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2022年9月,因自媒體的一段街采影片,21歲的陳佳欣被網友熟知。當時的她靠送外賣撫養3歲的女兒小朦,
「丈夫早逝」「單親媽媽」「身世坎坷」是她的新聞帶出的話題標簽。別人誇她「為母則剛」,她回「不過硬扛」。
早前街采影片片段
兩年多來,佳欣在社交賬號更新著自己與小朦的生活片段,320多萬粉絲是這部「勵誌劇」的「追更人」。近來,這位「00後」媽媽分享的「人生大事」是,她和5歲的女兒終於有了自己的小店。
不如見一面,這一回,趕在年前,我們趕到安徽安慶「探店」,看看佳欣和女兒小朦的近況。
從「送外賣的媽媽」到「開飯店的媽媽」
在新開業的「小朦媽」南昌特色小吃店內,我們第一次見到佳欣。她系著圍裙,在後廚煙火氣中忙著煮菜炸串招待顧客,女兒小朦蜷在食材櫃的角落玩手機。
來光顧小店的顧客,有一位是當地交警,他曾見過初到這個城市的佳欣——把小小朦兜在懷裏,騎著送餐車穿梭在街道。看到如今籠罩母女二人的是屋檐而不是雨披,他祝福著,贊賞著佳欣的「成功」。
顧客中還有一位曾經從事外賣員工作的男子,他說如果換作是自己,邊送外賣邊帶娃,絕對堅持不下來。
兩年前送外賣時的陳佳欣與小朦
靠送外賣、直播和影片帶貨攢下一些積蓄,佳欣在去年年末開起了這家小店。幫廚的是佳欣的哥哥、哥哥的朋友和臨時僱用的兩位阿姨。加上後廚三十來平方米,滿座能有二十來人,開業十來天,客流量不錯,不少顧客都是附近居民,不乏遠道而來打卡的「小朦媽」粉絲。
眼下,佳欣更想給女兒一個安穩的環境。這樣小朦就不用跟著她雪裏雨裏送外賣,她也不用擔心外出送餐時,在人來人往的餐廳等媽媽的小朦「受欺負」「被偷走」。今年九月小朦上小學後,還能鋪個小桌板在自家店裏寫作業,再想得美點,等攢夠「首付錢」,她還想在安慶給自己和小朦安一個家。
初到安慶的第一年,母女二人的除夕是在送外賣的快餐店過的,佳欣說,今年終於可以在自己的店裏過年。之於小朦,從前的佳欣是「送外賣的媽媽」,現在是「開飯店的媽媽」。
元旦這一天,照樣忙碌在店裏,佳欣原本答應小朦要帶她出去玩。錯過的紀念日,沒有兌現的約定怎麽辦?「就告訴她,媽媽以後補給你」。「她很乖,很懂事的」,佳欣重復地說,欣慰地說,如果不是小朦「很乖很懂事」,她走不到今天。
在佳欣分享的影片中,我們見過「很乖很懂事」的小朦。
她告訴佳欣,「你給我爸爸打電話的時候打不通,因為你沒給他燒手機啊」「我好想爸爸哦,下次我們去看看他吧」。小朦不懂為什麽只能清明節去看爸爸。
小朦與媽媽的對話
「我可以爛在泥裏,但我要把她托起」
之於小朦,佳欣是可以說笑玩鬧的「姐姐」,是給了她無限溫柔的「媽媽」,也是會為了她戰無不勝的「爸爸」。
為了小朦「無所不能」之前,佳欣也曾想永遠留在2020年的春天,小朦的爸爸遭遇車禍去世的那個春天。她站在樓頂,片刻踟躕間,遠處一位奶奶喊她,「你女兒餓了,哇哇地哭,要喝奶了」。噙住眼淚,收住了腳,她轉身下樓,去給七個月大的孩子餵奶。
與我們交談時 佳欣照顧小朦
也是在那年春天,生活重新發芽,佳欣獨內建著繈褓中的孩子離開老家江西南昌的小鎮。佳欣說,「我可以爛在泥裏,但是我要把她托起來。」
輾轉在江西、河南、雲南、安徽這些省份的城市,佳欣擺攤賣過氣球,賣過奶茶,賣過花,賣過小玩具,賣過洗發水。她的相簿裏裝滿走南闖北的小朦,在喧鬧的街頭睡著的小朦,沒追上車躲在她懷裏哭鼻子的小朦,賣關東煮時被熱出一身汗的小朦,豆大的汗珠往下淌。
佳欣管安慶叫自己的「福地」,騎著電瓶車很快就可以跑完這個不那麽大的城市。以一個繁華街區的快餐店為據點,佳欣送起外賣,一送就是四年。
一開始,不滿周歲的小朦就像小袋鼠一樣,被佳欣兜在懷裏送外賣,沒有電梯,就一層層爬,下起雪,就把小朦裹得緊點,騎得慢點。偶爾更新一條狀態,「打工好累,但是我不能哭,因為騎電動車時,擦眼淚不安全」。
日子在訂單提醒鈴聲的催促中快進,佳欣說她現在聽到這動靜都慌張。兩歲的小朦,學會自己吃飯,學會在媽媽哭泣時給媽媽擦眼淚。
再大點,小朦從幼稚園歸來,佳欣便在送餐高峰期把她安放在駐點的快餐店裏,快餐店的員工充當起「奶爸奶媽」幫著照看小朦。
大家都忙碌時,小朦的「玩伴」就是播放動畫的平板電腦。
佳欣記得,她第一次把小朦一個人留在快餐店時,那是撕心裂肺的哭,哄好坐好,她一發車,小朦又哭著追了上來。幾次之後,小朦不得不習慣。每一次根據送餐時長分別二三十分鐘,賺錢謀生靠這二三十分鐘,恐懼也來自這二三十分鐘,她在路上擔心孩子「被偷走」「被欺負」。
「為母則剛」,在佳欣這裏,這份「剛強」是生活磨煉出來的,「外賣員可以下線,但是媽媽不可以」。
「我有手有腳有勞動力,幹嗎要別人的」
在留言區的傾吐中,我們發現,佳欣的社交賬號還像一個「情感樹洞」。關註佳欣的粉絲,有一群與她經歷多少重合的女性,或是在原生家庭遭遇冷落,或是不被婆家善待,或是獨內建娃打拼……她們說著幸與不幸,愛與不愛,在一個23歲女孩的生活切片中,得到共鳴與療愈。
佳欣說,我們母女現在互為「靠山」,「我是她的靠山,她也是我的靠山」。
「小靠山」張開雙臂,佳欣可以隨時隨地投入她的小小懷抱「充電」。
小店打烊之後 佳欣與小朦的溫情一刻
困在評論和私信裏的佳欣,會在店鋪打烊間隙刷個不停。像絕大多數一夜成名的網絡人物,佳欣深刻地感受到了流量雙刃。她得益於公眾的溫暖關心,又承受不了一些過度關註。利用影響力引導向善也是她所願,所以她還會不時發影片分享一些自己的公益行動。
她可以幫助別人,但別人的幫助不容易抵達她。
祁子徐,安慶市總工會女職工部的負責人,與佳欣相識在一場「送清涼」慰問活動中。本是工會「關懷慰問物件」的佳欣,受祁子徐和她的同事感染,反而主動提出要做公益。
2023年9月,佳欣第一次作為工會誌願者,前往當地福利院看望老人小孩,還自費購買了牛奶、月餅等價值七萬元的關愛物資。拗不過堅持自掏腰包的佳欣,祁子徐問她,這些錢為什麽不拿來攢房子首付,一句「自己淋過雨,也想替別人撐把傘」解釋所有。
祁子徐發現,跟工會的誌願者一樣,佳欣會特別在意捐助的物資有沒有實實在在落在救助物件手上。她會把一個吹風機放在奶奶手裏,特別囑咐,「奶奶,這個是給你的,你插電用時要小心哦。」
五六次誌願活動之後,祁子徐跟這個比自己小19歲的女孩成了好友。相處下來,祁子徐欣賞地說「這孩子不一般」。見到工會奔走的誌願者黨員不少,佳欣追問祁子徐,「姐,黨員是幹什麽的」。得知「黨員就是有苦有難沖鋒在前的」,她又冒出一句,「那我要入黨!」
不留情面地推掉慰問的紅包,在別人送小朦禮物後執拗地轉賬給對方,
用佳欣自己的話說,「我自己有手有腳有勞動力,日子越過越好,我幹嗎要別人的」,說完,有點得意地沖你眨眼。
「你就問問他們,替我開心不」
她說,「人要向前走,不要停留在原地。」
往前走,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初中輟學,17歲的佳欣外出打工,那時「只要是裝修好一點的門店,就不敢進」,怕自己帶的錢不夠。第一次發了2500元薪金,她決定勇闖披薩店。揣了500塊在兜裏,因為沒吃過披薩,不知道多貴。結果一點餐,看到標價五六十,才發現不是以為的「好幾百」。
「我不想我的女兒也這樣」。現在的佳欣,會帶女兒去許多「裝修好一點的店鋪」,會為女兒舉辦自己童年不曾有過的生日派對,自己學電子商務網課,也給小朦報了編程興趣班。當然,還去更大的世界「見世面」,她帶著女兒去新疆看草原,去杭州賞西湖,去廣州逛野生動物園,去看海,去簪花,去坐大飛機,再去迪士尼樂園當個公主。
是媽媽的「公主」,也是熬到淩晨等佳欣回家的那盞燈,是告訴她「媽媽你一定可以」的人,也是讓一個人深信「活著就有盼頭」的人。
在得知我們此行還會采訪一些她的熟人,毫無例外,她要我們幫著帶一句,「你就問問他,替我開心不」。
她數不完。替她開心的,有昔日守護小朦的快餐店員工,有她送外賣時的同事,有小朦幼稚園的老師,有「工會姐姐」祁子徐,有翻過幾條街認出小朦的書店阿姨,有默默幫她收拾餐桌衛生的顧客,還有寫了這篇報道的記者,以及隔著螢幕讀到此處的陌生人。
新店的燈箱上有一張漫畫,畫中日子明朗,佳欣騎著電動車載著小朦,上面寫著「有她在,就是最好的生活」。
看著燈箱,佳欣笑稱過去的經歷都是「黑歷史」。為日子來到此刻,佳欣放了一曲苦盡甘來的【好運來】,小朦伴舞。
提前慶祝,今年,終於不用在別人的快餐店過年。
記者 | 王若璐 單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