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家棟 編輯/高莘)
據路透社當地時間1月3日報道,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Rivian,在第四季度的交付量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
Rivian銷售門店 蓋蒂圖片社
去年第四季度,Rivian交付了14183輛汽車,這一數據相較上季度增長了42%,也是Rivian在去年最高的單季交付量。
路透社稱,Rivian的交付上升,得益於美國電動車市場需求的穩定。eMarketer分析師雅各布·伯恩(Jacob Bourne)則表示:「改進產量,加上專註的產品戰略,讓Rivian占據有利競爭。」
混動不是美國市場的唯一解
隨著特朗普第二次總統任期即將到來,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前景也備受關註。尤其是在特朗普聲稱將取消所謂拜登任期內頒布的「電動汽車強制令」後,美國電動汽車的未來也愈發模糊。
分析師稱,借貸成本的上升,促使了美國消費者轉向更便宜的汽油混合動力汽車。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分析公司Wards Intelligence釋出的數據中,2024年美國電動汽車銷量接近130萬輛,占新車總銷量的8%,這一比例相較於前年的7.6%有所上升。
2024年美國新車銷量上升 路透社
有分析認為,盡管美國電動車的銷量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拜登政府補貼政策的影響(【通脹削減法案】中最高可享受7500美元的電動汽車稅額扣除),但銷量的進一步增長,同樣也展現出美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興趣正在逐漸增強。
另一方面,除了消費者的意願提升外,美國本土車企也並沒有完全放棄電動化的發展。路透社提到,當混動汽車需求看起來更為強勁時,一部份汽車制造商已經改變了以往制定的宏偉電動汽車計劃,但他們仍旨在吸引新的電動汽車買家。
1月3日,福特汽車還曾表示,為支持電動汽車銷量,該公司將延長一項向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免費充電器和上門安裝服務的計劃,該計劃將持續到3月底。
從數據來看,2024年福特的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34.8%,這也意味著在美國市場,電動汽車的需求也與全球其他電動化轉型國家一樣,僅僅是增長放緩,而非陣亡。
在此前提下,競爭力成為市場選擇電動車產品的關鍵。
替代特斯拉?
從競爭角度看,Rivian的交付增長除了美國電動車市場本身的緩步提升,也有競爭對手的「花式白給」。
當美國政府不斷透過各種手段阻礙中國電動車進入其本土市場時,美國車企在本土的競爭壓力也遠低於正在與中國電動車搶占份額的歐洲車企。
但一心站隊特朗普,試圖從政策方面打壓國內競爭對手積極性的馬斯克,卻忽略了自身企業的技術發展。
美國一家汽車銷售商停車場 路透社
自2024年開年以來,特斯拉便深陷銷量增長難題,盡管馬斯克在2023年還重申了「宏圖計劃」第三篇章的特斯拉小型車計劃,但這一發展方向卻在2024年特斯拉的屢次跳票中化為泡影。
去年全年特斯拉多次電話會議中,馬斯克均未提及成本更低的「2.5萬美元(約18.3萬元人民幣)級的特斯拉平價車」,轉而將目光指向Robotaxi與人形機器人。
這一戰略性的轉變,最終也為特斯拉招致了全球銷量的下滑。縱觀2024年,特斯拉在多個區域的銷售政策調整,僅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在美國與歐洲市場,特斯拉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
尤其是美國市場,在電動車市場整體上升,且競爭對手面臨混動轉型抉擇之際,去年特斯拉僅銷售61.8萬輛,同比下降6%。
路透社稱,美國新車市場的整體繁榮為其他汽車制造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消費者對汽車品質和效能要求的不斷提高,汽車制造商們正不斷推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車型並進行技術創新,以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
但特斯拉與Stellantis等品牌在新技術與產品上的滯後性,則被指出是其在本土市場下滑的根本原因。與特斯拉相比,正處於盡力提升毛利潤階段的Rivian,在戰略層面則顯得更為專註。
Rivian R2 MotorTrend
2024年3月,Rivian正式釋出新的中型車平台,並計劃打造R2與R3兩款新車,根據釋出資訊,Rivian新車的指向性尤為明確,車內不僅將搭載特斯拉始終難以突破良品率瓶頸的4680大圓柱電池,在定價上也直指特斯拉Model Y。尺寸更小的R3則被看作是狙擊特斯拉廉價小型車的產品。
9個月後,當馬斯克的工作重心愈發不再聚焦整車業務,Rivian也正在從特斯拉手中奪得一定的市場份額。
合作式自救
不過,作為一家在美股上市不到4年的美國電動新勢力車企,資本市場的降溫對於Rivian的沖擊,絲毫不亞於中國新勢力車企過去幾年遭遇的融資困境。
去年年初,Rivian的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便下跌一半。最近的三季度業績報告中,該公司凈虧損為11億美元。更不用說在特朗普上任後,美國新政對於新能源車補貼的削減在即,還將進一步威脅到Rivian的後續銷量與營收。
所以,即便特斯拉瘋狂「玩火」,甚至把本土電動車市場拱手相讓,但Rivian堅持到R2等新車型全面量產前,依然要挺過「資金關」。
除了去年年初的裁員降本外,Rivian的另一手則是透過技術共享向外尋求援手。2021年上市之初,憑借創新的滑板底盤技術概念,Rivian在美股的股價曾一度接近130美元/股。時至今日,雖然股價暴跌,但其掌握的滑板底盤技術、軟件與電控能力,仍對於中國市場之外的傳統車企有著巨大的吸重力。
大眾對Rivian的註資資訊 大眾汽車集團官網截圖
去年6月,大眾集團宣布與Rivian共同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共同開發下一代電動汽車的電子/電氣架構。在彼時的投資細節中,大眾將向Rivian共計投資高達50億美元(約366.6億元人民幣)。
這一投資也與更早些時候的大眾與小鵬汽車的合作異曲同工。
大眾表示,將先期投資20億美元(約146.6億元人民幣)成立一家合資軟件公司,該公司將以Rivian的汽車技術為基礎,開發出之後50年內套用於兩家汽車制造商未來車型的軟件系統。大眾還補充稱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收購Rivian價值30億美元(約219.9億元人民幣)的股份。
Rivian展示的車機系統 Rivian官網
根據計劃,大眾汽車預計將於2026年開始使用Rivian的區域ECU架構等技術。
對於Rivian來說,與大眾的戰略合作一方面能夠確保其資金鏈的穩定,從而優先保障核心業務和關鍵專案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接入國際企業後,Rivian也有望在未來走出美國市場,提升自身的海外影響力。
但即便如此,至今還未能上升至盈利及格線的Rivian,也仍代表著當前大多數美國新勢力企業的困境,本土市場環境模糊、缺乏規模效應,以及高昂的營運成本帶來的諸多問題,都對其未來的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兩年前的零跑汽車,也曾一度因為毛利率遲遲無法轉正,而在中國新勢力車企的淘汰賽中瀕臨出局,但與Rivian頗為相似的是,堅持在技術領域的深耕以及與Stellantis的合作,如今正賦予零跑全新的發展契機。
而對於同樣在技術領域有著一定積澱,並且被大眾「選中」的Rivian,也正期望借此契機尋得自身的「新生」,但無論「特斯拉殺手」最終的結局如何,這份「技術+對外合作」的經驗,或許都將為智能電動轉型下諸多難以盈利的新勢力企業提供一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