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雖然大家都免不了要不撲街,但最先刺破的顯然就是那個臉先著地,而且淪為所有人墊背的那個,這個,從目前看,可能是小本子,可能是歐盟,也可能是我們,但老美作為目前占據最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動性的那個,顯然,沒有必要在此時去玩弄自己資本市場的神經。
這就是宏觀主旋律,微觀層面若與這一條相悖,那麽應當以服從這一條為主。
那麽再去看上周的慘淡,其實就在於,從今年3月15號,美聯儲開始從零利率時代開始拔高美國聯邦利率,那麽如果按著既定預期,在9月加息50個基點,11月加息50個基點,12月以25個基點收官,那麽美國聯邦利率,就可以步入了標致中性利率的3.75門檻。
那麽進入中性利率時代之後,美聯儲選擇觀察市場應有反應,進而進一步選擇適當的貨幣政策趨向,其實也就很合理了。
那麽這個預期,隨著上周的美國通脹數據結果的公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因為在6月通脹創下9.1的歷史性次高位,綜合因素很多,但隨著高油價的回落,市場普遍預期美國通脹很可能將在6月階段性見頂,然後開始回落,這個預期,其實是上周二美國通脹公布前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