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具體怎麽說呢?
其實這個問題在國內,主要指大陸地區,不包括港澳台,因為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等,我們原本是相對港澳台在經濟方面是落後的,所以在整體的心理的關註和社會整體對心理健康的關註度是很低的。
心理學在大陸的高速發展,其實也就是近20年左右的事情。特別是近5-6年。
並且關於心理咨詢,這個問題,在大陸也是一個相對混亂的局面,主要包括,醫療部份,心理健康部份,社會心理咨詢部份。下面分別展開來說。
1、醫療部份
由於原來在國內醫療體系內,精神科、心理科等基本上模式是相似的,並且就算少數的三甲醫院設有心理科,但實際上多數的心理科仍然以開藥為主,不論是醫院內的心理治療師,還是心理咨詢師,都是嚴重的不足,甚至沒有。
就算設有心理治療或心理咨詢門診的醫院,例如北京安定醫院,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等,由於心理門診量巨大,實際反饋的咨詢效果一般其實也不是特別好。(例如它的心理咨詢師或治療師實際的工作量是非常忙碌的,但如果這樣,實際的咨詢效果就很難把控,具體原因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2、心理健康部份
這部份更類似於心理健康的科普、篩查、和學校教育等,這部份就算是校園教育,目前在全國範圍廣泛性的展開,其實也就是近4-5年開始主要關註的,在此之前,很少有人關註。
不論是、老師、孩子,家長,可能無法辨識,甚至就算診斷了,都無法認可或接受科學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3、社會心理咨詢
這部份就如題主提出的,由於原來的考試體系和管理體系的換亂,並且地區的不平衡導致的心理市場的發展也不平衡,說實話,不單單是科學的心理學的範疇,甚至很多咨詢師所謂的專業背景甚至完全可能就是非專業的純市場商業化的課程而已,而不是專業的心理學學習。
不論是CBT(認知行為),還是精神分析,其實對於長期發展的專業心理咨詢師實際上在逐步學習的過程中實際上是都是有學習的必要的。
總結:
個人的體會,從科學和實證的角度,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如果您的咨詢師一位的強調精神分析等,這很大可能性上是存在問題的。至於作為咨客,您也是需要做出適合您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