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興起造成的資訊獲取成本降低,使得原來那一套馴化人的方式不奏效了。
換句話說,不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差了,是馴化方式落伍了。
在互聯網沒有完全興起的前二十年,【棍棒出孝子】非常有效。
有效到養出來一群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也就是受虐者愛上施暴者。其中的奧妙就在於,孩子與父母的強連結。
孩子無法脫離父母生存下去,父母可以利用這一點瘋狂施壓給孩子,然後再隨機進行誇贊與獎賞,配合斯納金鴿子實驗(隨機獎勵帶來的迷信行為),最後完成對一個人的價值觀塑造。
即,【一個人打我,罵我,才是真的愛我。
如果不打我不罵我,就是不喜歡我。】
當完成這一教育後,父母就真成了土皇帝。再加上資訊不流通,只要孩子不出去,在家鄉範圍內活動,周圍的價值觀都是相對統一的,便不會出現認知失調。
成長到成年人後,就算有人跟他說,這樣的愛是畸形的,病態的,他也不會認同。
要重點說,如果從小逼一個人吃屎,一直逼到他吃習慣了,在告訴他人其實不用吃屎的,他聽不進去了。
如果聽進去,人腦因為處理不來這樣的沖突,解決不了認知失調帶來的沖擊,結果就只能是死。
這就是為什麽過去日子過的的也差勁,死的人不多,反而到了現代死的人越來越多。
問題不是出在吃屎上,而是獲取【吃屎是錯誤】資訊越來越方便。
意味著原本被父母打一頓,又被獎賞了一頓好吃的,孩子本來都同意了【打是親罵是愛】,結果上網一看,原來別人不用挨打也能被愛。
接受不了,最後死了。
自己這樣,周圍人不這樣,也會死。
不過問題的根源肯定不是資訊獲取這麽簡單,畢竟有問題的是地溝油,而不是曝光地溝油的記者。
父母打罵孩子,給孩子灌輸有害的價值觀這招在資訊不再封閉的情況下,不管用了。
而打罵孩子進行教育是成本最低的。
講道理,提高認知,需要父母付出很多提高自己能力水平的成本,他們負擔不起。
低成本馴化 ➕ 資訊封閉=有效。
資訊開放,導致低成本馴化無效,帶來了死亡。
這些父母會改嗎?
不會,他們會像批判曝光地溝油記者那樣譴責手機、互聯網、電腦……
譴責一切告訴他們孩子【打罵不是愛】的人。
最後無人可怪,就只能怪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
因為他們當年就是透過認可吃屎正確,最後成功長大的理想產品。所以他們想不明白,為什麽他們能吃屎,現在的孩子吃不了了。
總之絕對不會歸因到他們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