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專業人士已經舉了很多詳實的史料,做了很充分的論證了。
我提提個人看法。
每個王朝,初期是執行力最強、資源把控能力最強、既得利益群體最弱的時候。
為什麽我們現在看美國這麽拉跨?因為執行力不行,新冠控制不住;資源把控能力不行,產業空心化,基建落後;既得利益群體,軍工集團、金融集團、醫藥集團等資產階級倒是空前強大。
明末財政還是以土地財政為主,但是背負了兩個巨大的負擔:1)宗室;自朱棣以後,為了防止宗親造反,對宗室施行優待政策,直接從地方財政中撥付供養。宗室的待遇是早期制定的,隨著宗室人口的增加,耗費越來越多。2)儒生-官僚集團。明朝自秀才以上是不用交地租的,這導致功名可以直接轉化為經濟利益,土地不斷向讀書人群體集中。
這兩個原因直接導致了 :1)收得到稅的土地變少了;2)收上來以後被宗室消耗了很大一部份。
此外,明朝的經濟由農業、外貿、手工業等多種經濟模式構成,其中,農業的占比我知識水平有限不清楚具體數碼,很可能是不足一半的。
而多出來的錢去了哪裏?由於缺乏現代金融體系、稅收體系和法律體系,這部份經濟活動都被官僚集團所掌握。在無法可依的環境下,要麽你自己拳頭大(比如鄭成功),要麽依附權貴。
魏忠賢和東林黨之間的鬥爭,以及崇禎時期的財政崩潰,我的理解是:閹黨的第一要務其實是為皇帝撈錢,而且是從農業之外的經濟活動中去撈。閹黨在和東林黨鬥爭失敗後,中央對國家財政的掌控能力迅速惡化,甚至出現了貧困省份加稅,江南減稅的亂象。
綜上,明末的問題,並不是社會蛋糕不夠大,而是封建王朝的統治結構無法適應原始資本主義造成財政崩潰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