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一地下黨闖關被敵發現,旁邊保長拍拍錢包阻攔道:這難道算也是槍
引言:
1942年的一個春日清晨,江蘇丹徒一處日偽軍檢查站前,突然傳來一陣騷動。一名過往青年被偽軍盤查時突然逃竄,現場頓時混亂一片。偽軍正要開槍追擊,一旁的辛豐鎮偽保長卻挺身而出,攔住了偽軍的槍口。他拍了拍自己鼓鼓囊囊的錢包,對偽軍說了一句令人費解的話:"你看看我這裏也鼓囊囊的,難道這也是槍嗎?"這句看似荒唐的話語,卻在千鈞一發之際救下了一條人命。這位保長究竟是什麽人?他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救下一個"可疑分子"?而那個倉皮逃走的青年,又有著怎樣的身份?
一、險象環生的照相之行
世人都道抗日戰爭年代的地下工作艱難,可誰又能想到,就連拍一張照片也會成為一場生死考驗。1942年初春的一個清晨,辛豐鎮孫家村的偽保長孫道恒正與一區區長王澤相約去河東的照相館。
這兩個身份迥異的人為何要同行?原來是因為日偽當局新頒布的"良民證"制度。沒有這張證,老百姓連路都不能走,更別提做其他事情了。王澤手中雖有一張"良民證",卻還缺一張照片。這事看似簡單,卻讓這位地下工作者犯了難。
那個年代的照相館並不多見,最近的一家在河東,但必須經過日偽軍設立的檢查站。孫道恒精心選了一個趕集的日子,打算混在趕集的人群中過關。這天是辛豐鎮的牛集,來往的行人絡繹不絕。
兩人裝扮成做牛生意的商人,跟著人流向檢查站走去。誰知天有不測風雲,輪到王澤接受檢查時,一個意外發生了。那名執勤的偽軍突然註意到王澤腰間的異常,伸手就要搜查。王澤腰間別著一把短槍,若是被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千鈞一發之際,王澤一個健步躲開,隨即一掌將偽軍擊倒。混亂中,王澤轉身就跑,偽軍從地上爬起來高喊"抓新四軍"。檢查站內的其他偽軍聞聲而動,紛紛舉槍瞄準逃跑的王澤。
就在這緊要關頭,孫道恒挺身而出,一把按住了偽軍的槍管。他邊掏出一包香煙塞給偽軍,邊解釋說那是自己的生意夥伴。偽軍不依不饒,揪住孫道恒的衣領就要動手。
關鍵時刻,孫道恒靈機一動,拍了拍自己鼓鼓囊囊的腰間,大聲說道:"你看我這裏也鼓囊囊的,難道也是藏著槍不成?這是買牛的錢啊!"說著掀開衣服,露出裏面的皮夾子。這一招妙語化危,不僅化解了眼前的危機,還為王澤爭取了逃命的時間。
當天晚上,兩人並未就此放棄。他們另辟蹊徑,雇了一條小船,走水路繞過檢查站,終於抵達了河東的照相館。這一天的經歷,雖然驚心動魄,但總算有驚無險地完成了任務。
在這場看似簡單的照相之行中,處處都暗藏玄機。為什麽孫道恒會特意挑選河東的那家照相館?那個看似普通的照相館老板又是何許人也?這一切,都與當時錯綜復雜的地下抗日網絡有關。
二、雙重身份的地下工作者
在1942年的江南水鄉,孫道恒這個名字代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身份。在日偽政權的記錄中,他是辛豐鎮孫家村的偽保長,負責協助維持地方治安,發放良民證,征收糧食。可在中共地下組織的檔案裏,他卻是一名重要的情報員,代號"春雨"。
這個雙重身份並非孫道恒自願選擇。1941年冬,鐵道工委副書記董必成找到了他。當時的江南地區,日偽勢力盤根錯節,抗日組織急需在敵占區建立情報網絡。經過周密考察,組織上認為孫道恒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適合打入敵人內部。
為了獲得敵人的信任,孫道恒不得不做出一些表面工作。他按時參加偽政權的會議,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甚至不得不在某些場合表現出對日偽政權的"忠誠"。這種表象下,卻暗藏著另一重更為危險的工作。
孫道恒利用保長的身份,經常能接觸到日偽軍的重要情報。每當日軍要進行"清鄉"掃蕩時,他都會提前通知地下組織,使得大量抗日力量得以轉移。他還利用職務之便,為地下黨員辦理各種證件,幫助他們在敵占區活動。
1942年初,日偽當局加強了對民眾的控制,在各地推行"保甲制度"和"良民證制度"。表面上,孫道恒積極配合,實際上卻在暗中破壞這一制度。他利用保長的權力,為大量地下工作者辦理了合法證件,使他們能夠在敵占區自由活動。
不僅如此,孫道恒還將自己的住所變成了一個秘密聯絡點。他以經商為掩護,經常與不同的"生意夥伴"會面。這些所謂的"生意談判",實際上是在傳遞情報和接頭暗號。
為了掩護地下工作,孫道恒不得不經常在敵人面前扮演一個"識時務者"的角色。他會在日偽軍面前表現出諂媚,送煙送禮,甚至不惜自汙,以此贏得敵人的信任。這種表演不僅需要極大的勇氣,更需要高超的智慧。
這種雙重身份的生活充滿了危險。白天,他要在敵人面前演戲;夜晚,則要冒著生命危險傳遞情報。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身份。每一次與地下組織的接頭,每一份情報的傳遞,都是在刀尖上行走。
在這種環境下,孫道恒建立起了一套獨特的工作方法。他善於利用當地的民俗習慣作為掩護,比如趕集、廟會等活動,都成了他與地下組織接頭的機會。他還透過經商的方式,建立起了一個看似普通卻極為有效的情報網絡。
這種雙重身份的地下工作,不僅需要過人的膽識,更需要極強的應變能力。就像之前在檢查站的那一幕,孫道恒臨危不亂,用一個錢包化解了險情,既保護了同誌的安全,又維持了自己的偽裝身份。這樣的考驗,在他的地下工作生涯中還有很多。
三、一次意外暴露的驚險營救
1943年的一個深秋夜晚,孫道恒正在家中整理當天收到的情報,突然聽到院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來人是地下黨聯絡員小李,帶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鎮上的日偽特務已經掌握了王澤的真實身份,正準備實施抓捕。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偶然的疏忽。當天下午,王澤在河東照相館取照片時,不慎將一份重要檔遺落在了櫃台上。雖然照相館老板及時發現並銷毀了檔,但仍有一小片碎紙被打掃衛生的偽軍發現,上面殘留著些特許疑的字跡。
形勢萬分危急。根據小李帶來的訊息,日偽特務已經組織了一支三十人的抓捕隊,準備連夜展開行動。而此時的王澤正在鎮東的一個秘密聯絡點,毫不知情地等待著第二天的接頭。
孫道恒立即行動起來。他先是以保長的身份召集了幾個可靠的鄉鄰,謊稱要突擊檢查戶籍,實則暗中布置了一個預警網絡。同時,他又派出兩名交情甚好的商販,假裝送貨,實則前往各個檢查站打探敵人的部署。
訊息很快傳回:日偽軍已經在鎮子的四個主要出口設定了崗哨,還派出了巡邏隊在街道上來回巡查。正常的逃跑路線已經被完全封鎖。
就在這危急時刻,孫道恒想起了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細節。在日軍占領辛豐鎮初期,他曾參與修繕過鎮西的一段圍墻。當時為了方便運送建材,在墻根處挖了一個暗道,後來雖然封堵,但只要稍加挖掘就能重新打通。
時間緊迫,孫道恒必須在日偽軍展開地毯式搜查前,將王澤安全轉移。他立即安排人手,一邊暗中清理那條廢棄的暗道,一邊策劃了一個聲東擊西的計劃。
當夜十點,鎮東突然傳來一陣喧嘩。有人報告說發現了可疑人員,正向東面水路方向逃竄。日偽軍聞訊後,立即抽調了大部份力量趕往東面。這正是孫道恒安排的疑兵之計。
趁著這個機會,孫道恒親內建著王澤,透過事先打通的暗道,成功繞過了敵人的封鎖線。為了轉移敵人的註意力,他還特意安排了幾個村民在鎮東燃放鞭炮,造成混亂場面。
這次營救行動歷時四個小時,最終王澤安全轉移到了郊外的一個秘密據點。而孫道恒則裝作剛從外地回來,主動向日偽軍報告了自己的行蹤,以消除可能的懷疑。
第二天早上,當日偽特務空手而歸時,孫道恒還主動提出要協助搜查。他帶著特務仔細搜尋了幾處可疑地點,卻都一無所獲。這一舉動不僅沒有引起懷疑,反而進一步獲得了敵人的信任。
這次驚險的營救行動,充分展現了地下工作者的智慧和勇氣。他們利用對當地地形的熟悉,巧妙運用聲東擊西的策略,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完成了這次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四、一份良民證背後的地下情報網
1944年初春,辛豐鎮的良民證發放工作進入了最後階段。表面上看,這是一項普通的行政工作,實則暗藏著一個龐大的地下情報網絡。孫道恒巧妙地利用這個機會,在敵占區建立起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情報傳遞系統。
良民證的發放需要嚴格的審查程式。申請人必須提供戶籍證明、保長證明和照片,還要經過日偽當局的稽核。正是這套繁瑣的程式,為地下工作提供了可乘之機。孫道恒利用保長的身份,逐步建立起了一個以照相館為樞紐的情報網絡。
河東的那家照相館看似普通,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情報中轉站。照相館老板張明是地下黨員,他以拍照為掩護,將情報藏在照片背面或相簿夾層中傳遞。每天來往的客人中,有不少都是地下工作者。他們打著拍照的幌子,實則在進行情報交接。
為了使這個網絡更加完善,孫道恒還在鎮上幾個關鍵位置安插了"眼線"。比如,在日偽軍營房對面開設的茶館,老板是他的一個親戚,專門負責觀察日軍的動向。鎮口的雜貨店,看門的老人是退伍軍人,負責記錄進出鎮子的可疑人員。就連理發店的學徒,也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情報員。
這個網絡最精妙的設計在於"證件系統"。孫道恒在為地下工作者辦理良民證時,采用了一套獨特的編號方式。證件號碼中暗藏著特殊含義,透過不同的數碼組合,可以傳遞各種隱秘資訊。比如,某些特定的數碼代表著不同的聯絡點位置,而數碼的排列順序則暗示著接頭的時間。
1944年3月的一天,這個網絡經受了一次嚴峻的考驗。日軍突然下令對所有良民證進行重新審查。孫道恒臨危不亂,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他先是以工作繁忙為由,推遲了審查的時間。同時,迅速通知網絡中的所有成員,銷毀可能暴露身份的證據。
在這次審查中,孫道恒展現出了高超的智慧。他將所有需要重點保護的證件,混在大量普通百姓的證件中,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歸檔方式。當日偽軍來檢查時,這些重要證件都被巧妙地"藏"在了明處,反而沒有引起懷疑。
這個情報網絡不僅服務於原生的地下工作,還成為了周邊地區抗日力量的重要支撐。透過這個網絡,大量關於敵軍調動、軍需物資運輸的情報得以及時傳遞到抗日根據地。許多在敵後活動的遊擊隊,也常常利用這個網絡獲取補給和情報支持。
這份看似普通的良民證,實際上承載著一個完整的地下工作體系。從證件的申請、稽核、到最終發放,每個環節都可能成為傳遞情報的渠道。這個系統的成功,不僅依靠精心的設計,更離不開參與其中每個人的智慧和勇氣。
在戰爭最艱難的歲月裏,這個以良民證為掩護的情報網絡,成為了敵後抗戰的重要力量。它不僅保護了大量地下工作者的安全,更為最終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情報支持。
五、最後的情報傳遞與身份轉換
1945年7月,戰爭已經進入尾聲。隨著日軍節節敗退,辛豐鎮的形勢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個時期,孫道恒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要繼續完成最後的情報傳遞任務,另一方面還要準備即將到來的政權交接。
這時的日偽政權雖然搖搖欲墜,但反而變得更加兇殘。為了掩蓋罪行,他們開始大規模銷毀檔,同時加強了對可疑人員的搜捕。孫道恒必須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下,完成最後的情報工作。
7月中旬,一個重要情報傳到了孫道恒手中:日軍準備在撤退前焚毀糧倉,並在鎮上幾個重要位置埋設地雷。這個訊息事關重大,必須立即傳遞給地下組織。但此時日偽軍已經封鎖了所有正常的聯絡渠道。
孫道恒想出了一個特殊的方法。他借口要清點糧倉物資,帶著幾個偽軍到各個糧倉進行檢查。在檢查過程中,他用事先約定的暗號,將情報透過糧倉管理員傳遞了出去。這些管理員表面上是普通工人,實際上都是地下組織的成員。
與此同時,孫道恒還要為即將到來的政權更替做準備。他開始秘密整理保存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檔案,特別是那些記錄日偽軍罪行的檔。這些檔都被他巧妙地藏在了各個隱蔽處,等待適當的時機移交給組織。
8月初,形勢更加緊張。日軍開始實施焦土政策,到處搶掠物資。孫道恒利用保長的身份,暗中將大量物資轉移到安全地點。他以清查戶籍為名,將一批批重要物資藏在了老百姓家中,避免了這些物資落入敵手。
在這個過渡期間,孫道恒還完成了一項特殊的任務:保護那些被迫為日偽政權工作的基層人員。這些人中,有不少是被脅迫的,也有一些暗中幫助過地下工作。孫道恒仔細記錄了他們的表現,為日後甄別提供了重要依據。
8月10日,一個關鍵的時刻到來。日軍開始從辛豐鎮撤離,但他們在鎮上留下了一支小分隊,準備實施最後的破壞。孫道恒立即將這個情報透過理發店的渠道傳遞出去。地下組織隨即采取行動,成功阻止了日軍的破壞計劃。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孫道恒完成了他作為雙重身份者的最後一項工作:確保政權平穩交接。他協助地下組織接管了鎮政府,並將所有重要檔案和物資完整移交。
在這個特殊的歷史轉折點,孫道恒的雙重身份終於告一段落。他所建立的情報網絡,以及在關鍵時刻采取的一系列行動,不僅保護了當地百姓的生命財產,也為戰後的社會穩定打下了基礎。那些被他仔細保存的檔案和證據,後來都成為了重要的歷史見證。
當地下組織的工作人員正式接管辛豐鎮時,孫道恒將自己保存的最後一批檔和記錄移交給了組織。這些檔中,既有日偽政權的罪證,也有那些在危難時期伸出援手的普通民眾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