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輛車是一輛11款的奧迪A4L,1.8T+CVT的動力組合,在當時也算是時髦,時至今日,那輛車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避震柔軟,過彎時側傾嚴重,NVH也還行,整車質素相當不錯,除了,
這該死的EA888發動機。
記得燒機油最嚴重的時候,1000公裏就得跑去奧迪4S店加一升黑桶機油,那時候的4S店也厚道,見你是因為燒機油來的,加機油不要錢。
![](https://img.jasve.com/2024-4/b12084d1e49a225175f298f5bb123b5f.webp)
燒到最後,我居然已經產生了自我懷疑,今天燒機油是不是因為我出門沒看老黃歷?
與燒機油同步出現的,是缺缸。
16年的我尚未進入汽車行業,24K純小白,當我打電話給4S說我車子抖時,4S居然說是我車子積炭重,讓我原地轟幾腳油門就好了。
於是我信以為真,轟幾腳油門後居然真的不抖了,牛逼。
於是馬路上等紅綠燈時經常能看到一輛屁股上貼著1.8T的A4L原地無力地嘶吼著,好似訴說著某種冤情。
後來我才知道,轟油門把轉速提上去是可以躲避三缸機的抖動區間的,怪不得我開起來不抖怠速抖。
就這樣缺缸缺了半年,燒機油燒了2年,終於在17年初的時候,我受不了了,太遭罪了,我得修好它。
缺缸的問題一查就查出來了,有一根點火線圈損壞不工作,換一根就好,從此發動機再也不抖了。
至於燒機油,4S說有便宜的修法,550塊錢換一個油氣分離器,保證大有改善,那就換唄,能保證5000公裏內機油報警燈不亮就行。
![](https://img.jasve.com/2024-4/9e2abad5abae38e17ac5ab25b222a292.webp)
於是4S店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收了我2800,給我心滿意足地走了。
可能很少有人能理解我當時從4S開出門時的那種心情,車子還是那台車,但是修好後像變了一台車,發動機運轉安靜,平順,感覺一切都變得美好起來。
那時候的我遠不像現在對汽車充滿各種的好奇和理解,就像一位普通的消費者,從純客戶的角度去體驗用車的各種點點滴滴,燒機油時也會罵廠家怎麽這點事情都做不好,桑塔納都不會燒機油雲雲,也會懷疑是不是渦輪發動機就是不如自然吸氣那般經久耐用,每次進4S做保養時也會任4S做各種養護專案各種宰,交完錢後安慰自己說,這就是豪華品牌,是我收入太低,不配開這麽貴的車。
記得11年那時候的傳統豪華品牌BBA,遠比現在要強勢得多,品牌方跟消費者之間,更像是一種上下級關系,消費者進店是得恨不得求著4S把車賣給我的,還祈禱這家店不要給我加價,而現在動輒20個點的折扣,基本不可能。
那時候的國人對底盤的理解大多是:底盤柔軟,忽忽悠悠,這種才是好開,記得當時在高速上跑,整車居然會呈現某種均勻的正弦波運動。
日子一晃10年過去了,如今的A4L居然底盤操穩又逐漸回歸歐版的調教,懸掛開始變得Q彈硬朗起來,過彎側傾小了很多,依然可以抓住很多國人消費者的心,說明人們對車的理解和訴求正在提高。
反倒是寶馬3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