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支付改革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支付改革專委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一屆醫保支付改革論壇在北京召開,以「支付改革提質增效,醫療醫保協同發展」為主題開展學術交流、政策解讀、經驗分享。
今年是DRG/DIP付費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已經實作了「全覆蓋」,但醫保籌資增長與醫藥供給側的執行發展、群眾對高品質醫療服務的需求等難以匹配,支付改革的專業性強、復雜度高,深化改革、提質增效還面臨多重挑戰。
支付改革專委會的成立,將對支付理論、實施政策、技術規範、經辦規程、監測評價、監管考核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技術支撐,為全面提升支付改革能力、形成改革合力發揮學術團體的作用。
第一屆醫保支付改革論壇,邀請管理人員、專家學者圍繞推進支付改革進行政策、經辦規程解讀,就效能、效率、效益——保障、支付、價格內在協同機制、「三醫」協同發展治理、支付改革成效與挑戰、建關鍵機制提改革質效等方面深入研討、思想交匯。並分別就醫保支付關鍵技術與經辦管理、醫院精細化管理協同支付改革、多層次醫保支付與醫藥創新、監測分析和成效評估等開展專題研討。
支付改革專委會是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計劃設立的13個專委會之一,也是率先完成籌備工作,第一個召開代表大會的專委會。
首屆會員代表大會和論壇的成功舉辦,標誌支付改革專委會作為國家級學術研究交流平台的開端,將深度融合「政、學、產、研」各方資源,凝聚改革共識,為推進醫保支付改革發展發揮重要的專業支撐作用。
國家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會長施子海表示,醫保支付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期望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透過設立各個專業委員會更好地發揮學術研究平台作用,從堅持思想指引、持續建章立制、匯聚專業英才、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形成品牌效應等五個方面對支付改革專委會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中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目標、方向、路徑等頂層設計已經明確。透過改革,實作醫保基金更加安全有效;引導醫療機構轉變執行機制,控制不合理成本消耗,推動內涵式、精細化高質素發展;創新藥、新技術、新材料除外支付和特例單議機制等支持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合理控制就醫經濟負擔,讓人民群眾獲得高質素、有效率、可負擔的醫藥服務。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