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英語:psychology)是一門研究人類以及其他動物的內在心理歷程、精神功能和外在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套用學科,包括理論心理學與套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意識、感覺、知覺、認知、動機、情緒、人格、行為和人際關系等眾多領域,影響其他學科的發展,例如:教育學、管理學、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精神醫學、統計學、電腦科學以及文學等等。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套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素。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一份綜合了206份檔和24483判決書的研究表明,人們對謊言和真相的判斷平均達到54%的正確率,這一發現適用於所有類別的人--學生、心理學家、法官、工作面試者和執法人員。也就是說,人們對說謊行為的辨識準確率並不顯著高於隨機判斷的概率。
學心理知識就能洞察人心,是對心理學的誤解。
直至1879年,第一個心理實驗室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立了,用自然科學這種客觀實驗的方法來研究人主觀的心理過程,開辟了心理學新的研究領域。實驗的方法促使心理學擺脫哲學,從思辨走向科學,獲得真正的獨立。
隨著生物醫藥學的誕生,流行一時的精神分析也開始緩緩衰落。至1970年代,精神分析基本被主流精神病學拋棄。現代心理學有了更新的發展,量表測試、抽樣統計、雙盲實驗,必要時直接測量參與者的血壓、呼吸、腦電波甚至基因型等生理指標。
時至今日,心理學從方法上和其它一切科學門類一樣,追求第一手的可觀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