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江湖,職場也是。
人在職場,就很難不批評人,不被人批評。
批評人時,首先是不滿於別人,批評過程中如若別人不接受,則更會平添不滿。被批評,無論自己是否有錯,都會有不滿的情緒。所以,批評和被批評,都會在自己的心理上產生影響。
心理影響大了,久了,壞情緒就會泛濫,甚至發生質變,導致心理問題,甚至抑郁情結。
疏導被批評的不良情緒很重要。
第一,理解
換位思考,我們如果是領導,對下屬的不作為,不守規,低能力,低效率,也會不爽,也會批評。
領導也是人,也要宣泄情緒,按照「踢貓效應」,他的最佳批評物件就是下屬。
能當上領導自有能當上領導的道理,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就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
第二,反省
如果領導批評的有道理,是事實,那就欣然接受,深挖根源,誠懇改進。
心理學有個「餓貓迷籠實驗」,它告訴我們,人都是在不斷試錯中成長起來的。有了錯誤不是壞事,而是好事,說明我們正在努力成長。但知錯必須要改,這才能夠順利成長。
如果領導批評的不在理,不是事實,也不要立馬辯駁反擊,全當他山之石,拿來攻玉也好。如此,當領導知道自己犯了主觀主義錯誤,一定會非常謙卑,另眼看你,重視你。
第三,提高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誤,被領導批評,說明領導還能看到自己,還肯看到自己。這便是自己在領導心目中是一個可塑之才。
如何塑造自我,就看自己肯不肯努力了。
把批評當作自我改造,自己改進的契機,從工作策劃、落實、管控、總結等處入手,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技巧。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人才。
第四,堅持
有些東西,即便受到批評,甚至批判,也不要輕易改變,比如原則。
人是要有個性的,否則就像澡堂子裏的背影,誰也分辨不出誰。大眾化的,永遠不會出類拔萃。
本心、本性、價值觀、原則、立場,這些東西決不能說改就改。
第五,調整
每個人都處在中間層,上有領導,下有被領導。
每個人除了自身職責,還都擔負著上令下達的責任,充當著領導和被領導的角色。
會被領導批評,也會作為領導批評下屬。
職場中,心態代表著一個人能不能有更高的格局、眼界、度量,能不能有更遠更大的發展空間。
被批評不是壞事,又是為了進步,還應主動爭取領導、同事和下屬的批評。
一個一受到批評就有情緒,一有情緒就郁悶,一郁悶就消極怠工的職場人,不會有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