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咨詢觀察,來訪者做咨詢從一開始到結束,只在一個咨詢師身上工作的時間很少,絕大部份都是換了好幾個,前後找了不少咨詢師,好不容易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這裏面的過程十分艱辛。平心而論,在國內找合適的咨詢師是不容易的。
咨詢師能力好,價格很貴;價格便宜的,能力也不行;好不容易碰到一個看起來還不錯,性格也蠻好的咨詢師,但是技術和療法對自己的癥狀又不匹配,試了幾次,還是不行又得換人……
幾次折騰以後,對心理咨詢也缺乏信心了,以後再做咨詢也很難信任對方。
這個問題我有思考過,我覺得主要是三個方面: 一是咨詢師的設定不太規範;二是心理咨詢轉介做的不到位;三是咨詢師的評估能力還有待提高。
先說第一點,咨詢師的設定不太規範。來訪者試錯成本高,咨詢師是有責任的,主要責任在於心理咨詢裏對於咨詢效果的評估不太到位。
之前我做咨詢,在設定上做得不是很嚴謹,對於咨詢效果的評估有點忽視,導致咨詢經常出現阻礙,在咨詢目標上也不是很明確。後來經過我的反思,還有和督導的探討,我發現在工作中漏了和來訪者針對咨詢目標以及咨詢效果的評估環節進行量化和探討,在這個層面上不是很到位。
現在我做咨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為了減輕來訪者的試錯成本,特意在咨詢設定裏面增加了「咨詢效果評估和咨詢目標確立」的環節,專門會找一節,進行量表問卷的測試,還有和來訪者討論我們的咨詢效果怎麽樣。
一般會在3-4節左右的時候,專門會對咨詢關系、咨詢目標等問題進行討論。要是評估下來,來訪者覺得合適,我們就繼續;要是不合適,就轉介,並做好咨詢記錄的撰寫工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實踐,我發現這套設定流程操作起來反饋比較好,來訪者大部份也表示贊許,覺得試錯成本能夠降低不少,透過咨詢效果評估,能夠降低心理咨詢的試錯成本,這是咨詢師在工作中需要改善的環節。
第二點,心理咨詢轉介工作做的不到位。 這點我也是有些看法。剛開始執業的時候,我覺得轉介就是咨詢師轉給另外的咨詢師就完了,然後不用管太多的事情。
如今我的這個看法有些改變,我認為轉介工作開展的時候,前咨詢師依然要和來訪者保持聯系,不可中斷這個關系,這裏面的細節有很多。
比如來訪者會有疑問,對新的咨詢師技術流派操作不太適應,有些困惑,會請教原來的咨詢師,問這個情況是怎麽回事?作為轉介的咨詢師,應當對心理咨詢的技術和設定做一些科普,幫助來訪者去適應新的咨詢師和工作環境。
又如,來訪者還會提出要求,跟新的咨詢師工作,又要重復原來工作講的內容,覺得有些辛苦,重復地講有點疲憊,有些東西記不清了,能不能把之前的咨詢記錄轉給我,參考一下,然後精煉一些東西,在新的咨詢工作裏去重點解決。
這些工作,對於來訪者去參與新的環境是有幫助的,我覺得咨詢師在轉介的工作裏,需要去完善的東西還有很多,能夠幫助來訪者的工作也很重要。
第三點,咨詢師的評估能力還有待提高。 這個很考驗咨詢師的基本功,還有就是咨詢師對於咨詢狀態把握。俗話說的好,好的評估是心理咨詢成功的一半,心理咨詢師的評估是否到位,是心理咨詢工作能否維持下去的關鍵。
先確立問題,發現咨詢目標,才好有針對性的根據具體的設定和操作來面對。要是咨詢目標不確定,比較混亂,那麽咨詢就會像無頭蒼蠅般到處飛舞,東一槍西一炮,沒有目的,這對咨詢來說傷害是非常大的。
畢竟心理咨詢是工作,來訪者是付錢的,要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直困在問題裏面,遲遲走不出來,要是這樣的狀態,就得中止咨詢,否則耗下去成本還會更高。
所以加強心理咨詢評估能力,是每個咨詢師工作應當去提高的部份,否則只會讓來訪者的試錯成本進一步增加。
借此機會,我想額外再談一個話題,就是心理咨詢的失敗。
對於心理咨詢的失敗,國內談得比較少,大部份咨詢師喜歡談咨詢效果是如何成功的,怎麽有效,對人有幫助。然而,如何面對「咨詢失敗」,也是咨詢師需要教會來訪者的內容。
在心理咨詢工作當中,失敗是很普遍的,但是失敗的形式卻各不相同,也有些差異。一般來說,心理咨詢的失敗有三種類別:
一是真誠失敗型。 這個主要指的是咨詢師和來訪者關系很好,也很匹配,但是咨詢技術和咨詢理念與來訪者的問題不匹配,造成「關系融洽、咨詢內容失敗」的情況。
這種非常普遍,會存在大部份的工作場景裏。
比如,咨詢師和來訪者進行咨詢,來訪者遇到夫妻間關系的困擾,咨詢師提出咨詢方案,說夫妻關系的咨詢必須兩個人一起來面對,可是來訪者回去跟伴侶提出咨詢的要求,對方不同意來面對。
這時候,咨詢關系再好也沒用了,咨詢師和來訪者繼續工作就沒有太大的意義。夫妻關系咨詢,光調整一個人還是有限,需要伴侶配合,要是伴侶不配合,回到家依然存在家暴、虐待行為,這時候光靠一個人去做咨詢,讓來訪者理解、接納效果是有限的。
這是比較典型的「咨詢失敗」,由於客觀條件或者咨詢技術的不匹配,造成咨詢工作無法繼續開展的情況。
二是工作失誤型。 這個主要是指咨詢師的工作出現失誤,造成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局面。比較常見的是咨詢設定不到位、咨詢目標沒有確立等,由於咨詢師能力不足,造成的失敗。
這個類別,通常比較常見於新手咨詢師的狀態當中,由於經驗有限,對於工作不太擅長,在這裏面出現困擾,導致咨詢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通常這個階段,就需要咨詢師尋求督導的幫助,探討這裏面工作需要去改善哪些部份,然後和來訪者進行溝通,一起面對問題。
否則失誤頻頻,只會讓心理咨詢越陷越深,來訪者的感受會很差。
三是為非作歹型。 這個就比較可惡了,主要指咨詢師罔顧咨詢倫理和道德,在咨詢裏做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比如和來訪者談戀愛、利用關系來牟利,不僅咨詢技術差勁,而且在道德人品上也是相當糟糕。
國內這類咨詢師也很常見,由於職業資格認證的混亂,導致市面上出現了很多非專業的咨詢師,各方面都不過關,在市場裏渾水摸魚。
要是來訪者遇到這樣的咨詢師,盡量避而遠之,該走就走,切勿讓自己受到傷害,這不是你的錯。
關於失敗,有一點需要明確,工作失敗不代表著沒有意義。 作為來訪者,如果你遇到的是「真誠失敗型」和「工作失誤型」的失敗,那麽這裏和咨詢師好聚好散就可以了,覺得合適就繼續,不合適就換人。
與此同時,在這裏面盡量保持和諧、穩定的關系,即使分開了,也不用說徹底結束,依舊可以和原來的咨詢師保持聯系,因為這裏還有一些工作需要面對,比如轉介的後續工作,這裏是需要前任咨詢師支持的。
這可以減少你的咨詢試錯成本。
除此之外,來訪者這裏也可以多找幾個咨詢師,在不同咨詢師之間體驗感受一下,每個咨詢師的方向、理念以及咨詢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有時候這個咨詢師解決不了的問題,在那個咨詢師身上,反而找到了突破口。
這就跟你吃飯一樣,有時候你想吃辣,就去找川菜師傅;你不想吃辣的,就去找粵菜師傅,反正各有各的口味,哪個適合你,你想吃哪個就去找哪個,不要你想吃辣的,結果找了一個粵菜師傅,然後上菜給你上一堆清淡的食物,不匹配勉強去工作,只會更加難受。
作為來訪者,多相信自己的感受就好了,相信咨詢師能夠理解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