室權貴與上流階層的罷了。對於整個伊斯蘭世界來說, 在最初的穹頂技術和形態引進後 的日子裏, 無外乎就是皇家和權貴階層如何去運用它們,以達到他們所締造的建築想要讓世人感知的氛圍。 皇家建築是需要無比莊重威嚴宏偉嚴肅的空間和形態的,當然,世俗的宗教,也是需要靜謐安詳完整高聳的空間和形態的,一開始,由於建築與結構技術的限制,做得還並不好。但時代總是變化的,技術總是發展的, 伊斯蘭建築結構技術的發展,有自創、有吸收、有借鑒、有照搬 ,最終形成一片燦爛的、獨一無二的、具有極強可辨識性的建築外觀——以曲線為母題的千差萬別的拱券與穹頂。

3、伊斯蘭自成一派的建築與結構技術

在西亞,初期的大馬士革清真寺是在古羅馬晚期的基督教堂基礎上建的,後來,正中還是加了拜占庭式的穹頂。伊斯蘭人非常喜愛把他們的建築、他們的拱券和穹頂都裝飾起來,圖案化效果很強烈。由於伊斯蘭反對偶像崇拜,以至於後來的裝飾圖案裏,「幾何紋樣基本上排斥了寫實的形象」,連最初還可以見到的動植物形象都沒有了。正因為對建築物外立面和建築細部都傾向於圖案化,伊斯蘭人也不斷總結、發明出各式各樣的 拱券形式 ,諸如火焰券、馬蹄券、雙圓心尖券、海扇券、花瓣券、重疊花瓣券等等等等,不同的 拱券形式註定了要有與之相應的穹頂形式。 所以,伊斯蘭建築的券和穹,大多都是風格統一的。這種形式上的處理,即 讓拱券不僅配合裝飾而發生諸多變異,其拱券形式本身,業已成為一種獨特的裝飾和建築細節,同時反過來又影響建築上占據最大體量的穹頂, 這種系統化的造型模式,應該也是伊斯蘭建築特殊之一吧。

讓我們看看大量存在於伊斯蘭建築中的 。券和拱,都是伊斯蘭建築中發展得極為有本土特色的建築組成了。

另外,伊朗及中亞的伊斯蘭建築,更為大量地采用磚築拱券結構,仍以穹頂為基礎修建各類紀念性建築。在這一區域裏,君王的強大和偉岸需要更進一步的表露,於是,穹頂的集中式在外形上地位愈加突出,甚至流於形式,跟內部空間脫節,穹頂外部的裝飾也身為繁瑣。這些大都是皇權的意願。穹頂的形式還廣泛運用到了陵墓上,如沙赫辛德墓。簡單說,即穹頂下面又多出了一大截造型事物,把穹頂擡得老高老高,形成高聳雄偉的紀念感——這應該也是泰姬瑪哈爾陵的濫觴了——初期伊斯蘭的陵墓,不過是方形體量上扣一個穹頂,四個外立面基本相似。11世紀後慢慢強調一個主要外觀立面, 正面中段檐口升高,正中設一個通高大凹龕(這種形制稱為「伊旺」),其上還有一截基座,其上才是拱頂 。「這種形制廣為流傳,直到印度」。


沙赫辛德墓 ,14~15世紀。(那穹頂是不是很像著名的 泰姬陵 ?)


與上圖對比一下, 泰姬瑪哈爾陵(1632~1647) 的穹頂造型模式。穹頂下面也是「一大截」,包括連線穹頂與下部體量的「 鼓座 」。此時,穹頂的造型更加豐富,對穹頂與主體量的連線方式處理得更為巧妙自然。上述穹頂形制被反復運用、總結乃至進步,在這組獨一無二的印度的伊斯蘭建築裏,終於發展到一種巔峰。不僅將伊旺與平直墻面結合起來,也將穹頂與整個建築形式完美的結合起來,構圖考究,簡潔大方,對比得當,「可以說是整個伊斯蘭世界建築經驗的結晶」。

當然,11世紀伊斯蘭建築形成上述穹頂下方「伊旺」形制以後,富有熱情的伊斯蘭人不滿足於此,繼續對穹頂進行創新、變革與最佳化,還形成 方形主體、圓柱形基座、飽滿的穹頂、瘦高的尖塔的構圖形制, 甚至 穹頂與鼓座形成分段式處理 ,區別明顯。這種穹頂的造型,主次分明,變化豐富,外觀獨到,幾何形態與尺度大小均對比強烈, 把莊嚴宏偉的意願表達得非常到位和令人滿意 。代表例子如 帖木兒墓 (1404~1405) 。


大量而特有的裝飾,使得伊斯蘭的拱券看起來民族特色濃郁,以至於舉世聞名。至於穹頂,伊斯蘭建築的穹頂看起來根本與拜占庭的穹頂沒有太多關系。 盡管它們最初也是脫胎於拜占庭式穹頂,但它們歷經傳承、融合與創新,已然自成風骨。這就是建築史上經常出現的 本土化 。所以,千萬別看到穹頂就認為那是拜占庭建築或拜占庭風格,拜占庭只是為世界提供了一種建構模式,他固然偉大,但卻不是所有穹頂都姓拜的。

談及伊斯蘭建築的演變,除了在外觀造型乃至內部空間中占據重要地位的穹頂本身,始終還是要提及他們獨一無二的 建築裝飾 。伊斯蘭建築的裝飾,在全世界堪稱奇秒而獨道。在中亞和伊朗高原,自然景色單調荒蕪,所以人們偏愛 濃烈色彩 ,室內多用華麗的壁毯和地毯,而反映在建築上,也就偏愛大面積的彩色裝飾。波斯曾喜愛用琉璃磚作為建築材料,後來,伊斯蘭世界裏,琉璃磚的花樣也愈發地多,甚至一度形成外墻獨有的鑲嵌工藝。既然色彩和光澤成了伊斯蘭建築主要裝飾成分, 凹凸不平的建築外墻面當然不太適合琉璃磚貼面 ——所以片狀塊狀的貼面材料終於還是不可取的,人們發現墻面粉飾比較適合伊斯蘭建築上大量的曲面和弧形, 這進一步地影響伊斯蘭建築的造型,為了利於裝飾,伊斯蘭建築的造型和體量逐漸化於簡潔、平滑,建築體形逐漸傾向於純幾何形態,總之,建築物也更為重視整體的協調性。

一種風格獨特而強烈的建築,其形成往往不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而是在沿襲、傳承、汲取及本土化的過程中,由很多建築造型因素相互影響而導致的。這其中,又有宗教、皇權的力量對其加以影響與強化,最終,才形成建築史上一頁獨特而瑰麗的篇章。


比比哈內清真寺 外觀及穹頂內望

伊斯發罕皇家清真寺 外觀及細節

歡迎各位參與我的知乎Live

歡迎各位收聽我的知乎讀書會音訊:【梁思成與他的時代】

同時接受相關建築學專業及硬筆書法咨詢,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