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何消除摸魚時的「自我負罪感」,心安理得地摸魚?

2024-10-14心靈

【稀缺】這本書,有兩位作者:

塞德希爾·穆來納森,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
埃爾德·沙菲爾,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在這本書中,作者特別強調了 余閑的重要性。

很多系統正常運轉都是靠一定的余閑,包括大腦。

比如以前的磁帶,磁帶的最後,總會留下一節空白,這樣才能保證整段磁帶不會被扯斷,這個磁帶才有更長的壽命;

比如洗衣機,你裝得太滿它也轉不動,一定要留一部份的空間它才可以轉起來;

再比如路上的汽車,如果說道路的占有率超過了85%,堵車的概率是百分之百的。

只要車多到一定程度,就一定會堵車,因為只要有一個司機踩一腳剎車,那後面所有司機都會停下來。

所以,任何系統留一定的余閑都非常重要。

它不是對資源的浪費,而是讓系統更加高效運轉的保證。

正如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喬西·戴維斯在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中表達的:

大多數時間我們都在無意識地做著習慣性的動作,那怎麽停下來,從自動模式中脫離出來就很重要。
.
一旦完成一個新任務,不要立馬進入下一個任務,要停下來,喝杯水,走幾步,休整一下。

也就是說,先摸摸魚。

再有意識地選擇下一件事情,這是實作高效時間管理的第一點——找到停頓點。

任何人的註意力都不能長時間集中—— 這是大腦本身的特點,是前進演化的結果。

你想,一個原始人在荒郊野外,如果他不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那他早就被其他動物吃掉啦~

所以,分配出一部份的註意力到外界的環境中是大腦內建的內容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也就是說,

人的精力輸出不是線性持續的,而是脈沖短跑式的。

精力雖然能聚焦,但是它不會聚焦太長的時間,通常只能聚焦45分鐘。

我們小時候上課,45分鐘會有一個課間休息,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主動摸摸魚,也是為了下一次的專註做準備噢~

我最近聽萬維鋼解讀過一本教我們如何科學使用大腦的新書,這本書的名字叫【超高效:透過最佳化大腦改變你的工作方式】。

我沒有看過原書,只是聽萬維鋼的解讀哈。

我最感興趣的,是這樣一個觀點:

一個很好的腦力工作者,在使用大腦時,不會是平直的、勻速的用法。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應該一驚一乍,內建節奏

你要知道,我們的工作不應該像生產流水線那樣的勻速直線運動 —— 它應該是一種連續起伏的登山運動。

想象你前方有若幹座小山頭,你的任務是一個一個地征服它們。

這就很像一個物理學小實驗:

兩個小球並排走路,它們有同樣的初速度。

第一個小球走的是直線,第二個小球的路上卻是有若幹個山谷和山峰,它是起起伏伏地往前走。

表面上看,第二個小球應該走得更慢,因為那些起伏讓它的路線更長。

而事實卻是:它反而更快。

我超喜歡萬維鋼說這段話:

人的大腦不是設計成勻速做事的。
按照固定速度做事是生產流水線的要求,是工業化的產物。
……
真正的腦力工作者不應該為無所事事而感到內疚。

我們的劃水時間、摸魚時間、社交時間和玩鬧時間也應該由公司付費:沒有余閑哪有高水平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