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一次咨詢事故。
咨詢師和訪客之間有一種力量,稱作咨詢張力。這可能是一種排斥的力,也可能是一種吸引的力,這種力被稱為「咨詢中的移情」或「咨詢中的轉移」。
這往往是來自於過往的投射。也可能是咨訪之間主體間塑造的。但考慮因果學說的精神分析認為,一切當下也是由過去帶來的,所以會傾向於認為是修透過去的時刻。
題主說自己在咨詢後期很強烈的感覺到跟媽媽相處的感覺,咨詢師也有情緒,這是移情和反移情出現。
面對反移情,咨詢師確實需要一定的支持系統或督導協助,大部份咨詢師都卡在了這裏,無法過去。咨詢師過不去的地方也會導致訪客過不去。往往造成卡住的體驗。
所以,咨詢師個人的人格成長至關重要,精神分析師和心理動力學派咨詢師尤其要求個人自我修通。不被投射命中,或者能解釋而不是付諸行動拒絕。
我看到的更多是這個修通點上沒有過去的遺憾,訪客過往的關系尤其是離別創傷出現在咨詢中,是渴望得到咨詢師任可和修復,但本案例中咨詢師也沒有這個力量帶訪客,自己選擇了逃離。
透過拒絕、改時間、轉介,咨詢師的行為是沖突的,且有反復。訪客也在期間沖突和反復。訪客的憤怒確實是可以理解的。還可以嘗試進行一下自我探索。
1、如果自己可以自由表達,會對這個咨詢師脫口而出說什麽?
2、這個咨詢師帶給自己的感覺是什麽?
3、自己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反應?
探索不是為咨詢師尋找借口和托辭,而是面對自己的內心。原本這個部份需要你的咨詢師和你共同討論完成,但遺憾的是,我見到絕大部份此刻的咨訪關系已緊張到破裂,咨詢師也失去了自己的心理位置,訪客至此也積重難返,很多壓抑的想法噴薄而出。
因為錯誤的處理方式,導致理想化碎裂,不僅僅是當下的一個離別事件,還有過往的人設和整個咨詢體驗,都會因此都顛覆。所以極度憤怒之下,訪客說了被欺騙。這是咨詢中很容易發生的關系內化失敗。
影響一個咨詢師的,最終是個人成長占40%以上、語言基本功占40%以上。那些理論和學派研究只是占到20%,這是我帶教多年心理咨詢師的經驗。
希望這位題主能早日走出來。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用。
我是 @田凱 ,全職心理咨詢師,最近每天抽時間分享心理學,歡迎大家關註和交流討論,你的支持是我分享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