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千校競逐,一項長跑賽事竟有如此魅力

2024-12-11心靈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馬邦傑)中國高校百英裏接力賽初辦於2016年,當時有20支高校隊伍參加。多年來,這一賽事如滾雪球般發展壯大,據統計,今年共有1052所高校參賽。8日,「高百」總決賽在上海舉行。
上千支參賽隊伍經過設在全國各地的分站賽的選拔,決出參加總決賽的佼佼者。今年接力賽在全國設10站賽事,參加最後總決賽的名額只有52個。
「‘高百’於我而言是跑步的終極夢想之一。」復旦大學學生吳耿煊說。去年考入大學後,他就憧憬著能夠站到總決賽的賽道上。
吳耿煊說出了眾多高校長跑愛好者的心聲。他們把這一賽事簡稱為「高百」。為了爭奪一張寶貴的「高百」總決賽入場券,一些學校跑團不辭辛苦、甘費周折。
「遠征」與「奇襲」
中南大學律動ing跑團的公眾號上記載了一次12名學生今年10月中旬來回近三千公裏的「遠征」。
他們本可以參加「高百」武漢站的比賽去爭取一個總決賽名額,但由於武漢站高手雲集,於是他們決定從學校所在地長沙遠赴西安參賽。
此行,他們面臨兩大困難。「第一難是交通,來回的交通花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硬臥去,硬座回,來回三十多個小時的車程讓所有人身心俱疲,更不要說比賽場地離火車站還有二十多站的地鐵。第二難是環境,從長沙到西安,從潮濕的中南部地區到幹燥的黃土高原,我們是唯一一支從南方遠征的高校,擔心隊員會不適應,不能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水平。」律動ing跑團成員李修齊在公眾號上寫道。
同樣采取這一策略的還有華北電力大學跑團。他們繞開距離更近的北京站比賽,取道濟南開辟一條通向總決賽的捷徑。
「在閱讀了今年高校百英裏競賽規程之後,我們發現今年北京站只有四個名額,而且還有北大、清華、北體等總決賽前十的‘大佬’,還有北航、北理、天大、北郵等一眾強校虎視眈眈。」華北電力大學跑團在公眾號上分享他們「奇襲」濟南的經歷。
「考慮到北京站出線形勢嚴峻,然後北京到濟南的路程也就2個小時的高鐵。與此同時6月15日(比賽前一天)是英語四六級考試,因此參加濟南站的人會比較少,我們決定‘奇襲’濟南,拿到參賽名額。」
歷經一波三折,華北電力大學跑團的「奇襲」戰略取得了成功,他們獲得了濟南站比賽的冠軍。
中南大學跑團的「遠征」計劃也取得預期效果,他們名列西安站比賽第三名,拿到了總決賽的入場券。「這短短40公裏的接力(分站賽比賽要求跑40公裏),背後是來回近三千公裏的動車遠征,是一年來總量上萬公裏的艱苦訓練……」李修齊說。
唯有全力以赴
李修齊用文字仔細地記錄了他在西安比賽中的感受:「盡管是老隊員,但我也許是12人裏最緊張的,這是我第一次踏上‘高百’的賽場,我害怕自己發揮不佳拖累了團隊,也害怕我們的‘北伐’以失敗告終……接過接力棒,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只是憑著本能一步接著一步奔跑……我最後幾圈雙腿像灌了鉛一樣,我真的沒有辦法再快了。」
李修齊描述的是一種為了團隊使命全力拼搏的精神,這也正是「高百」接力賽引人入勝之處。
與「高百」新手李修齊相比,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潘江龍是位老資格的前輩。他2018年開始參加「高百」比賽。他說,在他心目中,這是個獨一無二的賽事。
「‘高百’與其他長跑比賽不同,是個接力比賽。站到賽場上,身前是隊友,身後是母校。你都不能辜負。如果是個人參賽,你可以選擇退縮,但在‘高百’比賽中,一旦你踏上賽道,就只有全力以赴,直到結束。」他說。
潘江龍說,每次參賽都是對自己心理的錘煉,每次他都為激勵人心的團隊精神感到震撼。
潘江龍每年會參加一些其他長跑比賽,為「高百」作準備。幾年來,他一直堅持規律生活和訓練,成績也在持續提升。前段時間,他馬拉松跑出了2小時23分08秒的個人最好成績。他說:「我希望‘高百’這個賽事能越辦越好。它激勵我們成長,激勵我們堅持訓練,堅持健康的生活。」
潘江龍認為,「高百」推動了大學生整體長跑能力的提升。他說:「今年總決賽第20名的成績和2019年總決賽冠軍成績差不多。這些年,大家進步很大。」
「原來我有跑步天賦」
「高百」比賽要求參賽者必須是非專業選手,在校大學生或已畢業校友都可以代表學校參賽。最後的總決賽接力10人參加,每人跑10英裏(約16公裏),總距離為一百英裏。這裏是潘江龍等這些到了大學才發現自己有跑步天賦的跑者的舞台。
「我上大學二年級時備戰學校運動會,發現自己擅長跑步。我周圍的隊友基本也都如此,直到上大學後才知道善於奔跑,也都熱愛上了跑步。」潘江龍說。
今年「高百」總決賽冠軍、成功衛冕的重慶大學隊主力耿滔說,上中學時跑步是他排遣學習壓力的手段。大學一年級時,他參加學校運動會,一舉奪得800米和1500米跑的冠軍,隨後被選入學校田徑隊。那時他才知道自己原來有跑步天賦。
「我應該有些跑步天賦,我來自雲南高原地區,心肺功能好一些,跑起來不累。」耿滔說。
潘江龍和耿滔說他們各自學校都有五六百人的跑團,他們需要一個「高百」這樣屬於自己的長跑賽事。
今年11月中旬,廣東金融學院舉辦了「高百」廣州站的比賽。學校體育教研部主任曾播思說,他們希望透過舉辦這個比賽進一步推升學校的體育運動、尤其是跑步氛圍。
「學校想方設法把學生趕到室外去跑步,我們這裏大一大二學生都要跑步,這和他們體育成績掛鉤。我們學校裏的跑步氛圍很好。」他說。
曾播思說,隨著社會的進步,大眾認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與社會上出現「跑步熱」同步,全國各地很多高校師生也熱愛上了跑步。
「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希望‘高百’能夠進一步擴大規模,讓更多高校參與進來。我覺得廣東一省就能有上百支隊伍參賽。」他說。
「高百」比賽的一個舉辦目的是培養精英運動員。近幾年來,隨著大學「跑步熱」的興起,比賽中湧現出潘江龍、耿滔等高水平選手。當然,如果他們在小學或中學階段就發現並挖掘出自己的跑步天賦,他們現在的成績應該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