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為什麽家長帶孩子去做心理咨詢,孩子會感到很壓抑?

2024-11-21心靈

最近在看【閃閃的兒科醫生】,發現一些「問題家長」大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一是,很容易就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孩子,認為孩子就應該跟自己的想法一樣,完全忽略孩子的自主意識。

比如第二季有一集,孩子身材矮小要打生長激素,結果家長因為害怕激素副作用不想給孩子打,這個理由其實蠻常見的,所以醫生就說,這個孩子本來至少可以長到一米七的,不打肯定長不到,結果這個家長說,我不想讓他長這麽高,他也不用長這麽高,一米六就夠了。

當時醫生很無語啊,見過抵觸生長激素的,沒見過真拿孩子身高開玩笑的。

於是醫生說,不是你能接受就夠了,得看孩子能不能接受。

然後這位家長馬上就說,孩子肯定能接受!

搞得醫生都不知道說什麽了。

二是,喜歡幻想孩子的樣子,而不是接受孩子真實的樣子。

為人父母對自己的崽多少都會有點親媽濾鏡,這本來是一種愛的表現,但有些家長是真的有些過頭了,最典型的就是小紅薯上經典的「我家孩子能當童模嗎?」

說回來,還是第二季,有一個小女孩,上二年級了,家長帶來看醫生,因為覺得註意力總是不集中,怕是註意力缺陷之類的病。

爸爸、媽媽、外婆一大家子帶著來了,媽媽和外婆站在後面,爸爸帶孩子坐在醫生對面,可見這個家裏是爸爸對孩子照顧更多些。

一開始醫生詢問爸爸一些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的表現,爸爸就說上課、看病都不是很配合,但學習上還行,記憶力很棒,長難句都可以說,數學很好之類的。

說到這,爸爸的語氣還帶著點小驕傲小自豪。

然後醫生就開始問小朋友問題,你多大了?在哪兒上學?之類的。

這期間,孩子說不出來,這個爸爸一直在幹預孩子,提醒孩子集中註意力,讓孩子看自己學自己說話。

眾所周知,家長這樣幹預,是非常影響醫生觀察孩子病情的,但這位爸爸哪怕醫生後來提醒他,他還是忍不住不停地幹預孩子。

而這時候,醫生估計也看出了問題,對前面幾個正常健康孩子家長開罵(家長給孩子沒病找病)的她,此刻卻一句話沒有多說,我覺得這是她已經看出來,孩子根本不像爸爸說的那麽好,孩子是真有問題。

最後經過檢查和測試,孩子被診斷為智力低下,醫生甚至都建議直接轉去特殊學校。

當時這位父親完全接受不了,一個勁兒的找補,希望從醫生口中說出「孩子還有救」的話,可這位醫生斬釘截鐵的告訴他,不可能。

補充一下,他覺得女兒學習不錯,其實也是透過每天他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課後輔導的原因。

說白了,他對孩子的認知有一部份是自己對理想孩子的幻想,他想要他女兒成為他想成為的那個樣子。

這是很多家長都會有的,不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位父親的問題就是過度了,以至於孩子被診斷有問題後,與他理想中的孩子相差太遠,甚至還不及正常普通的孩子,因此他才會更加難以接受。

而這位接診的兒科醫生,一位資深專家,她在節目中說出了一句名言: 兒科醫生一半治孩子,一半醫家長。

回到本題,為什麽家長帶孩子去做心理咨詢,孩子會感到壓抑?

起因肯定是家長覺得孩子有病,才帶孩子看醫生。

但反過來,孩子被家長帶來看心理醫生覺得很壓抑,那是不是說明孩子的心病主要來源於家庭?家長是不是導致孩子心理疾病的主要因素呢?

如果孩子是因為遭受了外部傷害才需要看心理醫生,家長又給予了足夠的關懷和支持的話,孩子不可能因為家長而感到壓抑。

如果是這樣,那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就是你天天打我,罵我,貶低我,然後還覺得我有病,這能不壓抑嗎?

這種家長也很可能與上述兩位家長有共性,就是我覺得孩子可能有病,但我又不能接受孩子真的有病!

所以,到底誰有病?一目了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