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就是有很多 煩惱 的,人不如意者時常八九,這是誰也避免不了的。
面對煩惱,我們有很多種選擇。有的人選擇忽略,視而不見,先讓自己生存下來再說,或者是用自己的成就感填補內心的空虛與孤獨,再更多的加碼在追逐金錢、位置的遊戲裏面。
還有一些,會因為 親子教育,夫妻關系,伴侶關系原生家庭中與父母的關系 ,或者是其他的問題,想要找尋一些答案,於是走進了心理咨詢室。
心理咨詢被認為是西方人的東西,在這之前,在古老的東方會有些寺廟,寺院的法師就扮演著心裏咨詢人員的角色。他們用的方法,有參禪、行香、打坐、冥想、等等。讓有智慧的禪師,以超維的角度,來解釋與引領。讓來訪者參話頭、覺悟、並溶解問題。
對於現代人,方有機會用西方式的語言,與對大腦及人體的檢測手段,對於動物與人進行的心理學實驗統計,等等來解釋心理現象。
心理治療的原理,是讓 意識與潛意識能夠連線統一 。沒有統一的意識,就是分裂的,就是在一個腦袋之內有好幾個自己。這好幾個自己都想要成為主人,這就是煩惱的源頭。 就像是左手要拿東西,右手反對左手,所以麻煩可想而知。
但是人就會有 無意識 跟 潛意識 ,並且很難統一,因為每個人都壓抑著長大--從一個小嬰兒喝牛奶開始,就在經驗者人類的痛苦。如果父母要把沒有喝完的一小口牛奶讓嬰兒餵完。小嬰兒可能已經吃飽了,也忠於自己的感受,就是不喝,父母把奶瓶塞到嬰兒的嘴巴,嬰兒會把頭轉向另外一邊,大人如果繼續,嬰兒可能會哭以示抗議。如果大人仍然繼續把牛奶往嬰兒的嘴巴瑞面塞,嬰兒可能會選擇不得不壓抑情感把牛奶勉強喝下去。壓抑就形成了分裂與潛意識,越早壓抑,可能的潛意識就越多。所以我們就可以想想。從我們是嬰兒開始,到長大成人,我們沒有接受自己有多少東西,又把多少情緒感覺壓抑到我們的潛意識裡頭,我們潛意識有多厚?
還有一些在小時候被父母攻擊的小孩,不管是用言語的攻擊、還是暴力對待,他們成為受虐小孩,被打被罵,遭受著沒有尊嚴的,甚至是死亡的威脅。為了要活下去,他得先把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暫時遺忘,甚至用快樂來遺忘自己的痛苦,要不然感覺太難以忍受了。
所以有些小孩就在長大的過程當中發展為某種解離幻想的方式。幻想自己在做某些快樂的事情、遊戲、上癮的東西呀。讓自己快速的轉換或者是追求某種事業的成功以快速的 逃離 小時候的情境。在外在表現上,他們可能會有迷人的或者是甜美的笑容,但潛意識的記憶裏卻有著自認悲慘的過去。在地理上,有的人覺得逃得越遠越好,甚至逃離家庭、逃出某個城市,國家、文化、種族,真實的作為其實是把自己的心門關起來,讓自己在某種積極正向有創造力的事業當中,有一種陽光無限好的感覺。
但潛意識的傷痛的感覺,像一頭蛟龍,總在自己不經意的地方跑出來。又像是打地鼠的遊戲,剛把這個地數打下去,又會從另外一個地方竄上來,讓自己精疲力盡,最終把得意的自己往下拉。
可能還有一些人,在自己原生的家庭裏,目睹家庭的不和諧,要麽站在爸爸那邊反對媽媽,要麽站在媽媽那邊反對爸爸,要麽覺得父母都無可救藥,想要遠離逃跑。要麽因為各種需要,在家庭裏面扮演著各種自我犧牲角色。
有的成為家庭裏面的 英雄 ,替父母減輕負擔。或者扮演著代替父母的角色,去領導家裏面其他的兄弟姐妹,讓整個家族興旺,但操碎了心,卻可能辛苦吃虧不討好,卻又停不下來。
有的則成為家庭裏面的 烈士 ,為了父母可以和諧,選擇生病或其他受害的方式,來轉移家庭的註意力,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感覺悲哀又悲壯。
有的發展成小甜甜的 討好者 ,來逗父母開心,長大後形成討好模式無法自拔。
還有一些選擇躲起來,不被父母看見,像 隱形人 一樣,慢慢形成了不敢再團體的視線內,帶著非常多的愧疚感,不願意展現自己的才華與天賦。
還有一些人發展成為 叛逆者 ,漸漸形成了一種為反對而反對的慣性模式,不自覺的就會成為個麻煩制造者,攪亂一池春水。
…
慢慢的,因為潛意識與無意識的習慣運作,也把小時候所累積的一切,帶到自己的交友工作與關系甚至是家庭中。
然而這一切,其實從小就開始重復與累積,在我們的無意識深處都蘊藏著答案。如果把我們的人生看作是一部影片,剛好就像電影(人生遙控器)一樣。我們喜歡在不舒服的地方就快轉,高台。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小時候所體驗到的事,可以被忘得一幹二凈,只有極少數的畫面被想起。
但是小時候的自己像是 骨牌效應的 第1張牌。我們都見過這樣的一個遊戲,那就是第1張骨牌非常小,小到像指甲蓋一樣,他可以依序的推動,第2張,第3張越來越大的骨牌,越來越大,到最後,甚至可以推動,幾乎比房子還要大的骨牌。這個跟我們內在的情況是一樣的,小時候的那個小小的決定,就影響了我們一輩子。
有句話叫做三歲看老,三歲以後的人生,都是重復著三歲之前發生的事,因為對於人類的核心信念(我們深信不疑的東西)而言,在三歲都已經建構完成了。
咨詢 ,就是曾經走過這條路的人,就好像已經有了這個 心靈地圖 ,他知道如何陪伴來訪者進入自己的潛意識。或者,就像一個曾經做過把人生影片倒帶的人,比較能夠停格在當年的影片的位置,並且不快轉、不換台,就只是如實的去看當年真實的發生。並且從中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從一個 厭惡、憤怒,無明、受苦、拒絕、怨恨 ,變成一個 接納覺知、欣賞 的自己。
比如說
小時候的我,非常想要得到父親的認可,所以在每次考試的時候,我都表現很好,以獲取父親的關愛眼神。有次,在小學拿到第1名的之後,到家找父親簽字。父親拿筆快速簽下「 學習不認真 」5個字,那個時候我很不開心。跟父親Argue.可不可以換個其它句子?父親很嚴厲的問我「難道你學習認真嗎」?我想了想,似乎我的第1名並不是完全認真而來,問題在我,我還可以更認真。於是等到下一次考試的時候,我再次讓自己得到第1名。回到家帶著一種忐忑又期待的心理,捏手捏腳走到父親的面前,低著頭,小聲的說「又是第1名」。言下之意,親愛的爸爸,這樣應該可以欣賞我了吧。尊敬的父親,我的努力與成就足夠可以看到我了吧,但令我意外的是。父親仍然抓起筆寫下「 學習不認真 」5個字。
這對我而言是一個故事,就像影片一樣,是幾十年前的老電影,他也在我的記憶深處。但是在這個影片當中,如果我回放、慢進、定格。這我可以從過去的這些發生當中看到了,因為當時的發生,在那個當下我是不舒服的。我頭腦裏面想的是,得到我父親的愛是如此困難的。不管我怎麽努力,我都難以得到父親的認可。我一定是不重要的,不夠好的,等等這些想法。同時在我的感覺系統裏面一直攜帶著這個不舒服。
隨著我慢慢的長大,我會把這個信念帶到我的工作與關系中。雖然對我而言,他已經是古老的過去,以為早就翻篇了,但他都在我的內心最深處,而且絲毫不減少的影響著我,甚至更容易強化,認為自己是不夠好的,不重要的,不配得的。我怎麽努力?都不會被認可的。
同時,在我的世界裏面,即便別人對我很好,我只要把父親的形象投射在別人身上。那我就完全看不到別人真正對我的認可與欣賞。甚至也會把小時候因為得不到認可的怨,一不小心轉換成憤怒,也在不經意間發泄在伴侶與其他人身上,都是自己完全無法用意識去控制與掌控,明明想在關系中得到關愛和諧,最後卻變成了,憤怒相向,事與願違。
所以,生活與工作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受苦了。
如果不去對自己的信念有所質疑,對這個畫面做一個回放跟重新感受的工作,那麽我的生活就是無盡的重復著那些自己不配得與無價值的感覺。同時把這些感覺壓抑在我的無意識深處。不管我怎麽做都受到他的影響,又不知道如何擺脫他。
心理咨詢 會提供一個機會
幫助我們回看自己的人生,就像回看錄影帶一樣。
當如實如是的看到定格住的畫面,我們就有機會看清楚,並且超越我們小時候所相信的信念,看見這一切想法並不是真的。
從經驗中我們發現,如實如實的看這個畫面是不容易的。
因為人類把不舒服的感覺向下壓,同時發展出一套逃離自己不舒服感覺的模式。
就以我的例子來說,面對我小時候那個我不夠好,我不被重視的信念,我頭腦裏面的想法可能是,讓自己做得更好,更完美主義,第1名不夠,那讀個好大學拿個碩士學位,或者是盤算著在其他方面有成就來榮耀自己的父親。或者是攻擊自己,你就是這麽糟,你就是這麽不討人喜愛,你本來就是不重要…。也或者是攻擊別人,別人就是那麽的不寬容,所做的這一切都在逃離自己這個不夠好的感覺。
所以心理咨詢,不只是問咨詢師 , 我該怎麽做?我如何做?為什麽會發生這些事情?如何可以避免?怎樣才能走出來?多久才能得到? 等等。
也是關於自己向自己的探尋,心理咨詢就是幫助我們看清,包括畫面,念頭,身體,感覺,情緒,自我認同,信念,等等的關系。
生命的問題,都來自於我們不了解自己。
不了解自己的什麽呢?那個早就形成習慣,那個無意識,那些我們早就麻木與轉移掉的,或者是用對抗或逃離的方式,沒有真正去面對的,我們認為是邪惡的,黑暗的,厭惡的,等等的人性。
以及我們防衛的,想要控制的,想要操控的,或者是是躲在安全形落的,也或者是隱藏在某個面具底下的自己。
了解自己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的剝開。洋蔥是會刺激你流眼淚的,但也只有活著的人會流眼淚。
痛苦是人的一部份。麻木的人與死人是不會痛的!
有些時候我們已經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機器人,忙碌忙碌而沒感覺。這樣的人生當然是很悲哀的,也是很無趣的,很無聊的。真實的人生比這個有趣的更多,比這個豐盛的更多。
心理咨詢提供一個機會,
讓自己重新活過來!
重新有感覺,重新認識自己!
人生的軌域,可以重新的修正!
人生的劇本可以重新的覆寫!
我們是爭渡心理咨詢平台,擁有100+位海內外心理咨詢師,只有約9%的申請咨詢師能夠透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爭渡心理已為3萬+人次提供了高質素心理咨詢服務。
尋找屬於自己的心理咨詢師,歡迎來爭渡心理咨詢預約平台體驗哦。
私信我 ,即刻獲取更專業的援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