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那個創造生命奇跡的哈佛男孩,出書反哺教育

2024-12-04心靈

2024年10月末,當秋日的陽光灑滿校園,深圳國際預科書院(以下簡稱「深國預」)迎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校友張軒溢的母親,楊泓女士。她親自給深國預創始人、院長傅騰霄教授送來了一本書——【積極養育——培養自驅、堅韌、有愛的孩子】。這本書由校友張軒溢與母親楊泓共創,是一部深入淺出地探討家庭教育與個人成長的作品。

作者張軒溢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主線,講述了自己如何在應對病痛和學業的挑戰中發展出自驅力和韌性,展示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促進孩子全面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同時,母親楊泓從養育者的視角,分享了如何支持孩子從逆境中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獨立、自驅、堅韌、有愛的青年,旨在當前高壓強卷的教育環境下,幫助更多家庭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積極養育之路。

軒溢媽媽親自到校送書給傅院長

提到張軒溢,「從病患兒到哈佛學霸」的成長奇跡似乎成為了他的一張「閃亮名片」,他本人也成為了深國預的驕傲。5年前,剛滿18歲的張軒溢以優異的成績被美國芝加哥大學錄取,位列當年美國U.S. News 本科錄取深圳地區第一名。4年後榮獲芝加哥大學「榮譽畢業生」稱號,獲得人類學與心理學雙學位。同年,獲得了美國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這五所世界頂級學府的研究生錄取通知,進入哈佛大學攻讀人類發展與教育專業碩士學位,2024年5月畢業,致力於成為生命教育工作者。

張軒溢從哈佛大學碩士畢業

1

「健康活著」是父母對他成長的最大期望

殊不知,今天看起來高大健康、陽光自信的張軒溢,有著非同尋常的成長歷程。

艱難出生,嬰兒期發育嚴重遲緩,被醫生判定為輕度腦癱。10歲罹患血液重疾,休學1年治療4年痊愈,因此,「健康活著」一直是父母對他成長的最大期望。

曾經的他,在體制內學校成績平平;初入國際教育體系,面對全英文課堂一片茫然;貪玩電子遊戲,遊戲時間遠超學習;參與暑期科研專案時,既缺乏經驗又鮮有創見……然而,短短幾年,他後來者居上,不僅有著優秀的學術成績,年年考第一,屢獲學校獎學金,還創辦了戲劇社團,成為戲劇舞台上的主角和歌唱大賽的冠軍,小小年紀就組織了家長交流活動,架起青春期孩子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就這樣,他成為了深國預的風雲人物「軒哥」,最終又順利從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畢業。

張軒溢究竟是如何逆風翻盤的?

童年張軒溢和爸爸媽媽

時光回到張軒溢位生的那一年。他的到來,是母親楊泓以生命為代價的抉擇。早在與丈夫結緣之時,醫生便已明確告知,楊泓的身體狀況不適宜懷孕,有很大的安全風險。然而,婚後7年,她卻意外迎來新生命。用張軒溢的話說:「我的母親任性又堅定地決定留下我。」從那一刻起,這段旅程便註定要經歷驚濤駭浪般的挑戰與磨煉。

在孕期,為了確保胎兒的安全,他母親毅然接受了接近千瓶的人血丙種球蛋白註射,這成為了一種更為安全的替代療法,避免了其他可能對未出生孩子構成威脅的醫療手段。這種超乎尋常的堅持與付出,不僅彰顯了母愛的偉大,也讓張軒溢的生命之旅顯得尤為珍貴與非凡。

然而,以母親險些搭上生命為代價換來的平安出生,只是張軒溢人生中跨過的第一道坎。他的故事,從一開始就書寫著不屈與堅韌。出生15天後,母親因產後大出血病危告急再次入院。直到他5個月大的時候,母親才康復出院,一家人才得以回家恢復正常生活。萬萬沒想到的是,張軒溢的童年仍舊充滿了病痛和挑戰。7個月大時,他表現出明顯的發育遲緩癥狀,隨後被診斷為輕度腦癱。母親為此辭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康復訓練和治療中。所幸到3歲半時,他的發育基本達到了正常孩子的最低水平。

全家人松了口氣,以為苦盡甘來,然而10歲那年,張軒溢的生活再次遭遇重大打擊。一次體育課後,他發現大腿根部出現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紫色淤青。家人立即帶他到醫院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一種嚴重的血液疾病,這種病導致他容易自發出血且難以止血,嚴重時甚至會引起自發性腦出血、重要內臟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問題。遵醫囑,父母為他辦理了休學手續並讓他住進醫院,接受大劑量激素治療。醫生要求他避免活動,就這樣,他被迫停止了奔跑的腳步。他變成了脆弱的「瓷娃娃」,躺平成了生活的全部。藥物的副作用使他身體虛弱,疾病的不可控讓他整天生活在恐懼之中。

躺在病床上的日子變得異常漫長,他真切地感受到「度日如年」。他的心中時常浮現這樣的念頭:「我的生命失去了顏色。」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內心的絕望和無力感越來越強烈,他稱之為「病床感」——被天花板罩住、被病床禁錮、被吊瓶拴住……除了被疾病束縛的身體,還有心靈深處的枷鎖,讓他感到愈發無助,無法逃離、不可逆轉、無法抗爭。

「為什麽是我?」、「命運為什麽如此不公的對我?」成為了他日常最多的抱怨。在這段黑洞一般的時光中,他不知道如何在這殘酷的現實裏找到答案。

張軒溢人生的第一個重大轉折點,是一個永遠不會在他記憶中磨滅的傍晚。那天,在陽台上,他看到一只小小的蜻蜓乘著風自由自在地飛舞著,而自己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連一只小小的蜻蜓都不如,「活著還有什麽意思?」他被巨大的痛苦和絕望淹沒,幾乎失去了繼續生存下去的勇氣——「從17樓縱身一躍可能是我最好的選擇」。這時,母親聽到他無法抑制的號啕大哭,急忙從屋裏跑出來,蹲在他身旁,聽著泣不成聲的他斷斷續續地述說內心的絕望。

結果,母親出人意表,做出了一個讓張軒溢完全意想不到的舉動——她撥通了海邊酒店的電話,預訂了第二天的房間。掛斷電話後,她笑著對他說:「快去收拾行李吧,看看想帶些什麽,明早咱們也來一趟瘋狂的旅行,去海邊、住酒店。」——張軒溢說,這句話,是他迄今為止聽到的世界上最安撫人心的話語。正是母親打出的這個電話,讓他感覺失去希望的生命重新有了一絲可以追尋的光彩。而彼時的張軒溢並不知情,這場說走就走的「冒險之旅」,母親雖是突發其想,卻也立即做了周全的準備。她不僅特意選擇了離醫院最近的的海邊,還提前與醫生商定了應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的緊急救治方案。

然而,這份快樂是多麽的短暫:張軒溢從滑梯落入泳池水中的一剎那,水花的沖擊就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無數的烏青血點,仿佛病魔正在用小鞭子狠狠地抽打著他的身體,使他遍體鱗傷。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身體,又看了看那個多麽想再玩一次的滑梯,默默地轉身朝岸上走來。就在那一刻,張軒溢做出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決定——回醫院,全力配合醫生治療,因為「我要活下來,沒有什麽能夠阻擋我對自由的追求,我要過一個我說了算的人生」。從此,他變得更加自律與堅韌。

2

「奇跡少年」的人生轉折

休學一年後,張軒溢的病情相對穩定,父母決定讓他重返校園。然而,體制內的學校,令張軒溢面臨著巨大的學業壓力,他經常因為作業過多而感到疲憊不堪。那時候的他,瘦弱膽小、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每天的作業和密集的考試讓他感到窒息。

據張軒溢的母親回憶,改變的決心是在一天夜晚產生的。那天晚上已經快11點了,張軒溢還在疲於應付作業,他的母親實在看不下去,逼他去睡覺。看著孩子辛苦的模樣,她擔心病情加重。她回想軒溢位生時,全家人對他的最大期待就是:平安健康快樂!怎麽走著走著,離目標越來越遠了呢,肯定哪裏不對了。於是,母親決定踩下剎車,她毅然決定:放棄高額的重點中學擇校費,轉學。就這樣,張軒溢轉學到離家步行僅幾分鐘的深國預,這樣不僅可以每天回家吃三餐並午休,還有助於緩解學業壓力。

殊不知,這一決定成為了張軒溢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命運的齒輪真正地開始轉動了。

在深國預的幾年間,這個孩子仿佛蘇醒了,活過來了,他的身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重返校園生活讓他的心靈得到了療愈,精神也得到了解放。在愉快的心情和寬松的環境下,經過治療,他與病魔抗爭成功了,身體慢慢地痊愈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一個曾經病懨懨的孩子,以高中滿績點的成績畢業,獲得知名科研教授的推薦信,成功被海外頂尖名校錄取。

回看這5年的學習經歷,張軒溢說,是深國預的個人化教育模式和積極溫暖的校園氛圍,讓他逐漸找回了自我和自信。

學校的「一人一課表」制度讓他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課程,這極大地激發了他的學習熱情。最初很不適應英語教學模式的他,竟然成為了年年GPA4.0滿分的「學霸」;曾經在人前說話緊張羞澀的他,竟然能在主持學校晨會時表現得落落大方、邏輯清晰、思維敏捷;曾經做什麽都沒想法的他,竟然敢於挑戰權威,堅持自己的主張,變得自信、有主見;曾經只敢躲在家裏洗澡間偷偷哼歌的小男孩,在音樂老師的精心點撥下,懂得從失敗中深刻反思,最終獲得校園好聲音歌手大賽的冠軍;小時候曾因軟弱而被霸淩的男生,竟然成長為一個有領導能力,能夠為學校和同學做好服務、貢獻快樂的戲劇社社長;從關註自閉癥兒童的心理健康,到搭建青春期孩子與父母溝通的橋梁,還成立教輔社在考前為同學們補習功課;從參與斯裏蘭卡的海龜保護專案,到哈佛夏校的學習體驗;從參加滑鐵盧全球數學競賽,到加入CIS國際學術專案。那個曾經非常在意別人評價的少年,竟然發展成為一個願意為更大的目標、為比個人利益要的社群服務的有誌青年。

張軒溢說:「靈活的選課制度、豐富多彩的社團及各具特色的校園活動,讓我從千篇一律的學術生活中跳出來,展現自我,釋放自我。而且,由於學校極高的師生比,老師們也非常樂意關註到每一位學生,並有機會與他們深入接觸。這給了我與班級裏的每位同學,甚至其他年級的同學交流的機會,讓我認識了性格迥異的有趣靈魂,這是一段非常難得且珍貴的經歷。在這裏,我收獲了一群可以分享喜怒哀樂、一同拼搏的夥伴和導師。對我來說,這遠遠勝過任何成績或榮譽。」借用張軒溢母親的話說:「這5年的中學時光,我看見孩子有了脫胎換骨的蛻變。」

深國預的教育模式形成的是一種教學相長、共創同行的氛圍,每個參與教育的角色都能相互支持、彼此賦能。在這裏的5年間,有認真負責、亦師亦友亦家人的老師,用耐心和智慧引導著他;有真誠相待、誌趣相投的同學和球友,用真摯的友誼和支持陪伴著他;還有國際化的思想和多元文化的校園氛圍,不斷滋養著他……正是在這樣一個充滿關愛和支持的環境中,張軒溢不斷突破自我,探索並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與夢想,並將這份光傳遞給更多人。

就這樣,深國預透過全方位的培養和支持,為他的學習生活鋪展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搭建了他一步步向上攀登的堅實階梯。在這個高包容度、鼓勵個性發展的校園裏,張軒溢的笑容越來越多,身體越來越強健,思考越來越深入,夢想越來越清晰,追求目標的決心越來越堅定——他立誌,要為母校爭光,要讓母校「以我為榮」。最終,他做到了。在高中畢業時成功被美國芝加哥大學錄取,這一成績位列當年美國U.S. News本科錄取深圳地區第一名。

張軒溢在深國預的戲劇演出

張軒溢說:「其實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霸’,也不是盲目刻苦的‘卷王’,我只是在接受命運的安排和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堅定信念,不斷地探索自我,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學習節奏與學習方法。」

深國預不僅關註學生的學術成績,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最優質的平台和資源,還幫助他們打破常規,順著自己的天賦和節奏成長,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人格魅力,讓每個生命去到更廣闊、更深遠的世界,綻放出獨特的光芒。

如今,張軒溢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優異成績,更在個人成長和社會貢獻方面展現了獨特的才華。從哈佛大學碩士畢業的張軒溢,又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選擇:他在美國波士頓做一名幼稚園老師。在社交平台上,他幽默地將自己定義為「人類幼崽教學監護觀察員」,並戲稱自己是哈佛畢業的很熟練換尿不濕的男老師。談及這一職業選擇,張軒溢表示:「我一直對青少年的成長及其家庭養育抱有濃厚的興趣。幼兒教育是我的知識盲區,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渴望深入探究這一年齡領域的奧秘。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有意思的領域。放下哈佛光環,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這裏就是我職業新旅程的起點。」張軒溢的選擇既體現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追求,也展現了他的獨特視角和對個人價值實作的深刻理解。

張軒溢的故事,是無數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從幼年時病痛的熬煉,到青少年時的發憤圖強,再到成年後的自我發展,每一步都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他說,既然病魔沒有擊垮他,就意味著他有責任對這個世界發揮積極的影響力。他不僅用自己的經歷和故事反哺社會,激勵著更多的年輕人勇敢追夢,不畏困難,迎接挑戰,而且未來還將在教育領域持續發力,讓更多青少年、更多的家庭受益,為人類福祉做出貢獻。

3

讓愛流動,靜待花開

「回頭看,我發現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恰好串聯成了一條完整的故事線,在這條故事線中,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無論大小,都體現和詮釋了積極養育的教育理念,以及我們對此理念長達20年之久的踐行。今年,我與母親分別從母子的雙視角出發,共創了【積極養育——培養自驅、堅韌、有愛的孩子】這本書。希望透過這本書分享我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小故事,將我們對教育理念的底層認知與理解融入其中,架起一座親子溝通的橋梁,為更多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一些不同視角的思考與啟發」。

這本書是公費出版,並獲得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原院長彭凱平教授和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嶽曉東先生作序推薦。

在成長的旅途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張軒溢產生的影響深遠且重要。這本書,不僅表達了張軒溢對父母的感恩和對所有支持和幫助過他的人的感激之情,在序言結尾他特別寫道:參與書寫我的生命故事的,還有我人生中的貴人,他們是深圳市人民醫院的白衣天使們(應該說,我的整個人生首先要歸功於他們);我的中學母校深圳國際預科書院(這裏是我展現天賦的搖籃)。

張軒溢參加深國預好聲音歌唱大賽

在這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時代,張軒溢的故事將繼續激勵每一個追夢人。我們相信,只要心中有愛、讓愛流動,就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關。

經過20年的耕耘,深國預這片溫暖而包容的土壤,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像張軒溢一樣優秀的學子。在這裏,每個孩子都被看見、被尊重、被允許、被接納、被認可、被愛著。

張軒溢強調,「教育不是灌輸、管控、說教、指令,而是允許、接納、尊重、放手,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光。而教育的目的,不是按照某個標準雕刻一模一樣的孩子,而是‘喚醒’每個孩子的本能和潛力,讓每個生命散發獨特的光芒。」

正如其創始人傅騰霄所說,深國預的教育價值根植於「喚醒」每一個年輕的生命,從而不斷創造人生的奇跡。在這裏,一個個「張軒溢」從曾經的「小透明」,破繭成蝶、夢想成真,成長為今天的明星校友。深國預見證了一粒粒種子發芽、開花、結果,長成了今天挺拔高直、迎風舒展的模樣。未來,他們將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聲明:品牌之聲相關資訊來自於被采訪物件,非福布斯編輯內容。

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