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心理學上的「投射」跟「移情」有什麽區別?

2012-05-18心靈

「移情」主要是 一個人內在的組織原則 ,雖然它是來自精神分析的名詞,但是現在更普遍的說法是「內隱關系」——就像我們平時和人相處,除了能看見、聽見的,還有很多是看不見,卻可能更影響彼此感受的。

而且,關於移情的來源有三類:

一種是最早 經典精神分析,覺得移情是以直接指向父母的被滿足或者沖突感覺為主

一種是客體關系學派, 覺得移情是以父母關系為原型發展而來。 比起上一種說法,這裏會關註更多發展、適應方面的問題,而不是單純覺得人是被父母決定的;

第三種是這些年 主體間理論的看法,移情還包括人們和此時此地的人互動形成的感覺、組織,咨詢裏的「潛意識」有一部份是雙方共同構建的

移情的表達也有三種形式:

一種是直接表達說有什麽感覺,這個還是挺容易知道的;

一種是透過象征化的談和其他人的關系,或者透過夢表達的;

一種是咨詢(或者別的關系)裏「扮演」出來的,比如向咨詢師提出照顧自己什麽的要求,透過行動表達自己的需求。

投射是把自身難以接受的想法、感受、特質或者行為歸於他人的心理過程

也有覺得投射是一種防禦機制,防禦那些讓人難受的內部感覺,比如一個人如果覺得「自己很弱」,ta想到的可能更多「別人很壞」。除了防禦的功能之外,投射很多時候還可以保護一個人的自尊,把一些有問題的東西當成別人的,才能讓人感覺自己相對比較好,才能有能量去做一些事情。

人和人之間的依賴、需要、控制、失控、攻擊性……都有可能是引起投射的感覺,有些父母會因為自己內部的沖突,而覺得孩子總是很冷、很熱、吃不飽……還有些孩子的睡眠障礙、進食障礙也是父母投射引起的。

平時種族主義、男/女/黑權主義、對性少數群體的恐懼/特權……都是投射的重災區。

和投射對應的是 「心理空間」,沒人能保證自己的感覺就是對的,但是可以留出一些「心理空間」來不急著行動,才能從多個角度看看問題

不過, 情緒越激烈,人的心理空間會越小,「投射性認同」 也是這麽來的。

「投射性認同」不只覺得別人是怎麽樣,還會透過人際互動,讓別人和自己期待的一樣。首先是自己感覺到了一些壓力,並且把它們放在別人身上(自己和別人的邊界有明顯問題);然後透過向別人施壓,想辦法讓別人和自己的感受一致 ,但是,畢竟人和人不可能一樣,這也為後續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如果咨詢師不能在咨詢裏辨識這種狀況並有效處理,咨詢關系很容易破裂,或者咨詢師無意中成了帶惡人,這在自戀特質、邊緣人格結構的咨詢裏非常常見。

不過, 投射性認同雖然破壞性比投射大,但也能讓咨詢師身臨其境的體會來訪者身上的感受 ——往往是來訪者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而且,處理不能光是透過理性,還需要能容納這些感受——不只是被動的聽,還要在不斷回顧發生了什麽,表達自己感受的過程裏,保持和來訪者的聯系(而不是合謀、報復、退縮),建立「足夠好」的咨詢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