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國防報
據外媒報道,美國太空司令部近日表示,供應鏈問題已經影響到軍事衛星專案正常運作。雖然美國太空發展局采取多項措施,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報道稱,美國從彈藥到微電子等國防工業領域都發現類似問題,暴露出美國國防工業基礎存在的系統性缺陷。
供應鏈問題是最大挑戰
報道稱,供應鏈問題或是美國重振國防工業基礎面臨的最大挑戰。該問題具體包括忽視分包商、依賴外國供應、政府各部門合作不暢等。
忽視分包商。美國軍隊武器裝備主要由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通用動力、RTX和諾斯羅普·格魯曼等5家大型國防公司負責生產。此外,還有超過1.2萬家中小型公司作為主要承包商的分包商。報道稱,分包商在武器生產流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美國防部重視主要承包商,忽視規模龐大的分包商,導致分包商生態系越發脆弱,影響主要武器系統關鍵零部件的供應。美國太空發展局負責人戴歷·圖爾納稱,目前已采取直接與分包商合作、簽訂正式合約等方式來解決該問題。
依賴國外供應。1993年,時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威廉·佩裏要求美國國防工業進行整合和精簡,導致美國國防工業主要承包商數量從51家減少到目前的5家,多種武器裝備零部件需要從國外進口。美國凱雷投資集團高級顧問法蘭·菲內利稱,尤其是美國國防工業關鍵供應鏈中存在單一供應來源,導致美國處於戰略劣勢地位。國防創新單位高級顧問大衛·拉德稱,美國防部正推動建設自給自足的國內供應鏈,但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
政府部門合作不暢。報道稱,美國政府在國防產業政策中存在政治分歧,延誤供應鏈建設進度。比如,美國防部為填補供應鏈底層空白,成立戰略資本辦公室,為生產武器關鍵部件的公司提供貸款,吸引中小企業投資國防領域,貸款金額從1000萬美元到1.5億美元不等。美國部份共和黨議員批評該措施是政府的越權行為,但民主黨議員認為這是建立新的供應鏈來源的有效措施。
多項措施提高工業韌性
美國國防領域專家傑瑞·麥金恩稱,除了供應鏈問題,美國國防工業還面臨新型武器裝備研發緩慢、無法規模化生產等問題。為了提高國防工業韌性,增強威懾力和戰略優勢,他建議美國防部采取3項措施。
簡化需求加快武器研發速度。美軍在武器研發方面側重於開發具備多種功能的復雜武器系統,導致這些裝備交付時間過長。比如,美國海軍2020年與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簽訂合約,要求芬坎蒂尼公司在歐洲多工護衛艦基礎上為其生產下一代星座級護衛艦。在建造過程中,為滿足需求,美海軍大幅修改歐洲多工護衛艦的原始設計,不斷提出新的修改要求,先後送出500多份功能設計調整檔,致使星座級護衛艦和歐洲多工護衛艦之間的共性從85%下降到15%,施工時間延長3年。因此,美國防部要簡化需求,透過商業研發,實作技術快速更叠,提升武器裝備交付能力。此外,美國防部需要與國會合作,改變預算方式,緊跟武器裝備研發速度,增加預算執行的靈活性。
改變國防采購模式促進規模生產。首先,優先建立急需專案,減少快速提高產能所需的時間;其次,進行多方采購,縮短交付時間;再次,創造更多融資機會,吸引商業資本投資以擴大生產規模;最後,最大限度地利用低成本可消耗無人機系統。近年來的地區沖突表明,采購低成本可消耗無人機是提高強對抗環境中作戰能力、殺傷力和生存能力的經濟便捷方式。
增強國內外合作。國內合作方面,強化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特別要利用好【美國國防生產法】。該法案規定了美國有關國防生產的優先順序,同時根據相關條款,為國防企業擴大生產能力提供財政保障。透過該法案,美國防部可直接向國防企業提供補貼,甚至快速建立一個戰時生產委員會。據悉,在2025年國防預算中,美國防部為【美國國防生產法】儲備資金申請了近4億美元。國際合作方面,傑瑞·麥金恩稱,美國無法在當今世界單打獨鬥,需要與盟友和夥伴國透過共同開發、生產、維護,建立廣泛、具有威懾力的國防工業基礎。如「奧古斯」聯盟計劃和區域維持框架計劃。據悉,美國防部在今年7月提出區域維持框架計劃,透過在駐紮地進行裝備維護與修理,改變以往遠端運回美國本土修理的模式,提升美國及其他地區盟友的即時作戰響應與裝備維護能力。(王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