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共產黨人,理想主義者,就是這個樣子。
腳踏實地,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一步一步改變世界。不去等炬火,自己先做那微弱的燭光。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活著是為了什麽,不只是個哲學問題,還是個實踐問題,我們可以為自己而活,也可以為他人而活,這並不沖突,因為「我可以實作理想,理想也可以透過我實作」。
張老師這一生,就是活成了一個共產黨人、理想主義者心目中最想要的樣子。什麽叫「天下大同」啊?什麽叫「公平」啊?就是讓弱者獲得機會,讓她們站起來,讓她們變得強大,獲得屬於自己的驕傲和尊嚴。
在西南的大山中,有很多家庭的女孩子,早早輟學,十幾歲就打工、嫁人,人們的觀念也比較落後,幾個孩子的家庭,往往讓男孩子讀書,而讓本該讀書的姐姐輟學......
張老師對此有深刻的認識:「 女性接受教育更重要,一個有文化的媽媽,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命運,一個讀過書,接受過現代教育的媽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早早輟學,早早嫁人 。」
是的,一個家庭中,如果母親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是最有可能打破幾代人命運輪回的。
張桂梅奔走多年,在雲南麗江大山深處,建起了一所公辦免費全日制「女子中學」——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透過10年的努力,讓一個無門檻入學的女子高中,一本上線率達到40.6%,成為了麗江市本科率第一的高中。讓無數個原本上不了學只能早早嫁人的山裏女孩子,能夠讀書學知識,透過高考,考上浙大、武大......從此改變人生。
張桂梅原本是一位雲南普通的支邊老師,原籍遼寧,17歲離開家鄉,到雲南支邊,和丈夫一起在大理白族自治區一所公辦中學任教。
在丈夫去世後,她曾在這裏患上了嚴重的疾病,是當地的黨組織、縣裏的人民捐助她治療,許多素不相識的農婦,都曾給她捐款,所以她說:「我要為這裏做點什麽。」
充滿理想主義的知識分子、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之間,有一種樸素的感情,你為了做了什麽,我就要為你做更多,當年支邊的女青年,要為這個縣城、這片大山,這片大山裏的女孩子,編織一個夢。她當時在民族中學教書的時候,發現班上的女生總是很少,而且有的女孩子讀著讀著,就消失了。她走到大山裏,發現了這一切的根源。
當初要建這所女校,不吝於天方夜譚,她四處奔走,到縣城、省裏籌錢,結果卻被人看成騙子,直到有一天,她的事跡被新華社報道了,事情才迎來了轉機。
2008年9月1日,她的夢想實作了,在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會各界捐助下,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終於開學了。女子高中是全國第一家全免費的高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一切費用。開學那天,一些家長放聲哭起來,激動地喊出了:「感謝共產黨!」
教學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初主動前來幫助她的,只有8位元老師,而這些入學的女孩子,基礎都是比較差的,跟不上高中學習的進度,在第一個學期,就有兩位老師心灰意冷,選擇離去,有幾個孩子也不願意繼續讀下去,市裏也建議她停止辦學,把學生分流。但是就在她準備交接資料的時候,發現剩下的6位老師中,有5位是共產黨員。
她覺得這件事情好辦了,她把大家聚集起來,在墻上畫了一面黨旗,說:「各位同誌入黨的時候,都是宣過誓的」。那一天,他們六個人,再次握著拳頭宣誓了一遍,許多人流淚了。從此之後,堅定信念,再無猶疑,他們一步一步來,從基礎教起,漸漸的,讓這些基礎不好的山裏孩子,最終可以考上大學,考上本科,可以考上一本,考上雙一流。
這個故事,聽起來像一個理想主義的神話,看起來像早期的共產黨員,在礦山、工廠、農村裏辦夜校、辦農民講習所、啟蒙大眾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是真的。
2020年的今天,這位小腦萎縮、病魔纏身、拄著拐杖的老校長,沒有自己的家,沒有自己的生活,所有的心思,都放在那些大山裏的孩子身上,她和女校的學生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她的床鋪,就在女生宿舍中。
張桂梅還在這裏辦了一個「兒童之家」福利院,專門收留那些被遺棄的孩子,她把自己所有的薪金、積蓄,都捐給了孤兒院和女校這些孩子們。她無兒無女,這些孩子,都叫她「媽媽」。
張桂梅堅信—— 就是要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 要讓他們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樣,享受教育的公平; 學校就是要培養能回報社會、真正具有共產主義理想、能把自己從社會上得到的幫助再傳遞下去的學生 。她曾經這樣說過:「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們實事求是地看,在張老師的「女子中學」讀書,雖然不要錢,但絕對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這些孩子要比城裏的孩子、富裕家庭的孩子,付出數倍的努力,才能考到更好的分數,孩子們是很辛苦的,要拼命地刷題,要每天起早貪黑。
有些孩子,也開玩笑叫張老師「魔鬼」、「周扒皮」,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努力讀書,就是他們唯一改變命運,獲得上升渠道的方法。
張老師說的沒有錯,一個家庭、一個地區、一個社會,想要人人平等,想要讓女性獲得更多的機會,更好的未來,只有教育。只有掌握了知識和技能,才能夠成為先進的生產者,掌握先進的生產力,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教育改變命運,勞動創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