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棵松走到東四,一路上好多可愛的‘大蘑菇’。」在社交軟件上,有一群「蘑菇獵人」。根據他們的描述,北京街頭有些一人高的「蘑菇」,總能在不經意間遇見。標記「蘑菇」出現地點、拍照上傳到社交媒體,是「蘑菇獵人」在這座城市的樂趣。
這些「蘑菇」一般「長」在人行道旁的綠化帶裏,一米到兩米高,一到冬天,就會噴出白色霧氣。其傘蓋大多是藍綠色,上面有白色的圓斑,造型既復古又童趣。這些「蘑菇」有的嶄新而潔凈,有的則比較陳舊,甚至被打上了修補程式。它們佇立在北京的城市景觀中,有些突兀,又有點兒可愛。
此「蘑菇」並非真菌,而是立在戶外的一些蘑菇外形的設施。到了冬季,原本安靜的「蘑菇」開始噴出白霧,它們在激起人們好奇心的同時,也讓一些人擔心安全問題。這些「蘑菇」是什麽?為何會冒熱氣?有沒有安全風險?
━━━━━
熱力管道通風孔
▲12月3日,菜市口地鐵站A口處的「蘑菇」。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攝
其實,「蘑菇」是熱力管道通風孔,下面是熱力井,「冒白霧是正常工作狀態,沒有安全風險。」
工作人員介紹,熱力井上建起蘑菇外形的設施,是為了避免蒸氣對行人造成傷害。「北京蘑菇」實際上是市政設施中微小的一環,噴出的熱氣意味著北京的供暖系統已經開始運作。
夏天時,這些「蘑菇」只是靜靜立在街頭,只有冬季供暖開始後,「蘑菇」才開始噴出白霧。有些「蘑菇」的傘柄上貼有北京熱力集團工作人員的電話,記者撥打電話詢問後得知,「蘑菇」是熱力管道通風孔,下面是熱力井,冒白霧是正常工作狀態,沒有安全風險。熱力井上建起蘑菇外形的設施,是為了避免蒸氣對行人造成傷害。
北京市熱力集團輸配分公司工作人員張峰負責管理一處蘑菇設施,他告訴記者,他管理的蘑菇設施位於海澱區羊坊店路,「我只負責分區這一個蘑菇設施,這片兒也只有這一個。」張峰說,他在這裏工作有四五年了,蘑菇設施一直正常工作,「工作情況都在監測之中。」
━━━━━
「蘑菇」為何能冒出白霧?
從「都市傳說」的想象中抽離,「北京蘑菇」實際上是市政設施中微小的一環,噴出的熱氣意味著北京的供暖系統已經開始運作。
「蘑菇」為何能冒出白霧?想知道原理就要了解北京供熱系統的組成。北京科學中心公開資料顯示,供暖系統主要為熱源、熱迴圈系統、散熱器材三部份。熱源負責把水或者蒸氣加熱,透過輸送管道送到室內,再透過散熱器材(暖氣片)來散發熱量,提高室內溫度。散熱之後,水或者蒸氣溫度降低,需要透過回收管道再回到熱源進行加熱。熱迴圈系統就是輸送管道以及回收管道。
▲12月3日,菜市口地鐵站A口處的「蘑菇」正冒出白霧。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攝
熱力井又稱地下熱力管道,也是施工、維修、開關檢查井,作用是維護熱迴圈系統。例如「蘑菇」上標有「1井」字樣,這就是蘑菇下方所對應熱力井的標號。
當地表水下滲,碰到高溫的熱力管道之後,會蒸發形成大量水蒸氣。水蒸氣本身看不見,但冬季氣溫低,遇冷後會形成白色煙霧。白色熱氣就透過蘑菇傘蓋下的圓孔排出,這就是蘑菇噴出的白霧的原理。
根據北京市集中供暖的標準,室溫應不低於18℃,暖氣片的溫度在20℃左右,為何熱力管道的溫度高到能出現白霧?這是因為熱量會在傳輸過程中不斷散失,為了保證室溫達標,熱力管道比家裏的暖氣片要熱很多。
━━━━━
不是所有城市的供熱管道通風孔都是蘑菇形
供熱系統「冒白霧」並不是北京獨有的現象。
2022年11月,大連市東北路道路街頭「仙氣飄飄」,白色水霧從地表噴出,市民「懷疑管網爆裂」。當地供暖部門解釋,此處管線屬於冬季供暖、夏季停運支線,夏季雨水滲透到管線之間,有少量雨水存積,冬季供暖開始時,管線溫度上升,雨水蒸發產生水蒸氣。每年正式供暖前,都要對管網進行排潮放氣工作,屬於每年例行的正常操作,並不是管網爆裂。
今年10月,有網友發影片稱,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一路附近,路面冒「白煙」。據報道,這些白煙實際上也是水蒸氣,冒煙的位置下面設有供熱管道。當地工作人員介紹,由於電廠鍋爐很大,壓力也很大,每隔一段路,供熱管道都需要泄壓,冒出的水蒸氣遇冷後變成小水珠,形成了「白煙」。工作人員還強調,這些「白煙」對身體沒有危害。
記者檢索後發現,很少有城市將排氣孔做成特殊造型,北京將供熱管道通風孔做成蘑菇造型也是比較獨特的做法。
今年11月15日,北京已進入達標供熱階段,本采暖季,北京集中供熱面積達10.58億平方米。供熱鍋爐不斷燃燒,給這座城市提供熱量,與此同時,街頭的「蘑菇」時不時冒出白霧,給這座冬季的北方城市帶來一絲趣味。
對此,網友表示,這些街頭的「小蘑菇」給城市增添不少趣味:
「蘑菇」實用又有創意,體現了城市的溫度
:
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編輯 白爽 校對 張彥君
值
班
編輯 古麗 實習生 張嘉婧
阿薩德和家人已抵達莫斯科,俄方提供避難
土耳其與美國兩國防長通話,討論敘利亞局勢
金龍顯,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