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莫慌!供銷社不代表計劃經濟,也不代表虧損和落後

2022-11-05財經

最近一個關於中國要重建供銷社的話題莫名其妙的火了起來,各種奇奇怪怪的評論文章出爐,有人說中國要搞計劃經濟了,有人說中國要開歷史倒車了等等, 逼得人民日報旗下的俠客島都出來辟謠,回應這個所謂重建供銷社的話題。

我用的詞是辟謠,因為這真的算謠言。 這則謠言的起源是湖北日報在10月11日的時候釋出的報道,標題是 【基層供銷社恢復重建至1373個】。

這個資訊沒有任何問題,但過了十幾天之後,被某個大媒體給改了個標題,換成了湖北重建供銷社, 偷偷去掉了「基層」兩個字 ,然後發了出去,然後又被一群大媒體轉發,從而掀起了一股浩大的討論中國為什麽要重建供銷社的話題。 人家湖北日報標題寫的清清楚楚是基層供銷社重建,為什麽要給改成供銷社重建,去掉了最關鍵的2個字,從而故意引導輿論? 這水平之高,手法之精準,擦邊球火候的把握之巧妙令人嘆為觀止,你要說這不是故意的我絕對不信,絕對是高手。 誰先發的,誰跟風轉發的,我這裏就不截圖點名了,都是大型正規媒體,要不然也不會造成那麽大風波。但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發帖都是有記錄的,一查即知。湖北省重建基層供銷社,和湖北省重建供銷社,這兩個標題有多大的區別?區別那簡直太大了,天地之差。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一個認知盲區,大鍋飯時代的那個供銷社一直都在,而且非常龐大,所以根本無需重建,需要重建的是基層供銷社。曾經的供銷社確實是計劃經濟的代名詞,統購統銷全國物資,各種糧票肉票布票都是供銷社發明出來的。當年的供銷社擁有絕對壟斷的市場地位,其他人無法購買和賣出任何物資,別說大資本家,就算是農民偷偷賣只雞都算投機倒把。改革開放後,供銷社的絕對壟斷市場地位被打破,國家允許全民經商,誰都可以做買賣,同時要求國企盈虧自負,於是供銷社瞬間變得虧損累累。 理論上說,私企的活力是無限的,僵化的國企一旦失去了壟斷市場地位就不可能和民企抗衡,所以供銷社死定了,也是很多人潛意識裏認定供銷社早就是歷史名詞的原因。但實際上供銷社並沒有死,反而活的非常好。 改革開放後一度陷入重度虧損局面的供銷社,並沒有投降認輸,而是打算憑自己的本事,在自由市場經濟中和私企們公平廝殺。供銷社決定改革,吸收先進國際龍頭商超集團的管理經驗。1991年1月24日,【中國商報】的頭版報道的標題是【改革是供銷社克服困難的根本出路】。

隨後,供銷社不斷改革自己,不斷試錯,不斷提升自己的市場能力,不斷向著扭虧為盈的目標努力。供銷合作總社是國務院直屬機構,屬於正部級建制,一直沒有撤銷過。2000年,供銷社全系統實作了總賬級別的扭虧為盈,當年實作凈利潤13.77億元。2021年,供銷社全系統實作了6.26萬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8.9%,是中國物資零售領域的超級龍頭巨無霸。

這一切,沒有絲毫的政策保護,完全是在毫無門檻的商品零售領域,和千千萬大中小微市場零售主體激烈廝殺出來的結果。 是不是顛覆了很多人的三觀?國企能這麽牛?能在完全無政策門檻保護的前提下擊敗無數大中小私企,成為自由市場經濟下的龍頭巨無霸?要是國企真能這麽牛,當初計劃經濟就是無敵的啊,供銷社當年被授予了完全壟斷市場地位都不行,現在那麽多挑戰者,怎麽就行了? 當年供銷社不行,主要是因為大家都在吃大鍋飯,沒有任何業績考核指標,而且沒有挑戰者後直接導致了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的局面。但真要發狠,大家公平進行市場廝殺,供銷社還真的很強。 因為商品零售領域有個特性,就是規模優勢極其明顯,規模越大越牛逼。全球最強的商超集團沃爾瑪,員工數高達230萬人,完全就是一個小國家。因為有了這龐大的集團規模,沃爾瑪才能把商品的采購價格壓下去,才能把成本降到最低。但是當一家私企的員工數高到了一個地步,就會患上大公司病,內部效率越來越低,貪腐情況越來越嚴重。很多國家都沒有230萬公務員,但沃爾瑪卻有230萬員工。怎麽管理這230萬員工?怎麽防止自己的中高層管理不貪腐?這都是嚴重困擾沃爾瑪的問題。 所以當沃爾瑪的規模擴張到230萬人時,擴不動了,發現自己規模越大反而越虧錢,根本無法管束內部員工,規模優勢變成了規模劣勢,這就導致沃爾瑪摸到了自己的組織上限,再也無法擴張。很多私營大公司擴張到一定規模後都會患上大公司病,變得越來越僵化,越來越官僚主義,越來越脫離人民群眾,自身效率變的越來越低,最後抵達無法擴張的平衡點。 組織程度越復雜的公司,員工數量上限越低,目前全人類最高的就是沃爾瑪,共230萬員工。私營企業有很多優勢,反應靈活,效率高等等,小私營企業的效率是國企和大私企無法比擬的,但當私營企業的規模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優勢就越來越小,和國企就越來越像。等都擁有了規模優勢後,比的就是誰更能約束手下員工,誰更能治理管理層的貪汙腐敗和瀆職之罪。私營大企業有很多自定的制度來約束手下,不少特大私人集團的制度也很完善。 但再完善,那也是一人之力,最多幾十個創始人打造出來的私企,論規章制度不可能比得過中國共產黨這個百年大黨。別的地方私營大企業還能說道說道,但輪到如何約束手下員工,如何治理管理層的貪汙腐敗和瀆職之罪。共產黨或許做的不完美,但絕對比那些私人老板控制的大型集團要好得多。 所以,當供銷社適應了市場經濟之後,把外國大型商超的物資管理制度一學,然後直接再套用我們國企的管理辦法,國家紀委來直管自身管理層的貪腐和瀆職。這一下子直接無敵了,硬撼大中小微所有市場零售主體。 你要是中小微零售企業,我就和你比采購成本,利用超大規模優勢帶來的低成本直接立於不敗之地。你要是大型零售企業,也有個幾十萬員工,我就和你比管理,利用自身的低貪腐和低瀆職來和你比最終成本,還是立於不敗之地。只要特大商超集團查內部貪腐和瀆職的能力不如國家紀委,就基本不可能打贏供銷社。你有的優勢他都有,你沒有的他也有,這仗怎麽打? 所以最近一二十年,改革好自身的供銷社成功在市場廝殺中站穩了腳跟,並開始反攻,規模逐年擴張。現在的供銷社遍布全國,共擁有幾十萬個基層網點。你沒印象,只是因為沒註意,因為供銷社網點都改造的和普通商超看起來差不多,只留一行小字來說明自己身份。有的供銷社,叫小鮮驛站。

有的供銷社,叫便民服務中心。

裏面的布局和構造,和普通商超一模一樣。這樣的基層小網點全國共幾十萬個,堪稱到處都是,只是有的只留一行小字,有的幹脆連小字都沒留,你不知道他們居然是供銷社開的而已。 所以根本不需要重建供銷社,因為供銷社一直都在,而且規模極大。那為什麽要重建基層供銷社? 因為在當年自負盈虧的改革過程中,目標是一切圍繞利潤走,哪個網點虧錢就砍掉誰,只看利潤,各基層網點也獨立核算盈虧。在1992年到1998年,供銷社瘋狂大砍自己的基層網點,平均每天砍掉274個,連砍6年,這才最終在2000年實作了扭虧為盈的目標。 一切圍繞利潤走,這沒有錯,畢竟給國企的目標就是自負盈虧嘛。但是國企畢竟是國企,和私企還是不一樣。 當供銷社緩過勁來,大幅盈利並擴張之後,就要開始履行自己的國企義務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曾多次指示,要發揮供銷合作社應有的作用。 什麽意思呢?供銷合作社誕生於1928年,最初就是為農民服務的,從農民手中收購物資,利用紅軍的力量賣出去,讓農民可以避免各路牛鬼蛇神的盤剝,把自家農貨賣個高價。 改革開放以來,供銷社不斷改革,以扭虧為盈為目標,以利潤為核心考核指標,這沒有錯,但在這種目標的指引下,供銷社放棄了那些特別窮困的地區,因為在這些地區開供銷社是只虧不賺的。 私營商超都不想去,供銷社也不想去,誰去都不賺錢。 2014年,湖北供銷基層社(非基層網點)數量只有696個,相比於1984年減少了61%,超過一半的窮困鄉村都被放棄了,和私企一樣把商超集中在城市和富裕鄉鎮,因為在這些地方搞商業才會有利潤。 但是中國要搞扶貧了,需要供銷社為這些貧困鄉鎮出力。 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正式釋出,提出供銷社要按照強化合作、農民參與、為農服務的原則,因地制宜的進行改革,逐步辦成能讓農民得到實惠的新型供銷社。在這種背景下,全國各地的供銷社都開始進行了基層供銷社的重建工作,恢復曾經被放棄的那些虧錢地區。市場經濟下企業絕對不會在虧錢地區做業務,但有時候企業虧錢並不代表社會整體會虧錢,市場經濟的唯利潤至上,這個思路也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永遠一定正確的。有些事,是很難做,但我們不得不做。 在這種情況下,湖北省用6年的時間大力重建基層供銷社,截止2021年底讓全省基層社總數達到了1373個,基本實作了全湖北省鄉鎮全覆蓋,社員發展到了45.2萬人。

這當然是好事,發個新聞通報把數據和事實簡單陳述一下這不很正常,也沒自吹自擂。

在貧困鄉村發展的這些供銷社基層網點,主要幹些什麽事? 把網點開到農民家門口,賣各種農資,化肥農藥無一不賣,還賣各種生活用品,大商場裏賣的供銷社都有,降低貧困鄉村的物價。 但這只是順便的,因為供銷社除了供,還能銷,貧困山區的農民最缺的是銷。 貧困農民的農產品,供銷社到你門口收,擡高農產品的出貨價格,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 供銷社僅自身資產就擁有2個萬噸級碼頭,11條鐵路專用線、37個國家級化肥儲備庫,和數十萬個基層網點。 這龐大的基礎網絡是供銷社能收購農民手裏任何農貨的保證,無論你們這個村種什麽,供銷社都能賣出去,所以貧困農戶種出來的東西供銷社啥都收,且不壓價,真正的助力鄉村振興。

既能收物資,也能賣物資,能做到這個的也就只有供銷社了。 當然,因為這個鄉鎮太窮,農民的錢太少,怎麽搞都肯定是虧錢的,屬於貼錢給農村開荒。現在的鄉村振興核心思路和以前的扶貧沒有變化,還是要繼續提高農民收入,讓脫貧農民能開始奔小康,這就要繼續給農民搞好基礎建設,做好服務,讓勤勞的農民能發財,有賺錢的門路。這個活很難,很苦,還血虧,所以你不能指望私企去做,他們願意當輔助軍就已經很好了,主力還是得供銷社來幹,畢竟是虧錢的買賣,要是能賺錢早些年就不會放棄這些鄉鎮的基層社。 供銷社花了20年的時間改革終於實作了扭虧為盈,又花了20年時間成長為了零售領域的巨無霸,從此再也不愁賺錢的問題了。而現在,中央讓供銷社繼續改革,改革的新方向是學會如何適當的在農村虧錢,學會如何和貧困農民共贏,解決中國的貧富分化問題。這就是重建基層供銷社的意義。 都不想虧錢做事,都不想當開荒牛,那就讓供銷社來虧這個錢,讓供銷社去貧困山區當這個開荒牛。這能有啥問題,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就這還有人故意搞事情,刻意刪除關鍵詞匯,故意誤導大眾輿論。好歹同為黃皮膚,你們這麽賣力的擾亂中國,良心不會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