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把那種經年累月,微妙的刺痛定義為 微攻擊 ( microaggression),也可以稱之為叫做「微惡意」 。
——泛指日常互動中的輕視、侮辱、貶低,以及邊緣化某類成員的語言或舉動。說出這些話的人可能主觀故意,也可能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冒犯到了別人。
它可能是很公開的對你說:你們家的孩子最近的夥食不錯啊,胖了這麽多。
它也可能很隱晦:一群人AA吃飯,吃完飯結賬時,有人說,數學不好的人,算的準不準啊?
看上去都是無關大雅的事情。
但實際上,有個總是刺你的「朋友」或者親戚,你會被若有若無的惡意不斷的攻擊,那種輕微的不舒服感, 即讓你產生了憤怒,又無法當面發作的憋屈感,討好型人格特質的人還會懷疑自己,是我想太多了嗎?
所以,面對對這樣的攻擊,我們大多數人會有如下的回應:
- 哦,是啊,最近吃的是有點多。
- 笑一笑,忍了。
- 想懟回去,但是為了面子,忍了。
- 感受到憤怒,但是,不好發作。
面對微妙的惡意,我們不需要懷疑它的存在,我們要相信真實的內心感受, 要知道,哪怕是小小的不舒服,經年累月下來,那也會變成紮心的匕首!
要處理嗎?當然要。
我是心理咨詢師花花,深耕於親密關系,親子關系,個人成長方向及青少年家庭治療方向的家庭治療師,個案時長300小時以上,個人督導100小時,如果您在人際關系上面有這方面的困擾,歡迎您聯系我,我會在24小時內回復您的留言。
處理這個問題,秉持一個原則: 不自證,要反擊!
我們可以用以下 兩種方式 回應對方:
一.用問題回應問題,掌握主動權:
A說:你最近好像胖了點啊!回應: 看來,你挺關註我的呀,說吧,你的眼光總是圍繞我們這些女生打轉,你是有什麽目的?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回應方式, 把對方的攻擊轉變成為了問他的問題,讓他自證而不是你自證,主動權已經反轉了。
二.用他的攻擊回應他:
B說:你最近好像胖了呀!回應: 你最近好像也胖了呀!
當你用他的攻擊來回應對方時 ,如果對方生氣變臉了, 說明對方是知道這樣的話是傷害別人的, 他對你發起的攻擊,就是刻意的 。
如果對方對你的話,笑嘻嘻的,沒有反應,那說明他對這句話的 認知, 和你不在同一個頻道上。你合理的 回應會提醒他 , 他已經越界了。
有時候,回應,不僅僅是回應, 而是清晰的表達你的態度和原則,以及你的邊界。
樹立清晰的界限,才能在人際關系裏,找到更舒適的相處模式。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