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愛並非如此,但也有很多人口中的「愛」確實存在自戀投射議題。
要區分愛是否是一種狂熱自戀的投射,需要看愛是否有「控制性」。 控制性的愛和真正的愛是背道而馳的,它的本質是利己,滿足自己的情感需要,但大多數愛並非如此。事實上,要區分自己接受的愛是否有控制因子,還需要鑒別自身是否有過度補償議題——一個經常被控制的人會敏感的認為所有的愛都有控制性。
如果付出愛的同時極度渴望對方「欣賞自己、理解自己、回報自己」——這是一種自戀者的鏡映需求,對方不回應就暴怒以及斷裂關系,一直試圖設采取或硬、或軟的方法使對方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是自戀需要。愛自己不能,則希望對方充當自己的自體客體,這種需要會讓對方有窒息感。
自戀者難以和他人建立真正的關系,他們透過幻想或者將他人「塑造成自己期待的樣子」來滿足自己的自體感。他們的需求常隱蔽而具有操控性,常常以「愛」自居。這和真正的利他是不同的,利他是以對方更大的利益和發展為基礎的,而利己是以對方的反應是否滿足自己讓自己感覺到自我良好為基礎的。
真正的愛人,往往是心理能量富足的體現;控制型的愛,則是心理能量匱乏的體現。
我們和自己的關系決定了和他人的關系。對自我評價過高,則容易形成直接的碾壓式自戀,關系中常難以考慮他人的需要;對自我評價過低,則會在關系中極度渴望被關註,這種需求對他人會形成一種壓力。一個人和自己的關系議題沒有解決,則最終導致自己在關系中消耗過大。
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自我評價過低的父母,可能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以愛之名努力讓孩子成長為自己期待/補償的樣子,希望他們滿足自己未完成的願望——史太林的母親最大的遺憾是自己的兒子未能成一名裁縫。他們自卑,也會把自卑的觀念植入孩子的心靈,又有狂躁的暴怒讓孩子完全聽話,禁止他們有個人想法。這必然引發糟糕的結果。
自我評價過高的父母,常陷入盲目的養育中,過分自由或者放縱,高人一等的態度並未帶來良好的養育結果,孩子可能在誇大式幻想中迷失自己,也難以和他人有真正的友誼。
我們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戀空洞",一個人若是在關系中修通了自戀,他會成為一個真正具有溫度的恒星,有光芒卻不灼燒他人,有溫度同時讓人感覺自由自在。自戀是內聚的、自我迴圈的,而不是外在投射和極度渴望回應的。
一些名言警句的意義在於觸動心靈成長的地方,聽聽即可,但不能涵蓋全貌。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在關系中也走不到純粹的好,但也不是純粹的壞。一個平凡人的愛,有六七十分的純然利他、有三四十分有需求的表達,就算可以的。
六十分的關系是較好的,這既滿足了情感聯盟的基礎,又為雙方共同成長留下了四十分的空間。
純粹的愛存在於一個個剎那,那是閃耀具有穿透力的。對於一個人來說,我們的愛總是復雜的,帶有多種元素在裏面。也無法簡單就說,我們的愛可能只是一種狂熱的自戀投射。
2024.7.2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