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惠仙,多數人會覺得很陌生。
但要是提到「梁啟超的妻子」「梁思成的母親」「林徽因的婆婆」,你便能恍然大悟——原來是她!
別看李惠仙的存在感似乎不強,但她可是梁啟超背後的女人。
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李蕙仙就沒有梁啟超。
01
1869年,李蕙仙出生在河北廊坊市固安縣的一個官宦家庭,她的父親四朝為官,最高職務是順天府尹,頗有權勢。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成長的李惠仙,自小通曉古詩詞,擅長寫文章,並精通琴棋書畫,是遠近聞名的才女。
而1873年出生的梁啟超,則是一個來自廣東新會農村的窮小子,雖然才華橫溢,但家境貧寒。
這樣的兩個人,原本不會有什麽交集,但命運卻偏偏讓他們相遇了,最終還成為了一家人。
1889年,廣東鄉試,李蕙仙的堂哥李端棻擔任主考官,偶然看到了梁啟超的試卷,瞬間被他的文章所吸引,認為此人才華橫溢,將來必成大器。
於是,李端棻便親自做媒,將堂妹李蕙仙許配給了梁啟超。
能娶到京官的女兒為妻,這對窮小子梁啟超來說,無疑是「鯉魚躍龍門」。
1891年,在李家的操辦下,19歲的梁啟超和23歲的李蕙仙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
隨後,梁啟超和李蕙仙開啟了互相扶持、相敬如賓的婚姻生活。
02
婚後,李蕙仙隨梁啟超在廣東新會生活。
因梁家家境貧寒,家裏只有幾間房子,他們的婚房就只是一間老泥土房改成的新房。
而且,南方天氣炎熱潮濕,這對自小在北京生活的李蕙仙來說,無疑是個考驗。
但李蕙仙沒有任何「水土不服」,沒有對生活環境提過任何微詞,也從沒有在梁啟超面前抱怨過。
相反,她努力適應一切,學粵語,挑水,做農活,一點兒沒有富家小姐的架子和嬌氣。
不僅如此,她還對梁啟超的繼母恭敬有加,哪怕梁啟超的繼母只比她大兩歲而已。
家裏無論什麽事,李蕙仙總會提前先問對方的意見。時間久了,她不僅贏得了繼母的心,就連梁啟超的父親也非常喜歡她。
除了操持家務、孝敬長輩外,李蕙仙還是賢內助。
梁啟超剛與李蕙仙成婚時,只會粵語,不會普通話,尤其是面對光緒皇帝時,這種語言障礙更為突出。
為了幫助梁啟超學好普通話,李蕙仙特意為他編了一本教材,親自輔導。
在妻子耐心的輔導下,梁啟超迅速進步,很快便能與光緒皇帝無障礙交流。
這讓梁啟超贊不絕口,「吾因蕙仙得通官話,得以馳騁全國!」
03
普通女子能妥帖地照料好家裏的每一個人已屬不易,而李蕙仙不止於此。
除了照顧好一家老小外,她還深明大義、頗有膽識。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逃亡日本。兩廣總督前來緝拿梁啟超家人。
李蕙仙得知後,並沒有慌亂,而當機立斷,帶家人到澳門避難,並時不時寫信寬慰梁啟超「家裏一切都好,你不用擔心。」
1915年,梁啟超去上海會同蔡鍔商量討伐袁世凱,這件事很危險,弄不好連命都搭上了。
但李蕙仙能讀懂梁啟超的抱負,她不僅沒潑冷水,反而鼓勵梁啟超說:「上自高堂,下逮兒女,我一身任之,君但為國死,無反顧也。」
有膽有識,又對丈夫的選擇倍加支持,這樣的女子實在令人敬佩。
所以能娶李蕙仙為妻,讓梁啟超深感幸運,「吾妻惠仙,溫婉賢淑,才情出眾,實乃吾之良配。吾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04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也曾遇到過婚姻危機。
1899年,梁啟超在美國工作期間,認識了一位名叫何蕙珍的女子。
何蕙珍才貌雙全、精通英文,她作為梁啟超的英文轉譯,陪著他出席各種聚會。
接觸多了之後,何蕙珍和梁啟超暗生情愫。
這讓梁啟超陷入了糾結之中。他既不想辜負賢妻李蕙仙的深情厚意,又無法抗拒何蕙珍的年輕美麗。
於是,他給李蕙仙寫了封信。
信中寫道: 余歸寓後,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不能自持。明知待人家閨秀,不應起如是念頭,然不能制也。酒闌人散,終久不能寐,心頭小鹿,忽上忽落,自顧生平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
面對丈夫的背叛與掙紮,李蕙仙沒有慌亂,也沒有破口大罵,而是用一封回信給了對方答復,這封信也展現出了她的智慧與大度。
她先是參照「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達了對梁啟超的理解,然後提出,如果梁啟超真的喜歡何蕙珍,可以考慮將她帶回家,但同時她也提醒梁啟超應該征求父親的意見。
梁啟超接到李蕙仙這封頗有深意的信後,便馬上回復李蕙仙表明自己的態度:「一言決絕以妹視之。」
就這樣,李蕙仙用一封回信擊退了何蕙珍,穩住了這樁婚姻。
05
這場婚姻危機之後,梁啟超對李蕙仙更加敬重。
夫妻一同攜手走過了恩愛的33年,直到李蕙仙55歲那年因病去世。
李蕙仙去世後,梁啟超寫下一篇情文並茂的【祭梁夫人文】,來紀念她。
我德有闕,君實匡之;
我生多難,君扶將之;
我有疑事,君榷君商;
我有賞心,君寫君藏;
我有幽憂,君噢使康;
我勞於外,君煦使忘;
我唱君和,我揄君揚;
今我失君,只影仿徨。
這首詩,囊括了他們一生的情感。
李蕙仙病逝5年後,梁啟超也隨之而去。
算年齡細賬,世間他們沒能同年生,但同歲死。
而他們的結合,也成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