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動力學心理咨詢師不具備勝任能力,是否屬於咨詢倫理問題?

2021-07-27心靈

無論是什麽流派的咨詢師,如果對來訪者造成了災難性的傷害(當然傷害程度可能需要第三方判定),那就是既沒有勝任力也違反了咨詢倫理。

最早的咨詢倫理有五條總原則:不傷害,自主,善行,公正,盡責,其中首要原則是不傷害(non-maleficence) 。APA 的倫理守則在這基礎上做了修改(後被中國心理學會的工作倫理守則采納),他們列出的五條原則分別是:善行,責任,誠信,公正,尊重,其中善行為首要原則。

無論是不傷害還是善行,強調的都是專業服務過程中咨詢工作者要盡量避免來訪者受到傷害,很明顯此案例中已經違反了根本原則。至於對咨詢師勝任力的判斷,目前有兩三個比較受認可的模型,比如簡心這篇介紹了APA的模型

我個人覺得太繁瑣了,而且沒什麽區分度,我更偏愛心理咨詢督導裏用的勝任力模型。它將勝任力分為了基礎勝任力與功能性勝任力兩類,其中基礎勝任力包括:

  • 反思性實踐(反思自身的能力、局限以及咨詢過程)
  • 專業性(心理咨詢是一項基於付費的專業服務)
  • 科學知識與方法
  • 關系(與來訪建立良好關系並保持的能力)
  • 倫理及法律意識(遵守相關倫理及當地法規)
  • 個體與文化多樣性(接納與尊重不同背景的來訪)
  • 簡單來說就是你和這個人做咨詢的時候感受到被尊重和傾聽,對方有專業心理學背景,能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指導咨詢實踐,知道倫理及法規要求,同時經常自我檢查工作是否做好

    功能性勝任力包括:

  • 評估、診斷和個案概念化:使用評估工具衡量來訪者的情況,利用專業知識做出診斷
  • 幹預:減輕個案痛苦,提高個體與人群心理健康的能力
  • 咨商:遇到困難時,能向同行前輩尋求意見
  • 研究評估
  • 督導教學
  • 呼籲
  • 其中前三條和來訪關系比較大,即你的咨詢師要能知道你有什麽癥狀,狀態如何;有病癥的話,可以判斷出是什麽病癥;癥狀如何產生的,怎麽去幹預才能減輕;如果自己不知道的話,可以去問更有經驗的人。

    以上模型是通用模型,適用於任何流派的咨詢師 。不過既然問題點名了動力學流派,且國內某些從業者真的沒什麽知識,老是搞特殊化,那就再附贈一下動力學流派的標準。

    因為動力學領域不同流派總是爭吵來吵去,所以不存在什麽統一的評判標準,但有一些靠譜的資料大家可以參考下。美國精神分析委員會(American Board of Psychoanalysis)列出了他們稽核執照時會關註的申請人的能力,一共10大項超過50小項,其中部份與通用模型重合。我簡單給大家轉譯總結下,有興趣看原文的可以直接拉到底部參考資料。

    1. 診斷和評估(同上)
    2. 個案概念化(同上)
    3. 動力學態度及協調力:能與來訪的情感體驗共情,幫助來訪在咨詢過程中積極參與,能與來訪的潛意識、前意識及意識層面保持協調
    4. 技巧:能準確評估幹預對來訪者的影響,做出詮釋並幫助來訪者接受潛意識層面的現實,能工作夢,謹遵自身流派/理論
    5. 移情:能辨識、詮釋、培養、概念化、並工作來訪的移情
    6. 阻抗:能辨識、理解及容納阻抗,幫助來訪者理解其意義
    7. 分析師的角色:意識到自身的個人議題及其對咨詢的影響
    8. 動力學過程及進展:能理解、表達、推動、證明、解釋來訪在咨詢中的改善
    9. 結案:理解不同類別結束的意義
    10. 倫理及法律(同上)

    第二個文獻來源是美國的動力學大佬 Jonathan Shedler,此人致力於動力學療法的研究及推廣,寫的文章往往通俗易懂、風趣幽默,一反其他分析師晦澀難懂的風格。他還十分活躍於 Twitter等自媒體平台,北美的同行可以考慮關註下。在其文章【動力學心理療法的效度】中,他列出了動力學療法的一些獨特之處:

    1. 關註情緒的表達及情感的呈現方式
    2. 探討來訪者對於困難情緒及想法的逃避
    3. 辨識反復出現的模式或主題
    4. 對過去經驗的討論
    5. 關註人際關系
    6. 註重咨訪關系(與1-5之間的關聯)
    7. 對幻想的探索

    總的而言,我認為基礎勝任力+功能勝任力的模型已經能很好地解決提問者的疑問。我知道國內的東方明見在用這個模型,但沒找到解釋它的中文材料,如果有人知道歡迎評論或者私信。

    參考資料:
    1. APA Ethics Code
    2.【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第二版】
    3. Falender, C. A., & Shafranske, E. P. (2004).Clinical supervision: A competency-based approach.
    4. American Board of Psychoanalysis. Guidelines for Evaluating Applicants for Certification
    5. Jonathan Shedler. (2010). The Efficacy of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