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什麽樣的人,一天三頓拼好飯?

2024-12-20心靈

在需要的人眼裏,華萊士的窮鬼套餐、4 元一杯的蜜雪冰城和不到10元的拼好飯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不管是在拼多多薅羊毛也好,在拼好飯上點低價外賣也罷,不過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對抗生活的重壓。畢竟,商品的性價比仍是大多數人在消費前最先考慮的。

文 | 吃吃

編輯 | Yang

營運 | 泡芙

拼好飯,引發互聯網群嘲?

很長一段時間裏,低價的標簽,讓拼好飯一直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6.9元兩個漢堡、9.8元兩杯奶茶、10元一份肥牛飯……價格降下來的同時,也讓人開始擔憂,食品安全和衛生是不是也一起降下來了。

社交平台上,很容易看到網友們討論拼好飯的餐食質素——

「9.9元能吃到什麽好飯?」「價格這麽低真的不是送來的剩菜剩飯嗎?」「平時外賣都只能吃預制菜,這個價格是不是連預制菜都吃不上了?」

擔憂是真的,但想用更低的價格吃飽飯的心,也是真的。

點到便宜的外賣,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一門復雜的學問。不少人在每次吃飯前,都會對比各個渠道的優惠券,排列組合,來回計算。鬥智鬥勇一頓操作下來,才發現外賣點了半個多小時。

不少人在每次吃飯前,都要經歷一場和外賣平台、商家之間的鬥智鬥勇。圖 / 視覺中國

拼好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這些繁瑣的計算。它直接把到手的拼單價格,明晃晃地標在最顯眼處,套餐是固定搭配好的,商家也是有連鎖品牌的,從炒菜蓋飯到漢堡披薩,從飲品甜點到炸雞烤串,普通外賣有的拼好飯也能點到,但價格卻低了很多。

由此,拼好飯的低價也勾勒出了它所輻射消費者的使用者畫像。他們大多是喜歡在生活中精打細算的學生黨或打工人,沒有時間和條件做飯,常常靠拼好飯和到處搜薅羊毛攻略度日。在宿舍或職場,他們總是習慣開啟拼好飯的頁面,從上到下篩選不超過10元的餐食,秉承著絕不踏入消費主義陷阱的宗旨,點上最具性價比的一餐。

在互聯網的語境裏,與低價相伴的往往是質疑和嫌棄。過於便宜的價格,既是拼好飯的利器,也是軟肋。人們看著這樣低價,好奇這麽便宜的價格,買到的飯菜到底味道如何。

這些爭議帶來的關註,成為了拼好飯原始的流量積累,也讓越來越多人知道了拼好飯的存在。有人說,「只有點過拼好飯,才懂得了人生」,他們出於好奇,點進頁面,買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頓3.9元的拌面、5.9元的蓋飯,在當下體驗了一把10年前的物價,還發現味道並不差。那些從未下單的人,也在互聯網上創造了一種新的「拼好飯梗」——用來調侃一個人的行事風格過於離譜。此前,人們常用的句式還是「XX遊戲玩家是這樣的」,後來「拼好飯梗」開始流行,這一句式就變成了「拼好飯吃多了是這樣的」。

網友拿拼好飯玩梗。圖 / 小紅書截圖

越來越多的「拼好飯梗」借由它的抽象內容被融入到生活中。打遊戲時送人頭被噴,會被隊友問候「玩得好像拼好飯吃中毒了」;短影片裏的大學生每天躺在宿舍裏做白日夢,幻想畢業後年入百萬,室友們就會無情嘲笑他「多吃幾頓拼好飯就老實了」。隨手開啟一個社交軟件,總有一些人自嘲地總結自己的生活:「吃飯用拼好飯,網購用拼多多,出行用特惠拼車,年輕就是用來拼的。」

一時之間,「拼好飯」像其他網梗一樣,突然被廣泛使用,似乎成了互聯網上的時尚用詞。

誰在制造「拼好飯梗」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拼好飯的風評開始轉向,人們漸漸發現,為它說話的人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社交媒體上,一些人開始主動分享吃拼好飯的反饋,發現其與正常外賣並無不同。甚至有人開始為拼好飯「喊冤」:「拼好飯的初衷不就是為了讓更多人吃得起外賣嗎?我理解這個梗一開始的出現是伴隨著自我嘲諷的意味,但是現如今卻變成了很多人攻擊他人的利器。拼好飯做錯了什麽?它便宜,出餐快,可以讓很多沒有多少選擇的人填飽肚子……」

隨著越來越多人湧入拼好飯,拼單模式也逐漸「形同虛設」,因為無論何時,只要你下單,大多數情況都能拼單成功。你可能永遠不知道,和你共享同一份餐食的人是隔壁辦公室裏西裝革履的上級,還是樓下忙碌的保潔阿姨。

人們對拼好飯的討論,也逐漸從吃飯本身,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連古裝劇的彈幕裏,都有了拼好飯的身影。在古裝劇【永夜星河】中,一襲紅裝的女主角正暗自腹誹自己手握劇本,此時有彈幕飄過:「林虞大小姐將給慕聲拼好飯。」人們對拼好飯梗信手捏來,諸如此類的吐槽或調侃的彈幕越來越多。

古裝劇【永夜星河】的彈幕裏,有人玩「拼好飯梗」。圖 / 【永夜星河】截圖

有意思的是,本就內建「黑紅」體質的拼好飯,並沒有著急為自己發聲或者申辯,反而是親自下場,加入到網友們的「玩梗」中,直接順勢在熱播古裝劇裏打起了廣告。

重溫【瑯琊榜】,主角梅長蘇面前突然出現了一個拼好飯的燈;在【蓮花樓】裏,方小寶正瀟灑過橋,橋邊插著一桿拼好飯的旗子;當【周生如故】裏的周生辰和時宜還在發乎情止乎禮時,拼好飯的燈牌從庭院中一閃而過;【四方館】和【寧安如夢】的集市上,拼好飯的招牌就懸掛在燈架上。

【寧安如夢】的集市上,拼好飯的招牌就懸掛在燈架上。圖 / 【寧安如夢】 截圖

顯然,這些古裝劇是經過拼好飯精心挑選的。它們的受眾,與拼好飯想探入的人群不謀而合——年輕,互聯網重度使用者,樂於「造梗」和「玩梗」。

對拼好飯的討論,也由此在社交媒體和彈幕中反復橫跳。【唐朝詭事錄】裏費雞師從街肆中走過,拼好飯的旗子也跟著出現在畫面中,剛剛還在討論盧淩風終於報了仇的彈幕,突然畫風一轉,開啟了對拼好飯的爭論。有彈幕順著劇情說「拼好飯是從唐朝開始的」,也有人言辭激烈地說「瞧不起吃拼好飯的」,但這也引來了更多的反對聲:「那也比你幾百塊吃預制菜強」「拼好飯怎麽你了」「身價幾個億啊看不起拼好飯」……凡是拼好飯出現的地方,總能留下激烈的討論。

【唐朝詭事錄】裏費雞師從街肆中走過,拼好飯的旗子也跟著出現在畫面中。圖 / 【唐朝詭事錄】截圖

而拼好飯的植入廣告似乎沒有使觀眾產生太多反感,反倒是拼好飯本身內建的網感和廣告在古裝劇碰撞帶來的反差,給人一種新奇、有趣的視覺刺激。有網友專門總結了拼好飯在這些古裝劇裏出現的場景,活生生把重刷熱播劇變成了「大家來找茬」。那些找到廣告畫面的人,會截圖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二次傳播,這樣做的人多了,為拼好飯帶來了更多新的聲音。

找到廣告畫面的人,會截圖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二次傳播,圖 / 小紅書截圖

那些帶著好奇心進入拼好飯的人,很大概率開啟一個新世界。曾經有多瞧不上拼好飯,現在「真香定律」就有多上頭。「拼好飯梗」也被漸漸延伸為「拼好飯文學」,泛指一切由拼好飯衍生出來的「小作文」。

頂著momo頭像的網友分享了奶奶和拼好飯的故事。因為覺得「拼好飯吃中毒了」的梗有意思,他有一次用來和爸爸開玩笑,卻意外得知奶奶也經常吃拼好飯。在他家附近,拼好飯能點到的店鋪,都是小區附近,家人經常光顧的熟悉門店。奶奶年紀大,平常只吃些清淡的粉面也不用太多肉,有時爸媽忙起來就會給奶奶點拼好飯,奶奶就這樣斷斷續續地已經吃了一年。

頂著momo頭像的網友分享了奶奶和拼好飯的故事。圖 / 小紅書截圖

有大學生在互聯網上陳盡自己的委屈。因為生活費不多,也不喜歡社交,他很少和同學出去聚餐。為了省錢,頓頓拼好飯度日,他甚至專門對比過店裏的和拼好飯的餐品,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品質。「可以說世界破破爛爛,拼好飯為我縫縫補補。」這位大學生感嘆道。

網絡上漸漸出現了像「一天三頓拼好飯,身體硬過柯曼」「拼好飯能不能吃,我的胃自有定奪」的口號,對於那些經濟水平相對拮據的大學生、初入職場的打工人而言,拼好飯解決的不僅是吃飽的問題,也讓他們足以順利堅持到下一個發生活費、發薪水的日子。

對於經濟水平拮據的人來說,拼好飯解決的不僅是吃飽的問題。圖 / 視覺中國

體驗過拼好飯的「真香」後,大家發現,如果是優質的商家,不管透過什麽渠道訂餐,品質都是有保證的。尤其是越來越多的連鎖品牌,開始入駐拼好飯,讓更多人吃了一顆定心丸。當消費者真實體驗並受益時,拼好飯高性價比的優勢就會開始發力,擺脫刻板印象標簽,迎來消費者的「自來水式」維護。

全職備考的考生,房租400元一個月,不能煮飯,心疼爸媽掙錢不易,放話「全靠拼好飯,能省點兒是點兒。」剛畢業的大學生,靠拼好飯撐過了找工作時最艱難的時光,一個月的飯錢只要600元。有打工人回憶過去:上大學沒生活費的時候就天天吃拼好飯。還有人分享自己小區附近的一對經營拼好飯的中年夫婦,大概40歲左右,主要賣家常菜。他們不管是堂食還是點拼好飯,菜都洗得幹幹凈凈的,味道也很好吃,點一份2葷2素的自選快餐只要12元。

處於美食食物鏈的底端的留學生看了這些爭論,都會留下一句:你知道留子有多想吃拼好飯嗎?有漂泊在海外的留學生看到」拼好飯文學」,也回想起了曾在國內為了省錢省時間天天點拼好飯的日子,早上7元的包子豆漿,中午9元的加肉卷餅,晚上12元的快餐套餐,點完還會拍下來發給朋友炫耀:"又省下50!不,是賺了50!離夢想又近了一步!"而IP一換,滿滿的鄉愁就會轉化為對拼好飯的思念:「想念10元人民幣就能葷素搭配吃到中毒的日子……」

拼好飯還能走多久

長久以來,拼好飯在大多數人心中還是低價的代名詞。後來伴隨熱梗的出現,拼好飯才逐漸成為互聯網中被不斷討論和關註的焦點。在當下,人們在消費時,註重的其實並不是單純的低價,而是性價比,追求一種「花小錢辦大事」的爽感。

就在「拼好飯文學」流行,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同時,拼好飯也在美團財報數據中展現出了驚人的增長勢頭。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拼好飯在第二季度的單日訂單量峰值創新高,突破800萬單。

湧入拼好飯的人正在加速變多。那些「拼好飯文學」的擁躉們,正在互聯網成為拼好飯的「自來水」。他們自動自發的開始為拼好飯正名,續寫新的故事,而拼好飯自身也在與這些人雙向奔赴。看起來,拼好飯在熱播古裝劇中植入廣告的行銷,不失為一種向新市場的靠攏。這既是一種新穎的方式,從一定程度上,沖淡了拼好飯的「悲情色彩」,又以一種更輕巧的方式,跟消費者之間達成了溝通和互動。更重要的是,這種行銷方式,培養了拼好飯潛在的受眾群,畢竟看古裝劇的人,和會上網玩梗的人,還是年輕人居多。他們透過這樣的形式,第一次了解到拼好飯,並下單成為使用者之一。年輕人開始討論拼好飯,並在社交平台上曬出自己刷劇時一邊看劇一邊吃拼好飯的照片。

年輕人在小紅書上討論古裝劇中的拼好飯。圖 / 小紅書截圖

但想要打通更大的市場,拼好飯也要面對價格高敏感人群。有人就直接表達對拼好飯的核心訴求,「拼好飯把價格優勢體現出來就好了,不需要特別多廣告,把價格低體現出來就好了。」

事實上,無論打出什麽樣的行銷模式,最後能夠留住消費者的,永遠是實打實的價格和品質。

作為平台方來說,越好越有效的行銷方式,應該對應的是對價格、出餐品質、對商家的規範、出餐速度的更高標準和要求。只有雙管齊下,拼好飯的路才能走的更穩、更長久。就像許多人對拼好飯態度的轉變,並不僅僅是因為熱梗的引入,而是因為依托美團的商家和平台優勢,讓更多人看到拼好飯不僅價格便宜而且品質有所保證。曾經有商家直言,入駐拼好飯的商家要經過層層稽核,比如加盟商和總部,再不濟消費者還可以進行低星評價,低星非常影響門店口碑和曝光。總而言之,也不是所有商家都有資格上拼好飯,他們都要經過美團的層層把關。現在,開啟拼好飯的頁面,能看見不少大牌餐飲、連鎖品牌在上面入駐營業。

當「性價比才是王道」的消費觀蔓延開來,拼好飯的出現無疑讓這類人更能體會到精打細算的快感。當越來越多的人,用半價甚至更低的價格,吃到同品質的大牌餐飲,網上對拼好飯的評價也在不知不覺中,轉變了方向——從質疑到理解,從理解到認可。

很顯然,對拼好飯來說,真正能夠抓住消費者胃口和喜好的,是可靠的品質和持續的低價。也許,對於大部份人來說,唯一能讓拼好飯「塌房」的就是漲價。

畢竟是在「窮鬼套餐」盛行以後,拼好飯才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在需要的人眼裏,華萊士的窮鬼套餐、4元一杯的蜜雪冰城和不到10元的拼好飯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不管是在拼多多薅羊毛也好,在拼好飯上點低價外賣也罷,不過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對抗生活的重壓。畢竟,商品的性價比仍是大多數人在消費前最先考慮的。

無論如何,吃飽飯仍然是人最基礎的需求,許多人開啟拼好飯的原生動力,不是因為熱梗、也不是因為一段好笑的行銷,而是因為真的能夠吃上一頓好飯。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