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我覺得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買新能源車和油車的區別還是很大,所以知道的事情不盡相同。
當下,純電動、插電混動、燃油車,百花齊放,這些車型對保養的專案、頻次要求都不同,用車的註意事項也會有所不同。
先來說說純電車
我自己也是一個純電車主,現在這台也差不多開了快2年了,中間還是踩了不少坑,最主要的問題我覺得還是找充電樁,因為之前經常遇到地圖App上顯示都不準的情況。
比如之前在廣州大學城的時候,看到明明顯示可用,過去就被告知只是規劃還沒啟用,以及被油車占了等等情況,這就很耽擱行程。
或者再像這樣遇到明明能用,但是卻被沒有素質的人劃掉了二維碼,公用的樁變成了私人的。。。
所以第一個經驗就是,大家找充電樁的時候,最好找那種大型的充電站(10個樁起步),雖然可能遠一點,但是這種充電站一般都有維護,去了基本上都能使用,就是稍微開遠一點,真的是省心。
今年過年回家跟長輩聊天,發現他們還是會覺得純電車有續航焦慮。我一開始也有,但開久了之後發現,其實只要規劃好行程,基本上就不會出現這個情況,不過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了解你車的實際續航。
如何計算車輛的實際續航
現在電車的續航標準都是按照CLTC來算,然後很多人看的也是打折率。這個演算法沒問題,但是我覺得還是不夠直觀,因為高速和城市的工況還是很不同,電耗也不一樣,你就不太清楚你沖的電到底能夠跑多少公裏。
先說我自己的結論:不論啥車,基本上我都是按照高速1度電5公裏、城區1度電7公裏來計算,然後你只需要看每次沖了多少度就能知道實際續航了。
計算的邏輯是從電耗出發,因為車開了就發現,不管啥車,電車在高速的實際電耗基本都是在20度左右。當然這是基於正常開100~120碼的情況,只跑80~90肯定會低,這樣算下來就是差不多一度電5公裏左右。
然後根據剩余電量的百分比,加上你充的部份,就可以知道還能跑多少了。了解清楚你的車之後,真的一點不慌。比如就以我上次的充電的數據,列一個表格計算下:
專案 | 結果 |
---|---|
百分比(30~81%) | 51% |
充電量(soc滿電90度) | 45.893度 |
高速續航(1:5) | 364.5km |
城區續航(1:7) | 510km |
當然實際的情況肯定不會是這麽絕對,因為你可能高速和城區一起跑,即便是這樣計算,平均下來也也有437km,400公裏也是穩妥的。
這樣的話,我規劃行程就很充裕了,只要在400km內休息並且找到地方充電就完全可以搞定,高速上的服務區也很多,實在不行就下高速順便吃飯充電,這都是很容易的事。
如何規劃你的充電行程
只有了解了實際續航之後,才能做真實的行程規劃,保證不出意外。
行程規劃我現在用的還是高德地圖,裏面有一個長途助手的功能很好用,你可以根據你車的實際續航來做規劃,或者篩選一下充電站,我一般都會把充電樁比較多的服務區篩出來,再加入到我的行程裏面,這樣就很靠譜。
路上如果忽然想上洗手間,服務區剛好也有空位的話也可以沖上,二十分鐘也能充不少了,避免後續發生突發情況有備無患。
然後還有一個,大家如果想要在白天充電,可以在12~14點左右,這個時間是最便宜的,可以看下我平時經常去的樁的價格表:
各個地方的價格會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11~12點之前會比較貴,12點之後就好很多,這個時間剛好也是飯點,長途出行的時候順便充滿,直接開一下午到晚上接著沖,省時省力還省錢。
插混車用對機油有多重要
開插混車的朋友也可以參照上面的續航計算、充電經驗,這部份我想重點說說說插混車發動機工況以及保養的問題,主要來說說機油的問題吧。
插混車發動機的工況跟純油車比還是區別很大,主要就是在於,大部份車主基本都是純電驅動,發動機參與的工況比較少,再加上各種單檔、多檔的結構,很多人就搞不清楚了。
如果從整個生命周期來看,插混車因為很大時間都是純電形式,所以混動發動機的執行時間會遠低於燃油車,但啟動次數則會遠高於傳統燃油車,而高頻啟停、間歇運轉就會直接導致混動發動機的工作溫度要比燃油車低40℃左右。
這個溫差對機油狀態的影響就很大了,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如果發動機還沒有完全熱起來,就可能導致溶解在機油裏水分和汽油揮發不掉,出現機油乳化的現象,潤滑效果也會降低,進而加劇發動機磨損了。
所以混動車保養的時候就需要註意機油的問題,一定要選擇對乳化、腐蝕做了針對性提升的產品,不然就很影響發動機的工作效率,然後影響到油耗、或者效能表現。
另外,插混或者增程式混合動力車的運轉工況和普通燃油車的發動機很不一樣,普通燃油車啟動之後,我們一般會有個緩慢的熱車過程,再慢慢駛上城市快速路和高速路,讓發動機從「靜止」逐漸進入「奔跑」的狀態。
但插混或增程式混合動力發動機,有最佳的運轉工況,轉速一般會從0陡然拉高到三四千轉。這就會導致發動機的潤滑壓力倍增。
針對這些車型的需求,駕馳推出了HYBRID混動系列機油,透過SK YUBASE全合成基礎油,添加先進添加劑,專門滿足混動發動機的嚴苛保護要求,減少電驅動狀態下的油泥沈積,為油/電切換時提供充足的發動機軸承保護,減少磨損。並且透過低灰分配方,保護尾氣系統,避免後置處理裝置堵塞。
當然,針對一般常規動力發動機,駕馳機油產品線的 classic、PIONEER、ULTRA,9個粘度可覆蓋大部份車型,而且價格也很便宜,經典的 classic機油做個小保養200元都不到。
駕馳的機油性價比很高,起步就是全合成,Ultra是最高端的系列,是PAO全合成機油。當然駕馳除了機油還有積碳清洗、空調養護、蓄電池等產品,產品品質也都很不錯,性價比也很高,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上途虎去搜尋看一下。
高增壓、低排放、低油耗燃油車的機油挑戰
談及燃油車,現在很多人都會冠以就「老舊燃油車」的調侃之詞。
實際上,燃油車這些年的進步非常大,一言蔽之,10年前和10年後的2.0T四缸發動機,很不一樣。
現在的發動機,有高增壓(榨取高動力)、低排放(主要是排放法規的要求)、低油耗(主要是法規和車主的共同要求)三大趨勢。
高增壓比較好理解,就是同樣的2.0L四缸動力,透過小型慣量渦輪增壓器,讓發動機爆發出更強的動力。2010年,自然吸氣時代的寶馬N46B20發動機,只有區區152Ps/200Nm動力。而到了如今渦輪橫行的時代,寶馬的B48B20D發動機,可以爆發258Ps/400Nm動力。
而低排放,則是各國法律法規的要求。*中國的「國六b」與國五標準相比,氮氧化物排放將下降42%,顆粒物下降33%,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蒸發排放限值下降65%,總碳氫化合物(THC)和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分別下降50%。
低油耗則更容易理解了,同樣以寶馬的2.0L舉例,自然吸氣時代的N46B20,小熊油耗超過600萬公裏的使用者眾測油耗是10.33L/百公裏,而渦輪增壓時代的B48B20D,超過670萬公裏的使用者眾測油耗是9.27L/百公裏。
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少吃草之後,對發動機的研發、制造、使用,都產生了新的要求。
以機油為例,自然吸氣時代的寶馬N46發動機,原廠建議是用到40粘度的機油,而到了B48發動機的年代,原廠建議的機油粘度變成了20。
可不要小看40到20的機油粘度區別,一方面,低粘度機油降低了發動機內部的運轉阻力,對排放和油耗更加友好。另一方面,則讓機油的保護效能變差。
機油更「稀」了,附著在發動機內部機件上的時間更短了,保護效能不佳的機油,很可能加速機件的磨損。
霍尼韋爾機油正是應對渦輪增壓時代挑戰的優秀產品。霍尼韋爾相信很多人就不陌生了,誕生於1953年,也是發動機領域的先驅,產品不僅在汽車領域被廣泛使用,航空領域也用的很多。作為一個工業領域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它下場做民用車機油,應該沒人會質疑它的品質吧?
霍尼韋爾機油的最大亮點就是它獨創的多元蜂巢油膜技術,借鑒了蜂巢狀分子結構從而讓油膜更加堅固強韌,更好地吸附在發動機及零部件表面,所以即便發動機高速運轉,也可以保持很高的黏性,從而降低車輛的油耗。
產品序列上霍尼韋爾四個系列:V9系列、H9系列、H8系列、H7系列,每個系列側重點也不太一樣。當然,這款機油現在升級到了鐵罐包裝,絕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了,要知道一般高端機油才會用到鐵罐,大多數產品還是塑膠包裝為主。不過用鐵罐包裝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回收再利用,比較環保。可見霍尼韋爾這種大公司對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態度。
我比較推薦的系列就是霍尼韋爾V9、H9,這兩款機油都有非常不錯的低溫效能,能夠在寒冷的天氣下很輕松的啟動發動機。
尤其是,特別適合現在技術先進的高功率、低排放、低油耗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夠更好的為發動機提供出色的潤滑效能,並且讓機油裏面的水分和汽油揮發掉,減少機油乳化等現象的發生。
寫在最後
純電、增程式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燃油,在這個動力系統百花齊放的時代,關於汽車的養護和使用,不能夠一概而論。
只有了解我們愛車本身的脾性,有針對性的進行養護和使用,才能讓它更好的服務我們的生活呀。 [1]
參考
- ^ 國家能源局:「國六」來了,汽車市場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