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兩者本質上沒區別。
很毀三觀吧,但是很多事情說破了就是那麽回事。
在生活中,你會發現,「有遠見」這件事,一般都是事後追認的。
也就是,一句話,出自一個毛頭小夥的口,跟出自一個大佬的口,他們可能都表達一個相同的設想。
但是有可能前者會被當成神經病一樣看待,當然也可以是題目中的「強迫性妄想」,而後者,人們雖然也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一般都會謹慎點對待,有可能大佬的設想真的是富有遠見的。
對待前者,你只會告訴他,別整天胡思亂想,找點能落地的事情去做,不要整天啥實事不幹,盡想些不存在的。
是否「有遠見」這件事,都是得等到這個設想被驗證了,證實了,才證明原來這些人的判斷,是「有遠見」的。
我舉個非常簡單的栗子:
雷軍造新能源車,究竟是「有遠見」還是「強迫性妄想」。
你能不能立即回答。
你如果沒辦法立即回答,就證明,你也沒辦法確定,雷軍的這個決策,是富有遠見的。
你得等一年後、兩年後、甚至有可能時間更長,五年後,你才能做出判斷。
有可能雷軍在下一盤大棋,有些東西不可能那麽快就看到效果的。
然後到時出來之後,無非就兩種結果:1、雷軍成功了,把小米新能源車打入到國內外市場;2、雷軍失敗了,還是乖乖回去造手機。
第一種結果,到時互聯網上面的段子手肯定會來馬後炮:雷軍是富有遠見的,大佬做決策不是我們普通人能預見得到的。
第二種結果,到時互聯網上面的段子手也會出來:早就說雷軍不可能玩得明白新能源電車的,連蘋果都放棄了,奔馳寶馬都砍斷新能源車業務了,雷軍這就是有「強迫性妄想」,明知不可行還要去賭。
其實都是同一個設想,不同結果後所呈現出來的,就是「有遠見」和「強迫性妄想」的區別。
接下來是重點了,要記筆記。
有些人之所以讓你覺得他有遠見,其實也並不是他真的能洞悉未來,而是下面這個這條定律:
你在某一個領域深耕久了,見慣了潮起潮落,見慣了此起彼伏,熟悉了某一個行業生命周期的規律,能夠根據規律,去對趨勢做一個大致地預期和判斷,而這個判斷,是符合行業起伏規律的。
但僅僅只是一個判斷而已。
有些人就是,哪有錢,就去哪;哪沒錢了撒腿就跑。
這種人能不能賺到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跟所謂的「有遠見」肯定沒什麽關系。
我們經常在說深耕深耕,不單只是在一個領域持續鉆研,用一萬小時定律去豐富我們的技能,而且還要在這個領域上面,觀察行業的走向,趨勢。
你只有待的時間足夠久了,你才能知道,現在市場釋放的這個訊號,究竟是要完蛋了,還是技術性調整。
你總得待的時間足夠長了,你才能知道,我現在應該加大投資力度,還是求穩就好,還是得保留部份業務準備結束了。
但這件事對有些人來講,太難了。
沒錢,跑得比誰都快,但他可能不知道,這就是個技術性調整,很快又有錢了。
感覺又啰嗦了。
我只知道一點,能夠在不同行業反復橫跳,最後還能掙到錢的人,極少極少。
大部份能穩步上升且收入逐漸向好的,都是在一個行業內深耕多年的。
這些人說的行內話,反正外行人也聽不懂,但我可以說,他們就是自己行業裏面內,「有遠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