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市場大幅高開後持續回落,創業板指回落振幅超4%。截至收盤,滬指漲0.59%,深成指漲0.75%,創業板指漲0.69%。
板塊方面,人形機器人、食品加工、互聯網電商、Sora概念等板塊漲幅居前,培育鉆石、煤炭、港口、電力等板塊跌幅居前。
全市場約29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2.2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放量5657億元。
如標題所說, 今天的盤面並不復雜,但如何理解和定性很重要。
昨天盤後,重要會議的訊息傳來,各媒體、機構,以及各社交平台的投資者都對此相當關註。綜合來看, 大家都認同這是極其重磅的利好, 但次日(也就是今天) 市場會如何走, 大致分兩種看法:
一類,是相信「高開高走」「千股漲停」的樂觀派;
另一類,則是預判有「高開低走」的謹慎派。
根據筆者觀察, 經歷過本輪行情上一次「高開低走」——也就是10月8日大陰線的投資者,多半持更謹慎的立場; 至少開盤追高的熱情不會那麽強。
換句話說, 如果市場內大多數人都預期今天應該「高開低走」, 當這樣的走勢,今天在共識之下實作,又算不算 「符合預期」 呢?
因此,今天大盤真正值得關註的點在於:
高開之後的回落,是否在可接受範圍內?
對這個問題如何定性,也基本代表了你對市場後續一段時間走勢的預判——是震蕩,還是向上。
這裏,我們提供一些指標供大家參考和判斷。
(1)與10月8日相比,今天的高開低走有何異同?
顯然,10月8日當天,主要指數的回落振幅都遠大於今天,全A成交額(3.48萬億元)仍是難以企及的天量。
這主要源於國慶假期,市場情緒被烘托到了極為樂觀的程度,且當時A股剛剛經歷連續上攻,尚未出現回撤。
個股方面, Wind統計顯示,10月8日股價出現回落(即收盤價<最高價)的個股多達4461家,僅891只個股收於全天最高價。
出現回落的個股中,最大回落振幅高達36.84%,是當時仍無漲跌限制的次新股無線傳媒。
總體來看,當天所有回落個股,收盤時較最高價平均下跌了4.37%,中位值則為4.64%。由高點回落超10%(相當於追高者被迫吃10cm跌停)的個股多達152家。
將這些表現作為「標桿」的話,今天A股的高開低走,算什麽水平?
首先, 主要指數均收實體陰線,下影線較短 ——平心而論,這也是因為競價沒有開得太高。
從 日內走勢 來看,以萬得全A為例,10月8日當天市場開盤即巔峰,日內低點出現在早間約10:38;午後二度探底,尾盤「強行」拉升不少。
而今天,市場同樣開盤見頂,但 日內低點出現在尾盤,全天持續回落跡象比較明顯。
個股表現方面,據Wind數據, 今天股價出現回落的股票有5238家。 回落振幅來看,最大值為21.81%,算術平均值為3.76%,中位值是3.42%。
可見,高開低走也是今天個股的普遍現象。對短線投資者而言,那些逆大盤向上的板塊,或許更值得重視。
(2)機構如何看後市?
據報道,通常而言,政治局會議可被視作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先行摘要」,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被視作為是明年全國兩會的「核心摘要」,在政策的傳導鏈條中起著承上啟下、關鍵的銜接作用。
昨日政治局會議通稿發出後, 不少公募、券商的投研團隊、分析師們都加班加點解讀。 比如中信證券研報指出:
新一輪政策發令槍打響,政策拐點再次確認,明確2025年宏觀政策將加力提效。
從 財政政策 來看,會議要求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充實政策工具箱,或預示著2025年狹義赤字率和廣義赤字率都將明顯提升,政策發力重點也有望向民生消費領域邊際傾斜。
從 貨幣政策 來看,本次政治局會議要求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是2010年之後中國首次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我們預計明年逆回購利率降幅為40-50bps,LPR和貸款利率降幅可能更大。
從 內需政策 來看,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大力提振消費」的表態超出市場預期,在現有政策不斷落地生效、增量擴內需政策進一步加力的支撐下,內需的改善或具有較強的確定性和可持續性。
此外,在 結構政策 上,一方面會議明確表示要「穩住樓市股市」,股市重要性持續凸顯,地產仍在政策落地期;另一方面,會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有望進一步獲得政策支持。
展望後市,機構也大致形成了共識: A股有望迎來情緒面和資金面共振。
如景順長城基金指出:
情緒面上,本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預計會議表述將延續本次政治局會議定調並進一步部署明年具體工作,仍有望再次提振市場信心;
從資金面維度,9月24日以來兩市日均成交額保持在2萬億元左右,當前A股市場資金面處於2015年以來最為活躍階段,結合機構投資者整體倉位不高,市場存在較多潛在多頭,政策預期有望帶動增量資金進場,形成情緒與資金面共振。
具體應該哪些板塊「先漲」,不同機構有不同看法。
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稱,建議投資者關註:一是 新經濟主線, 包括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機器人;二是 穩預期主線, 包括房地產、鋼鐵、有色等。
德邦證券則認為,從政策邏輯來看,各類政策協同發力、更加向科技領域傾斜或是經濟轉型和大國博弈的需要,科技創新主線或是圍繞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科技創新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落地的渠道。從政策實踐來看,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正在透過標準調整和提升的方式展開。
但就短線行情而言,也有分析人士認為, 可能並不會演繹出9月24日~10月8日那樣的行情, 畢竟上面的籌碼壓力依然存在,但牛市氣氛可能會持續得更長,擴散得更廣一些。
此外,我們另一欄目【鄭眼看盤】鄭老師認為,這種級別的利好一般很難在短期內就出盡,大概率會不斷發酵。投資者看問題要看本質,故理應談化短期盤面震蕩。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