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動巡航和車道保持為主的L2級或L2.5級駕駛輔助對我來說,主要是保障我喝水/吃零食那幾秒車的安全。其他場景下,它們好用的時候不多。
ACC有兩大優點,一是在長時間理想路況(如高速巡航或人人都規矩的擁堵路段)下可解放右腳,緩解肌肉疲勞。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開車的門檻,讓那些非油即剎、腳下沒準頭的二把刀司機也能相對安全穩健地跟車。
然而現階段ACC的「腳法」,在我眼裏也就是真人駕駛員60多分的水平,因為主流的感知方案——毫米波雷達 和網絡攝影機基本上只根據自己眼前最近一輛前車的動作來判斷加減速,這就導致 ACC的跟車沒有全域觀,行車節奏完全取決於前車司機的駕駛風格 。人家開得平穩,你的ACC就舒適;人家要是風琴腳,你的ACC也得一腳油門一腳剎車地忽快忽慢,這樣就放大了車流的波動效應和速度差,既不舒服也不安全。跟車時不光要盯著前車,還要看到前車的前車的前車……這是老司機的常識,但ACC做不到。對於自認為駕駛技術85分、喜歡把車開得又快又穩的我來說,遠不如自己開。
更重要的是,ACC還有很多辨識不到的情況。盡管它接管了方向盤和油門剎車,但你的註意力還是一刻也不能松懈。開車主要累的腦子,因為要始終保持全神貫註,而跟車和走直線在操作層面對我來說並不費勁,所以ACC和車道保持對緩解我疲勞的作用沒不大。
此外,ACC的標定原則畢竟是「文明行車」「安全第一」,一旦遇到變道、加塞的車只會一味減速避讓,絕不會堅持路權。美國相對車少、開車更規矩還好,到了北上廣這種交通密集型城市,中低速用ACC只能讓個沒完,就算你自己不急後車也得嘀嘀你了。
再說車道保持和糾偏,有時候是真的會幫倒忙。
1.路面上有些東西會導致系統誤辨識,比如在強光下反光的長直裂縫修補程式,新舊車道線位置不一樣並且舊線沒有充分抹除,路邊電線在特定光照角度下的陰影。這時候系統有可能把它們也誤以為是車道線,從而采取糾偏或減速動作,說實話有點兒危險——你在車道內走得好好的,突然有一股神秘力量跟你搶方向盤,換了小白司機沒準兒就慌了,進而下意識做出更多誤操作。下圖這段路我經常走,隔三差五就要被車道偏離警告抖兩下方向盤。
2、單車道路段遇到低速或不動的「障礙物」(比如人、兩輪車、汽車和遺灑物等)時,有時候你需要左側車輪稍稍跨過中央車道線躲一下(前提是對面沒車)。但如果你開了車道保持或糾偏,系統只會以為你是「意外」偏離車道,然後強行把方向盤往回拽,很容易撞上本來可以輕松躲開的障礙物。後來每次遇到這種情況,不管需不需要完全借道,我都先打一下轉向燈免得系統搗亂。
3.遇到半封閉的道路施工。長距離修路改道,可能會有新老車道線不按套路出牌的情況。如果這段路比較長,最好不要用車道保持和自動糾偏,否則這玩意兒很容易以為你「誤入歧途」想把你「救」回來,一介入沒準兒直接把你往兩邊路障上撞或者冷不丁來一腳急剎。殊不知這種場合下它以為的「正途」才是歧途。
4.路況變化可能使系統自動結束
如上圖,車道保持輔助的工作條件比ACC要多一些,車速低於70km/h、踩剎車、雨刷開到最大都會讓系統自動結束,而且結束時聲光提示效果在有些車型上不是特別醒目。建議車主們先看說明書熟悉一下使用條件,別以為高速上有了它就真的可以動不動雙手撒把。
所以對我而言,ACC和車道保持只是讓我在獨自長時間開車時能更安全地喝水或臨時放松一下手腳,其他絕大多數時間還是我自己開更舒服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