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頻率,主要依據當前困擾嚴重程度。如果當前存在對工作、生活等,造成明顯影響的困擾,建議前6-8次,按照1次/周的頻率進行,待困擾有所減輕後,再降低頻率。
不然,即使1次/2周,看似省錢,實際延緩咨詢見效,總體來說更費錢費時。
不知題主為何自覺需要長期咨詢。
除了人格障礙,絕大多數心理困擾,可以在20次咨詢以內較大改善。
不是說20次咨詢以內,一定完全解決問題,而是較大改善後,即使不借助心理咨詢,也能應對。
經濟不寬裕情況下,建議聚焦1-3個困擾優先改善。 當前緊急困擾減輕後,改變性格等慢性困擾,可以改為1次/2周。
如果題主目前困擾屬於不強烈的慢性困擾,如性格改變,也可以嘗試一開始1次/2周。
另,300-400元/次,也有成熟咨詢師,只是可能要費勁些找。
我自己作為從業者,都要吐槽國內的心理咨詢亂收費,新手都敢收費300元/次,500-600元/次都覺得自己收費不高,更別提那些收費上千的。
試問國內從業者:何德何能這麽收費?
比美國心理咨詢的平均收費都高,專業能力卻遠低於國外。很多從業者,從業的基本勝任力都沒到達,就敢一次收費幾百上千。
題主說可能需要長期咨詢,很容易吸引所謂動力取向從業者。經濟不寬裕,不建議找動力取向從業者,動不動幾十次咨詢起步,可能咨詢反而帶來經濟壓力的新困擾。即使性格改善,20次以內也有機會促進改變。
原有心理行為模式有所松動,來訪者自愈能力更好發揮,有機會自行改善,不一定非得在咨詢中看到更大改變。
即使像網上說的討好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等不安全型依戀困擾,情緒聚焦療法EFT,都能在20次咨詢內改善依戀模式。
我的觀點是:
改變就像滾雪球,心理咨詢重在幫助來訪者的改變,像雪球一樣滾起來。只要「改變雪球」滾起來了,會自己繼續前進,不需要咨詢師陪伴,一直看著雪球滾到山底——不一定在咨詢中看到完全改善。這是調動來訪者自身資源,提高應對困擾能力的方式,也是減少來訪者咨詢花費的方式。心理咨詢應該努力提高自身效果,讓來訪者少花錢有效,而不是多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