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特朗普為何「盯」上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

2025-01-13心靈
本報特約記者 晨 陽 編者的話: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近日在佛羅裏達州的新聞釋出會上公然表示「不排除動用軍事或經濟手段獲取格陵蘭控制權的可能性」,引起全球一片嘩然,不僅丹麥方面緊張不已,法國、德國等國也接連就此表示反對,挪威首相說特朗普有關格陵蘭島的言論「完全不可接受」。社交媒體上更充斥著「丹麥作為北約成員國,能夠請求美國協助抵禦來自美國的入侵」等嘲諷。這起風波也讓世界重新聚焦在格陵蘭島——它到底有什麽價值能讓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力求控制?
美軍在格陵蘭島上部署了皮圖菲克太空軍基地
駐有美國最北軍事基地 針對特朗普對格陵蘭島發表的一系列爭議言論,丹麥首相弗雷澤歷克森9日晚召集議會各黨派領導人在首相官邸舉行緊急會議,以商量應對措施。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位於美國和歐洲之間,現有居民約5.6萬人。格陵蘭島總面積為217萬平方公裏,相當於美國得州的3倍。但在大部份地圖上,格陵蘭島的面積看起來和非洲差不多大,這是因為現代世界地圖通常使用墨卡托投影模版,在高緯度地區的變形程度非常嚴重。
目前格陵蘭是丹麥的自治領地,有著獨特的地緣政治地位。長期以來,格陵蘭一直被視為美國安全防禦的關鍵所在,其首府努克與紐約的距離比離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更近,因此來自歐洲的威脅想要進攻美國本土,就很難繞過格陵蘭。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普拉姆·加德表示,美國一直熱衷於確保「沒有敵對的大國控制格陵蘭島,因為它可以成為攻擊美國的立足點」。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早在1867年,美國從沙俄手中買下阿拉斯加時,也曾考慮購買格陵蘭島。二戰期間,在納粹德國入侵丹麥後,美國於1941年控制了格陵蘭島,並在島上建立了軍事和無線電設施。根據丹麥媒體1991公布的檔,二戰結束時,美國杜魯門政府也曾向丹麥提議,用1億美元來購買該島。盡管這些提議都沒有實作,但自冷戰以來,美國更將格陵蘭看作是擊退來自蘇聯/俄羅斯攻擊的關鍵要地——從地球儀上可以看出,它位於從歐洲到北美的最短路線上。根據1951年美國與丹麥簽署的國防條約,美國在格陵蘭島西北部建立了一個空軍基地。它位於莫斯科和紐約之間,是美國武裝部隊最北端的前哨,配備了導彈預警系統。
美國海岸防衛隊最新重型破冰船的效果圖
美國【空軍與太空軍】雜誌更詳細地介紹了美國在格陵蘭島的駐軍情況。報道稱,根據美國與丹麥簽署的國防協定,美國「有權在格陵蘭島建造、維護和營運必要的著陸場、水上飛機設施以及無線電和氣象設施」。1952年美國在格陵蘭島正式建立了圖勒空軍基地,成為美國最北端的軍事設施,包括一個深水港和一條1萬英尺的跑道。
該基地位於北極圈以北近700英裏處,其戰略位置對導彈防禦和太空領域感知至關重要,部署有先進的彈道導彈預警系統。作為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重要陣地,基地擔負著時刻監控並警戒地球上任何角落可能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的任務。
2023年4月,圖勒空軍基地改名為皮圖菲克太空軍基地。報道稱,皮圖菲克來自當地原住民因努伊特人對此地的稱呼,他們在該基地建設時被強行搬遷。目前皮圖菲克太空軍基地部署有第12太空預警中隊及其升級的預警雷達,以及第23太空作戰中隊的第1分隊,後者負責遙測、跟蹤和控制數十顆美國軍用衛星。該基地駐紮約140名美軍,以及來自丹麥、加拿大約450名承包商、文職人員和軍事人員。在美國【空軍時報】2024年的采訪中提到,皮圖菲克太空軍基地自然條件惡劣,幾乎完全被嚴寒籠罩,一年中有9個月的時間都被冰層包圍而無法通航,長時間籠罩在極夜的黑暗中。駐紮在此的美軍要靠每周從馬里蘭州抵達的私人承包的客機往返,而物資則依靠配備滑雪板的LC-130運輸機負責運輸。
在特朗普引起的這番風波之前,該基地就已經受到五角大廈的重視。2023年初,作為北美防空司令部「尊貴衛士」演習的一部份,美國空軍的F-35戰鬥機也首次部署在這裏,參加該演習的還包括B-52H戰略轟炸機、KC-135加油機和E-3空中預警機等。五角大廈的聲明稱,該演習旨在驗證,在任何環境中美國和加拿大進行綜合防禦的能力和準備,並展示與其他國防和安全夥伴整體防禦北美的能力。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則認為,除了美國太空軍看重格陵蘭島在反導和太空監視方面的戰略位置之外,美國海軍如今也對其心動——五角大廈有興趣透過擴大在格陵蘭島的軍事存在,進而在連線格陵蘭島、冰島和英國的廣闊海域部署監視雷達,該區域是美國海軍重點關註的俄羅斯海軍艦艇和核潛艇的重要通道。
覬覦重要戰略資源 一些歐洲的政治觀察家已經開始嚴肅探討美國一旦入侵格陵蘭島將造成的後果。路透社稱,哥本哈根大學軍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基斯頓·索比·克里斯滕森表示,從歷史上看,丹麥之所以在格陵蘭島容納美國軍隊,是因為哥本哈根沒有能力保衛這個面積廣闊的島嶼,而且美國透過北約向丹麥提供安全保證。理論上看,丹麥是北約的創始成員國,而格陵蘭島屬於丹麥的主權範圍。按照【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的規定,對一個成員國的攻擊將被視為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因此,理論上如果美國入侵格陵蘭島,將觸發第5條,北約其他成員國應協防丹麥。然而,由於美國本身也是北約成員國,這種情景將是前所未有且極其復雜的。
CNN稱,對特朗普來說,可能更吸引人的是格陵蘭島豐富的自然資源儲量,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地緣政治學教授克勞斯·多茲說,這些資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電動汽車和風力渦輪機以及制造軍事器材所需的稀土金屬等。報道稱,特朗普和他的顧問們對於中國可能限制對美出口這些關鍵礦產資源非常擔憂,而格陵蘭島為這些關鍵礦物提供了潛在的豐富來源。
202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歐盟委員會視為「關鍵原材料」的34種礦物中,有25種是在格陵蘭島發現的。它們包括用於電池的材料,如石墨和鋰,以及稀土元素。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格陵蘭島的稀土儲量高達150萬噸。該島未開采的石油約有175億桶,天然氣儲量約4.15萬億立方米。 冰層融化和北極氣溫迅速上升,雖然使格陵蘭島深受氣候危機的影響,但氣候變遷引發的冰川加速消融將為在北極地區開辟新的海上航道創造可能性,進而為國際商貿航運提供捷徑。據北極理事會統計,截至2023年的10年間,在【極地規則】認定的北極通航水域透過的船只數量增加了37%。
曾在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奧布萊恩近日對美國霍士新聞台表示,對美國而言,格陵蘭島是連線北極和北美兩地區的「高速公路」,戰略意義重大。隨著氣候變暖,北極地區未來將成為「關鍵戰場」。
多茲認為,特朗普「本能地」嗅到北極冰川融化帶來的機遇,但可能會事與願違。事實上,北極航道仍然暗藏危險,冰川消融產生的浮冰會讓在北極航行的船只面臨更大危險。
CNN稱,還有一種說法是,北極地區冰層融化,可能會使那些原本被覆蓋在厚厚冰層下的自然資源更容易被開采。但杜倫大學地理學教授菲利普·斯坦伯格強調說,目前氣候變遷的影響還沒有在礦產開采方面產生如此巨大的改變。
面臨破冰船困境 特朗普對於格陵蘭島的興趣,其實反映了美國對於北極地區持續的重視。近年來,美國持續強化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2021年,美國空軍首次將B-1B戰略轟炸機部署到北極圈內,駐紮在挪威博德空軍基地。美國國防部去年12月釋出【2024年北極戰略】,這是自2019年以來美國防部對該地區戰略的首次更新,該戰略聲稱將擴大美國在北極地區的軍備能力和監視活動,將北極描述為「對美國而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該報告聲稱,美國國防部力圖加大對高科技傳感器、雷達系統和一系列軍事裝備的投入,以確保北極不會成為所謂的「戰略盲點」。
然而想要在北極展開大規模部署,就離不開破冰船。對於美國來說,這是非常尷尬的情況。美國海岸防衛隊去年12月在一份聲明中強調,「需要一支由8到9艘極地破冰船組成的船隊,才能滿足極地地區的營運需求」,而實際情況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兩艘老式破冰船只有一艘還能勉強執行,另一艘已經淪落為「零件供應者」。作為對比,俄羅斯擁有包括核動力破冰船在內的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艦隊,數量多達42艘。
盡管早在6年前,美國海岸防衛隊就宣布將建造新一批隸屬「極地安全艦」專案的3艘重型破冰船,但由於美國造船業的衰退以及相關技術的缺失,第一艘直到去年12月才正式開工。報道稱,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重型破冰船通常「被定義為具有6英尺破冰能力的船只,以3節的速度連續破冰,並且可以在至少20英尺的冰層中倒退和撞擊」。「極地安全艦」首艦被命名為「極地哨兵」號,耗資超過11.5億美元,計劃采用柴電推進系統,長140米,寬28米,滿載排水量2.3萬噸,可搭載約186名船員,破冰厚度達1.8至2.4米,續航時間約90天。此外,該船還設有可搭載大型直升機的飛行甲板。
為滿足重型破冰船的設計要求,「極地哨兵」號采用了高強度的EQ47合金鋼,但由於美國數十年沒有建造類似艦艇,焊接工人完全不掌握這種高強度合金鋼的焊接技術,只能重新摸索和試驗焊接工藝。因此「極地哨兵」號原定於今年交付,但可能要到2029年甚至更久之後才能服役,遠遠滯後於美國的北極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