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在金融領域,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走向。一邊是美元多次激進式加息,引發美國國內對經濟「硬著陸」的擔憂。而面對攀升到高位的全球性通脹,多國央行都開始紛紛加息。不過中國央行卻在持續降息。前不久都在猜測人民幣匯率可能會「破7」,兩者關聯可見目前人民幣匯率承壓明顯。表面上看美國是攻勢,而中國處於守勢,但是顯然更焦慮的是美國。
今年美國通脹高燒不退,美聯儲多次加息緩解美國通脹,但是又擔心經濟收縮經濟硬著陸。而在這加息的節骨眼上,美國成功煽動了俄烏沖突,導致歐洲和俄羅斯家門口安全域勢震蕩。再加上美國逼迫歐洲做出的所謂「能源禁令」,更是讓歐洲多國陷入能源危機,但現實操作中這個禁令效果還是不夠,因為有二手中間商以及黑市,所以美國又推動歐盟和G7對俄羅斯能源限價,這下好了,俄羅斯直接對這些參與限價的國家攤牌--不賣了,這下歐洲多國算是「求錘得錘」了,而歐洲的衰退最終會讓美國獲利。
按照以前美國收割的程式是,歐洲的資本大頭都流向美國避險,美聯儲加息正好吸引這些外資。收割的不止資本還有產業鏈,因為歐洲陷入能源危機,會進一步導致工業空心化,生產成本高了這些產業鏈勢必會選擇外遷,正好迎合「讓美國再次偉大」政策,美國深受工業空心化之苦,從特朗普政府時期就一直努力想要讓制造業回歸美國本土,這下正好接盤歐洲產業鏈。這是美國收割包括盟友在內全球韭菜的傳統劇本,但是美國現在發現這個劇本出現了一個大漏洞--中國。美國原本想靠加息回流的資本,有不少流向了中國。
這也是有根據的,根據海關總署以及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同比上漲14.2%,達15.48萬億元;而且貿易順差繼續保持著很高水平,具體到7月份,貿易順差高達1012.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外前7個月中國吸收外資同比上漲17%,尤其是高技術產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外資增長明顯,主要來自南韓、美國、日本、德國。雖然美日德等國多次呼籲減少對中國經濟依賴,並逐步與中國經濟脫鉤,但是真實數據是不會騙人的。所以很多人也就清楚了,為什麽前段時間美國急眼了,肆意挑戰中國核心利益,這就是金融決戰的訊號槍, 就是想要在中國周邊制造沖突,營造一種不穩定的假象。但即使美國到處點火挑釁,中國整體和周邊環境都還是穩的,而且外資到中國投資也不止是看中穩定的營商環境,還有中國龐大的市場、完備和強勁的產業實力,還有效率、成本等方面綜合考量。而美國呢,美國黨爭嚴重政治不穩、零元購、選舉制導致朝令夕改、貿易壁壘,而且還高成本,美國本身就已經失去了吸重力,也就怪不得中國當這個「攔路虎」。
而美國肯定是不會坐以待斃,金融領域的決戰不會很遠,都已經扣動了扳機,美國肯定會發起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勢,可能短期內對我們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各國都在去美元化的大背景下,美國只會更加有心無力,我們只要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