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釋出會技術濃度直逼研究生論文口述,所以張雪峰定律再次生效。
但各位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比亞迪最資深的迪粉可能根本不知道檸檬是哪家的,但反過來說但凡關註新能源的一定知道刀片電池和dmi,無論你喜歡長城還是吉利奇瑞。
這個現象很少有人提及,迪粉頭子向北可能提過一次,但也沒當回事,但我要說這種情況很可怕。
也就是說比亞迪幾乎壟斷了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和概念的命名權以及解釋權。
行銷能力強如小米雷軍,在ctb上也無法奪走比亞迪的技術解釋權。
友商銷售最多說句我們的電池比刀片電池強——拜托查一下,刀片電池是哪年的,這都多久了,拿著寧德照貓畫虎的東西給自己撐氣場?但這就是事實。
更別提能夠做到 精準角度以固定圓心原地旋轉的仰望U8 ,對不起,迄今為止沒有一家友商可以做到,而U8的概念車在2015年就已經有路測了,再過不到10個月U8就兩周年了——很可能小改款就要出來了。
也就是說比亞迪拿出一份研究生試卷讓你抄,你都不知道怎麽抄,只知道方向和結果,對過程完全是一臉懵逼。
基本可以肯定,比亞迪哪怕現在斷掉研發投入,就目前的技術儲備,還能再吃十年,預期收益秒殺目前還在用十年前技術的特斯拉七八個印度。
所以,銷量只是結果,事實上比亞迪幾乎控制或者壟斷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行業規則。只是直到現在還有人以諧音梗在嘲諷王傳福亂起名字,但比亞迪這個標的含金量是紮紮實實的刻在了新能源行業的銘印上,或許過幾年,諧音梗也只有資深迪粉的自黑調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