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淺析慢性不可預知性溫和應激致抑郁樣大鼠模型的研究方法

2020-09-15心靈

[摘要] 抑郁癥是一種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和言語動作減少為典型癥狀的精神疾病,嚴重時可引起自殺行為。慢性不可預知性 溫和應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方法目前已被廣泛套用於抑郁癥研究,該方法造模所引起的模型動物病理生理改變與人類抑郁癥相似。本文綜述了CUMS的造模方法、模型評價以及病理生理變化,並對上述幾方面進行了思考。

1、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來源和檢索策略

作者於 2019 年 1 月在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 、PubMed 數據庫進行檢 索;其中檢索式為主題(包含題目、關鍵詞和摘要)和關鍵詞,檢索詞為 CUMS 、慢性不可 預知性應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慢性應激 (chronic mild stress, CMS)、抑郁的(depressive)和大鼠(rat),共檢索出 3 291 篇相關文獻。

1.2 文獻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 )以 CUMS 、CUS 、CMS作為造模方法,探討模型動物病理變化的相關文獻;(2)2010 年 12 月至 2019 年8 月公開發表的期刊文獻 ;(3)同類文獻選擇研究設計合理、科學可信的文章或在權威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排除標準:(1 )文獻為個案報道或編輯意見文體;(2 )文獻存在研究方向重復、實驗動物品系不明、造模流程缺失等問題;(3 )非中英文研究文獻。

1.3 質素評估與數據提取

本次綜述最終納入文獻 120 篇,參照文獻69篇。 約 2/3 文獻是近 5 年內的。如中英文觀點一致,選擇文獻質素較高的納入。納入的文獻著重闡述慢性應激對抑郁樣大鼠病理改變機制的相關研究。因造模應激方法多,時間長短不一,不適合 Meta 分析,僅作定性描述。

2、文獻研究情況

2.1 造模 方法

動物模型作為精神類疾病的研究工具,透過模型操作導致動物行為改變,研究者將這些行為 變化與精神疾病相對應,以此加深對人類精神疾病病理學的認識。1980年Katz等[2]將大鼠暴露於各種應激中,建立了 CMS 模型。他們發現,抗抑郁藥物可以逆轉應激大鼠的行為學變化,並且使應激大鼠糖水消耗減少。盡管目前 CMS 模型已被廣泛套用於抑郁癥的研究中,但各個實驗室對於這個模型的名稱不盡相同,例如 CMS 、CUS 和 CUMS 等。盡管名稱不同,但對於應激壓力 來說,實際操作中並無較大差異;「不可預知unpredictable」則指的是隨機使用應激操作。

2.1.1 動物品種選擇 在本文所納入的文獻中,選用 SD 大鼠作為模型動物的文獻占74.56%,選用Wistar大鼠 作為模型動物的文獻占25.44%,其中雄性大鼠占 74.34%。所選用大鼠的體質素在150~300 g。

2.1.2 應激種類選擇 研究者所選的應激種類主要有:禁水禁食、晝夜顛倒、持續光照、束 縛、白噪音(聲音中頻率分量的功率在整個可聽範圍內都是均勻的)、傾斜鼠籠、冰水遊泳、夾尾、足底電擊、水平振蕩、兩籠合並、熱應激、濕籠、強光頻閃、懸尾、陌生物品和異味應激等。CUMS 的應激方法眾多,各實驗室選擇的組合方式不盡相同。Antoniuk 等[4]在發表於2019年的Meta分析中共對408篇論文的應激規程進行了定量分析。他們發現,在大鼠的 CUMS 模型中,大多數應激規程中都包括禁食和禁水(分別為12.5% 和 12.2%)、晝夜顛倒(11%)、濕墊層(10.7% )、籠傾斜(10.2% )、社會壓力(7.7%)、強迫遊泳(6.5%)和束縛(4.4%)。本文對所納入文獻中涉及的應激出現的頻率也做了統計,可供讀者在選擇 CUMS 應激種類時作參考。

2.1.3 應激的具體操作 實驗者們多采用禁食禁水 24 h、濕墊層 24 h、籠傾 45°、5 ℃冷水遊泳 10 min、40 ℃熱水遊泳 10 min、夾尾 1 min等進行應激操作,每日使用 1 種應激或多

< style data-emotion-css="1cspyqe"> .css-1cspyqe{position:absolute;width:100%;bottom:0;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to bottom,transparent,#ffffff 48px);} < style data-emotion-css="fxar0w"> .css-fxar0w{box-sizing:border-box;margin:0;min-width:0;height:110px;-webkit-box-pack:center;-webkit-justify-content:center;-ms-flex-pack:center;justify-content:center;-webkit-align-items:flex-end;-webkit-box-align:flex-end;-ms-flex-align:flex-end;align-items:flex-end;display:-webkit-box;display:-webkit-flex;display:-ms-flexbox;display:flex;position:absolute;width:100%;bottom:0;background-image:linear-gradient(to bottom,transparent,#ffffff 48px);}
< style data-emotion-css="1blqfh0"> .css-1blqfh0{font-size:16px;color:#09408e;margin-bottom:26px;-webkit-letter-spacing:0.4px;-moz-letter-spacing:0.4px;-ms-letter-spacing:0.4px;letter-spacing:0.4px;}
< style data-emotion-css="8kn4zf"> .css-8kn4zf{margin-top:0;}
釋出於 2020-09-15 15:02
< style data-emotion-css="ch8ocw"> .css-ch8ocw{position:relative;display:inline-block;height:30px;padding:0 12px;font-size:14px;line-height:30px;color:#1772F6;vertical-align:top;border-radius:100px;background:rgba(23,114,246,0.1);}.css-ch8ocw:hover{background-color:rgba(23,114,246,0.15);}
< style data-emotion-css="1xlfegr"> .css-1xlfegr{background:transparent;box-shadow:none;} < style data-emotion-css="1gomreu"> .css-1gomreu{position:relative;display:inline-block;}
動物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