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創傷後應激障礙真的不能改變嗎?

2020-09-09心靈

我是小鯨,今天想和你們聊下創傷性應激障礙..

先上答案: 應激性障礙可被幹預,可泛化,也可消退,也就是可改變。

我們來了解一下創傷,心理學上,對 創傷的定義上是

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狀態相關的負性影響,常指是軀體傷害或精神傷害所導致的負性影響。

舉幾個栗子:

a經歷了男友的劈腿,四年後男友劈腿的陰影一直在自己腦海裏...
b見證了一場車禍,當時場面非常慘烈,到處都是呼救聲...
c幼年時期看到了父母吵架,父親拿著一把刀架在了媽媽的脖子上...
d經歷了汶川大地震...

像以上的這些,在心理學上都稱作:「應激性的創傷」。

想探討心理應激障礙能否改變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什麽是應激障礙

應激障礙是什麽?

應激障礙(PSTD) 的定義如下:

①經歷異乎尋常的威脅性或災難性應激事件或情境後引起精神障礙的延遲出現或長期持續存在
②潛伏期從幾日,幾周或數月不等,大多在6個月之內
③應激障礙通常反復發作,出現康復,復發等較長病程

按照國內的說法, 應激障礙(PSTD)本身就是陰影、障礙 它有著潛伏,反復,持續三大特征

應激障礙存在的行為特征:

第一類:重新經歷(強迫自己回憶,迴圈重復創傷經歷)
第二類:回避和情感麻木(對映同類事件,回避態度,無法面對的麻木感)
第三類:過度喚醒(當遇到近似事件時,反應過大的一種表現)

那些人群的應激障礙更為嚴重?

應激性的障礙在人群中劃分十分明顯。

有一個來自美國的心理調查,調查顯示, 應激障礙的終身患病率達到8.7%,而成年人當中,12個月的患病率達到3.5%。

而在 特殊高危人群(被強奸,參戰人員,被拘留,受災群體等等),應激障礙患病率達到了30%~50%以上。

應激障礙可能會導致什麽共病?

80%的可能性存在最少一種精神障礙,如抑郁,雙向,焦慮,物質使用障礙
對立違抗障礙,分離焦慮障礙為主
品性障礙
輕度創傷性腦損傷(共存率為48%)

應激性障礙也有藥物治療的一些方式,但是根據癥狀不同,使用的療法和療程並不一樣,通常也用苯二安卓類藥物,可安定,納諾酮等進行應激性障礙的治療。這個是在生物學或精神學科角度的一些常規治療方法, 本文主在心理咨詢角度,不進行藥物討論

關於心理創傷後的應激障礙可否改變的問題,在心理學上一直是幾個學派的爭論點。

心理動力學普遍認為應激障礙不能改變(既發生,則存在)。

認知行為學則認為應激障礙可以改變(透過建立,強化,泛化等方式)。

人本主義學則認為應激障礙的影響可以被減弱(存在,但可弱化)。

不同的心理學派對於創傷和治愈的概念,都有不同理解,各自都有拿得出手的觀點佐證,這裏主要說下認知行為學的一些觀點。

認知行為學認為應激的本身是由一次重大的事件的認知撞擊形成的,對於認知行為學來說,心理創傷本質上是一次超強的條件反射建立。

例如:

我們抽打了一次狗,鞭打狗,而下次當你接近狗的時候,狗要麽跑,要麽反抗
當你不打狗狗了,你接近狗,狗依然跑掉,這就是應激創傷的形體表現(逃避)
當你想和狗重新建立關系,不再讓它害怕的時候,你得放下鞭子,得給狗吃肉,得不再鞭打狗

這裏的 鞭打=強化

狗狗 跑或反抗=應激

放下鞭子和給狗狗吃肉 = 泛化應激

這裏的 應激所產生的對立體包含了:人的動作、鞭子、人的情緒點

透過鞭打狗狗的案例可以說明一件事,就是 應激性創傷所產生以後,需要透過其他形式的泛化,消退,從而導致心理創傷原先的強化被磨平,患者才有可能從應激性障礙中走出。

通常在心理治療上,會用這樣的方式幹預應激性障礙:

①心理事後解說法

針對心理創傷發生後,進行 立即幹預 的一種措施。

創傷事件發生後,立即采取「一次性訪談」,幫助患者應對創傷情緒防止出現應激性障(PSTD)。

但應激產生後的立即幹預, 也可能導致應激性障礙加速形成..

②行為治療+認知治療

也就是上面提到過狗狗的案例一樣,狗狗被鞭打後,應激形成。而當我們幹預狗狗的應激性障礙的時候,就得放下鞭子,放下情緒,給狗狗肉吃,並且不再鞭打狗狗。這種泛化和消退的方式,也就是行為治療和認知治療其中一種方式。

行為治療和認知治療會使用以下方式:

暴露法(系統脫敏):

再次讓患者暴露在應激性事件的回憶當中(陪同面對)
改變對原有創傷性世間的認知(認知重構)

延長暴露療法(咨詢療法 PE)

PE這種方式有比較長的周期,並且是以心理咨詢個案設立為前提的。

PE咨詢法幹預應激性創傷障礙

③EMDR(眼動脫敏和再加工,常見精神催眠)

眼動脫敏基於的理論是大腦處理理性和情感的部位不同,有規律的晃動眼球可以將大腦處理理性和情感的部位聯系起來。

回憶並表述創傷性事件
評定情感強度
眼動幹預(眼睛晃動)
催化:反復24次要求忘記創傷性事件
再次評定情感強度

小鯨最後說

總的來說, 創傷性應激障礙不應該被持有無法幹預,無法改變的說法。

患有應激性障礙的人很多最終都走出了陰影和障礙之中。

應激性障礙可被幹預,可泛化,也可部份消退。

所以, 應激性障礙患者一定要積極尋求專業幫助,走出創傷障礙。

這裏是小鯨心理,小鯨與你的內心一同成長..

本文由小鯨心理撰寫,歡迎留言討論,批評或指正

關註 @小鯨心理 ,跟小鯨學習更多心理學知識~

參照文獻:

【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李曉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