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書博
常州,一座正在崛起的帕蒂德馬斯哈德。
目前常州有比亞迪、北汽、東風日產、理想汽車等各大汽車廠商投產, 2023年,比亞迪常州工廠產能突破40萬輛,產值超過600億元。北汽也在常州生產了8萬輛新能源重型卡車。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5月理想汽車裁員波及常州工廠,6月日產又被傳出關停常州工廠的訊息。
但據日經新聞報道,2023年日產常州工廠開工率不足一半,工廠關閉。隨後東風日產向證券日報等多家媒體回應稱, 常州工廠並未關閉,目前只是暫停生產。 另據觀察者網采訪得知,傳聞中「300人面臨失業」,真實情況是「正常業務調整,公司準備了600個轉崗崗位供員工選擇。」
![](https://img.jasve.com/2024-7/091a4c75fc9dbd36b6849c3e38651fc9.webp)
常州工廠文化節
據悉,東風日產常州工廠過去主要生產商用皮卡、商貨,如納瓦拉和帕拉丁,歸屬於鄭州日產商用車旗下。 今年6月面對河南山西多地旱災,鄭州日產還曾改造了60台人工增雨車支援災區,體現了合資國企擔當。
據了解,2018年常州工廠改組之後定位於生產乘用車,主要是日產當時的熱銷車型SUV逍客車型,和東風自主車型東風風度MX6、東風風神AX5,目標是年產12萬輛乘用車。
但由於市場遇冷,逍客風光不再,2020年曾經年銷量突破18萬台斬獲緊湊型SUV銷量冠軍,2023年僅有45000台銷量,跌出銷量榜前十。東風風度MX6、東風風神AX5由於市場反應冷淡,2019年和2020年先後停售。逍客獨木單支,無法撐起整個常州工廠產能。
5月的日產中國銷售業績報告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崎莊平(Shohei Yamazaki)表示了擔憂:「2024年1-5月,中國市場的狀況依然復雜,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快速變化,日產汽車已在中國市場加速智能化、電驅化轉型。」
常州工廠風波,或許是日產公司電驅化轉型的陣痛。 前有廣汽本田裁員2300人,後有日本豐田四家工廠停產,加之6家日企涉及500萬輛車的集體造假風波,包括日產在內的日系車的轉型之路,還有更多挑戰亟待解決。
![](https://img.jasve.com/2024-7/d857e9b0ec68f1ff3638beb227b5faa1.webp)
「東風日產的回應太慢了。」五年的逍客車主老王急切的希望官方回應日產停產風波,他擔心工廠停產之後會影響到車輛保修,配件不好買。但東風日產官微這幾天一直在抽獎送京東卡,沒有發公告讓車主放心,只是透過第三方媒體辟謠。
曾經的日產雙雄逍客和奇駿如日中天,也創造了很多熱梗。比如「三缸玩沙漠」、「移動易開罐」。據老王介紹,老款的日產SUV、皮卡等車型曾經在電力系統、市政工程充當工作車輛,皮實耐用省油,甚至一個沒有氣囊的箱貨NV200都成了玩車人心中神一般的存在。途樂、樓蘭等越野車型比肩普拉多,多用做長途穿越車和保障車,穩定可靠馬力強勁。在老一輩人心目中地位非常之高。
![](https://img.jasve.com/2024-7/c93f52324a57ab5a212b5becb4f825c5.webp)
憑借良好口碑,老王選擇了逍客。哪知道是糟心的開始。
「這車當年落地18萬,內飾一堆大塑膠,走起路來框框響。」老王吐槽說,這款車塑膠異味非常濃,暴曬進車裏熏的頭暈。懸掛也非常軟,急轉彎的時候晃動非常嚴重,而且還很吵,「我朋友6萬塊的別克英朗的車玻璃都是雙層膠條。你(逍客)貴了三倍,給我單層膠條。」
對於老王來說最糟心倒不是異味、異響和隔音差,而是保值率跌的太厲害。「我就開了四年多,現在二手車報價才7萬塊。」老王說他只多再開一年就換車了,「現在18萬我可以買坦克300,帶大梁的真正的越野車。」
據了解坦克300挑戰者對比日產逍客,車長大了30公分,馬力大了73匹,雙叉臂替代了逍客單臂麥弗遜懸架,還有更為先進的8AT自動變速器。最關鍵一點,就像老王提到的,這是一款非承載式車身的帶大梁的越野SUV,而逍客只是一款轎車底盤改造的城市SUV。而在當下的中國市場,他們的售價幾乎一致,如果考慮到各地新車補貼和汽車金融優惠,坦克300可能還更便宜。
![](https://img.jasve.com/2024-7/a7c2dbe98bbe622c8dbead78810412bf.webp)
量大管飽,技術先進,造型時尚,這是自主車企在SUV領域搶占日系車市場的三大法寶。 消費者沒有理由拿著精裝房的錢,去買一個毛坯房。日系車的優勢只剩下了傳統的可靠性耐用性。中國車企透過全面學習其生產管理方式,正在逐步改善耐用性問題。
「豐田在中國有兩個學生,一個是比亞迪,一個是長城。」分析師固小土對作者說,汽車質素的可靠耐用性不是說誰的鋼板厚誰就是好,而是透過一系列的質素管理流程來保證最終交付到消費者手裏的車不出問題。「反例就是法系車小毛病多,但法系車用的都是法雷奧、博世這些大牌供應商。用料好,但質素差,就是因為中間的質素管理不如日系。日系車則相反,他們車內使用的材料和工藝並不是最先進的,比如一體成型技術還有激光焊接日系車很少用,但質素管理先進,車就開不壞。」
豐田精益生產有兩大特征;準時生產、全員積極參與改善。 核心在於人,尤其是一線員工。豐田會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培養熟練產業工人,透過制度、培訓、管控、考核等方式,讓員工為每一顆螺絲負責。年功序列、員工建議制度等都是圍繞提高員工生產效率和生產質素展開。代價是是豐田需要付出高薪、高福利、長期培養的時間。
![](https://img.jasve.com/2024-7/31b03f55ffc4f54938c01a580eb7fa89.webp)
也就是說,精益生產降低了材料成本和浪費,但也推高了人工成本。歐美車企則相反,自動化、大牌供應鏈、巨大的浪費保證質素,但會盡量減少人工。
一個最經典的案例是,如果生產線上一台發動機掉到地上出現了輕微磨損,德國車企會選擇直接報廢發動機,因為新造一台更貴。而日本車企,會請一位30年的老師傅,拿銼刀搓一個星期,把這個瑕疵磨平。
固小土認為,長城在國產自主車企中質素排名靠前,是因為他們學到了豐田精益生產的核心,在質素管理上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做工用料上會使用比豐田更高級的材料。比亞迪則是學到了豐田全產業鏈布局的精髓,透過自有產業鏈降本增效,透過混用非車規零件降低成本,最終實作了單車利潤逼近一萬元的創舉,這在國產汽車中是極為少見的利潤率。
作為對比,用料更好的長城單車利潤僅5700元。 而完全照搬豐田質素管理體系的廣汽自主品牌單車利潤僅為2300多元。「使用更好的材料和使用更好的質素管理體系都是需要錢的。
「前者是采購成本高,後者是人工成本高。比亞迪自有供應鏈,采購成本低、人工成本低,所以利潤高。長城采購成本高、人工成本低,利潤一般。廣汽使用豐田的供應鏈,豐田的質素管理體系,采購成本和人工成本都高,利潤就更低了。」
總結來看,無論長城還是比亞迪,雖然都師從豐田,但都沒有完全照搬日系企業。 如果簡單認為長城H9復刻了普拉多的外形,比亞迪漢逆向工程了凱美瑞的底盤,然後靠降價取勝,那只是復雜問題簡單化了。中國車企崛起的的背後是生產體系、管理方式、技術進步更深層次的變革。而日本車企在華的衰落,也是在生產、管理、技術方面出了問題。
![](https://img.jasve.com/2024-7/01d5eb55f086114980deb51f5d76cf91.webp)
老李的鐵鍋燉生意最近還行,決定把自己的老款哈弗H9置換一個新款H9。但是卻被長城客服氣到了。
「我打電話說,我想置換,當年落地40萬的車才給我8萬塊補貼。我戰友那會兒一起買的普拉多,價格差不多,置換H9能補貼18萬。客服直接把我說笑了。她說我們長城牌子不夠硬,只能是這個價。我當時買車的時候你們怎麽不說你牌子不硬?」
硬派越野,但牌子不硬。這或許就是國產自主目前面臨的保值率難題。據了解,哈佛H9三年保值率63%,普拉多三年保值率96%。
比亞迪為了保值率,最近也修改了其三電終生質保政策。過去比亞迪車主想要終身質保,比亞迪官方出台了8個限制條件,其中一條「只有首任車主才能享受終身質保」。這極大影響了比亞迪二手車的保值率。現在這個限制松動了。比亞迪官方表示,只要是購買官方認證二手車的車主,也可以享受終身質保政策。
![](https://img.jasve.com/2024-7/484056399ce1d4d6dd3b55acf2ec54b4.webp)
「買79800的比亞迪秦可能不在乎保值率,但對於百萬豪車仰望U9,這項政策還是挺重要的。」婚慶公司工作的小劉說。公司最近購入一台二手仰望U9做婚禮頭車,市場價格比上個月貴了10萬多元。「去年要買的話,很便宜。但沒質保,又不敢買。現在雖然貴了,但是敢買了。」
以小見大。 國產車在補足了外觀內飾設計、生產管理、三電技術等短板之後,正在逐步解決保值率低的問題。 這意味著,日系車在華唯一的保值率神話,在未來也會被自主企業追平。
保值率背後的可靠性,隨著日系車逐漸使用新技術,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2020年,豐田從老舊的自吸發動機,換裝了混動雙擎,緊接著爆發了機油乳化問題。號稱極致安全的豐田電動車BZ3,也發生了自燃事故。更為痛心的是,百萬豪車豐田埃爾法,高速著火車門卻打不開。本田換裝了渦輪增壓引擎,為了符合排放標準,使用了顆粒捕捉器,卻因為顆粒捕捉器堵塞遭到投訴,2024年才釋出了不帶顆粒捕捉器的全新思域;日產CVT變速箱鋼帶斷裂、三缸機、冷啟動保護等多個問題也令車主叫苦不叠,把日產全面代入了下滑通道。
人們這才發現,日系車的可靠性神話破滅了。在新的技術試水、新的排放標準合規以及新能源換道超車背景下,日系車並沒有比其他車企質素好多少,也是問題不斷。沒有了耐用性光環,原先就為人詬病的用料差、配置低、隔音、異響等品質問題也被放大。作為商品,質素出現問題,保值率下滑就是必然的。
汽車之家研究院五月份保值率排行顯示,本田思域下滑了2.98%,雅閣下滑了2,81%,就連新車價格跌到6萬元的日產軒逸保值率也下滑了2.68%。
![](https://img.jasve.com/2024-7/813baf57d29b2f1e0f18bc40386245ce.webp)
另據中國市場流通協會報告顯示,五月自主品牌雖然整體保值率下滑,但一汽紅旗和奔騰卻實作了小振幅增長。同時,吉利超過哈弗,奇瑞超過比亞迪,寶駿超過理想。
保值率最直觀的反映了汽車質素和品牌溢價在消費者心目中排名。 但現在隨著新車降價、車型增多,以及人們換車頻率增多,過去那種一車傳三代、人走車還在的消費方式,逐漸被開個三五年過了保修期就換的消費方式所取代。
小柳要換車,自己喜歡長安歐尚,時尚大氣配置多動力好。家裏卻要她買卡羅拉雙擎,保值耐用省心油耗低。這或許是大多數家庭購車的矛盾。小柳認為,現在車也不貴,而且技術越來越進步,隔幾年就換,舊車還能值點錢,自己也能享受更新的科技。家人則認為,合資車更省心,開的時間更長。把一台車開的時間足夠長和短暫的一生盡可能開更多的車,享受不同的樂趣,與其說這是消費方式的轉變,不如說是生活方式的轉變。
![](https://img.jasve.com/2024-7/b527f8720cb83487a624eb8e943c5c50.webp)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消費者對保值率的看法就變得不同。小柳算了一筆賬,長安的三年保值率比豐田低一半,但豐田的八年保值率也並不高。實際上,什麽車開8到10年也都該換了。所不同的是,假設自己在開滿6年在把長安賣掉,和開滿10年把豐田賣掉,價錢差不多。這十年,自己能開兩台6年保修期內還免檢的新車。但如果開豐田,那就只能是一台車,後四年還是一個外觀內飾動力配置全面落後的老舊破車。而長安歐尚和卡羅拉雙擎,他們新車價格是一樣的。
![](https://img.jasve.com/2024-7/763f13119faf8c60edced1100ae37822.webp)
總結來看,對於幾年內就換車的年輕消費者來說,日系車保值率高低對他們沒影響,買誰都一樣,國產車外觀內飾配置動力更好,更有性價比;對於信仰合資車品質的中老年消費者來說,日系車最近一連串的質素問題、造假風波以及過高的售價也影響他們的購車選擇,原先非日系車不買的飯店小老板、職場小白領們,現在也開始關註在國產汽車中質素較好的吉利、長城了。
唯一的反例是寶駿的保值率超過了理想。這可能是因為寶駿作為網約車首選承擔了更多商用內容,二手換手率較高,市場比較繁榮,買賣活躍因此保值率相對較高。理想主要是家用,短期換車需求不強烈,流入二手市場的汽車較少,影響了保值率。
![](https://img.jasve.com/2024-7/ce56a813659e4aae6924f4ff8b15a2c8.webp)
日系車自身質素出問題導致保值率下滑。 年輕一代消費者消費習慣改變,用幾年就換車,老日系的可靠性耐用性沒有了用武之地。國產車量大管飽,外觀內飾動力配置全面碾壓日系車,保值率也在慢慢提高,價格卻只有一半。以長城H9為例,配置動力比同尺寸普拉多更好,保值率只有普拉多三分之二,但是價格也只有後者一半,同樣奉行豐田精益生產和質素管理體系,消費者會怎麽選一目了然。
又如日產逍客和坦克300,同樣的售價,動力配置全面碾壓,花拳繡腿的城市SUV和帶大梁的硬派越野,消費者會怎麽選,誰還在乎保值率?
長城以一己之力,單挑豐田、日產還有牧馬人,成了硬派越野這個賽道的明星公司。他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給日系車企出了一到算術題:成本和價格該怎麽算,才能在售價如此低的基礎上給消費者足夠多的動力和配置,以及遠好於日系的車身用料?這也是為什麽日本公司即便拆了一台五菱宏光mini也造不出五菱宏光的原因:打價格戰我們專業的,尤其是河北商家。
河北保定是北方電商之都,去年冬天保定電商把義烏300塊的軍大衣打到了50塊,一下子火出圈:「沒人能和河北人打價格戰。別人做電商不虧或者少虧錢,要麽打差異化。河北電商一上場:預虧20萬。」
![](https://img.jasve.com/2024-7/facb013b3c93b59dcd5c45d51ce1c4c8.webp)
長城汽車根植於保定,深諳河北電商之道。
「長城今年釋出的坦克700 Hi4-T,限量版70台,正選55秒全部被秒光。這款車對標奔馳大G,光物料成本就不止70萬。奔馳要按這個配置做,成本至少150萬打底。國產車殺價能力太強了。」一位奔馳銷售對作者說,現在國產車殺價有些「喪心病狂」。合資車再降價,也不會低於成本價賣車,國產車就敢賠錢賣車。以前只是新勢力賠錢賣車,今年老牌傳統車企也開始賠錢賣車,「什麽時候是個頭?」。他不知道的是,坦克700量產版的售價,比正選價便宜了近一半,42萬。
「簡單粗暴的價格戰,背後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 今年的重慶論壇上,吉利創始人李書福表示。
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指出,新能源汽車的降價,把傳統內燃機車也拖下了水。「很多客戶對我們提出降價要求,我們一步步在談判,甚至有的地方說‘你不答應我們就不付款’。」
汽車供應鏈T1的博世尚且如此卑微,可見價格戰已經把車企逼到了什麽地步。有數據測算,經歷了17個月的價格戰,所造成的損失,全國車企再裁員20%也補不回來。
EMBA有個經典案例就是東南亞摩托車陷阱。90年代國產摩托車大舉進入東南亞市場,價格便宜保養費用低廉深受歡迎。但如今越南、泰國等市場前五名幾乎都是日本廠商。原因就在於2000年到2010年左右,國產摩托在東南亞打了十年價格戰,導致供應鏈賺不到錢只能以次充好,整車質素快速下滑,保值率暴跌,故障率大漲。最終摩托車滯銷,車企盈利能力下滑,停止研發,發動機等關鍵部件靠采購日本車廠過活。成本上升之後價格戰無以為繼,終端市場價格對比日系廠商也沒有優勢,最終全面崩盤。
亞洲市場最先發展兩輪車。無休止的價格戰導致國產摩托覆滅。而與此同時,日本摩托依然堅持精益生產和自有產業鏈,積極研發新技術,沒有打價格戰。現在看來,國產汽車產業如果繼續無休止的價格戰,會不會也重蹈覆轍進入下一個摩托車陷阱?這就需要國產廠商的智慧了。
好在現在有車企主動跳出價格戰競爭了。
轎車和SUV領域靠價格戰戰無不勝的比亞迪,在其薄弱的越野車領域卻沒有開展價格戰,而是把價格提高了一倍。去年釋出的方程式豹,對標坦克300,但比坦克300貴了很多。
原因在於,方程式豹沒有選擇在燃油車領域發展越野車,而是另辟蹊徑,發展電動越野DM-O底盤,使用同樣技術的還有比亞迪在海外釋出的皮卡。同質化打價格戰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比亞迪打算利用自己領先的三電技術,另起一個賽道。這個賽道玩家不多,是個藍海,有先發優勢,有技術優勢,有品牌背書,還有比亞迪從豐田學到的全產業鏈模式,以及矽谷學到的敏捷開發。
全新賽道,劃時代的產品,全球領先的技術,比亞迪沒有理由賠錢賣還打價格戰?結果如何?比亞迪方程式豹在硬派越野細分市場拿到了銷量第二的好成績,僅次於坦克300。
但你說方程式豹質素有多好嗎?不見得。多位車主反映方程式豹半軸容易斷。5月比亞迪宣布為車主免費更換加強版半軸。但為什麽大家對豹5很寬容?因為這是新生事物,需要成長。10年前剛釋出的特斯拉modelS也一堆毛病,但那又怎樣?這是全新賽道,有問題可以理解。
姜文當時去北影參加座談會。陳建斌當時還是學生,站起來說我有一天要超過你。
姜文說,你不是要超過我,你是要另一山頭。
中國車企,敢於另起山頭的車企還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