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做互聯網的朋友跟我說,此前他們策劃公司一直在研究互聯網爆點的規律,把這些年來爆火的內容、領域、號主等等全找出來,比如說張同學、淄博燒烤、洛陽老君山等等,做了非常細致而深入的研究。
他們希望找到其中的一些規律,然後提前策劃,引導互聯網的熱點和流量流向自己策劃的產品。
但最後失敗了。
他們發現 哪些東西,哪個事情,哪個人能真正火起來,除了最基本的「迎合大眾的情緒和樂趣,尤其是低俗情緒和樂趣」的規律外,絕大多數都是偶然性的。
比張同學拍攝拍得好,風格更奇特的很多;比淄博更好客、燒烤更好吃的也有很多;比老君山風景更好更適合裝逼的地方也更多。互聯網上那些突然間爆火的事物、人和地點,基本都是莫名其妙的,連火了的當事人都不知道原因在哪裏。
同樣,科目三創作者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麽能火。她的舞蹈比其他人的好看?更魔性?更有藝術?
科目三和前幾天爆紅的「鵝腿阿姨」一樣,真的不具備什麽走紅的特征,就像此前爆紅的拉面哥一樣,一切都是極其偶然的,有人買了鵝腿,有人覺得好玩安利了這個舞蹈,有人發短影片了,然後不知道觸發了哪一個神奇的按鈕,命運的齒輪就開始莫名其妙地轉動起來了。
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莫名其妙地走紅,其實還是現在的人們太無聊了。
做互聯網的這個朋友是學社會心理學的,他說,之所以現在互聯網上隔三差五就會有熱點,有梗,有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法,根源其實是互聯網群體的空虛和無聊。
他們的生活中缺乏穩定、持久、高質素的快樂和幸福來源,於是只能透過不斷跟隨互聯網,尋求熱點、新奇、打卡等等,來刺激無聊乏味的生活。
但互聯網上的這些熱點、梗、新奇,大多都是極其膚淺的,淺表性刺激,就類似於吸毒一樣的快感,只能獲得暫時性的快感。
一旦這股新鮮勁過去了,他們很快就會徹底扔掉曾經趨之若鶩的熱點和梗,轉而尋求更新奇的、更刺激的互聯網熱點。
朋友舉了一個例子,非常形象。
說現在的大多數互聯網使用者,就像一個家財萬貫的富二代渣男,父母只知道掙錢不管他,嚴重缺愛,自己不愛任何人,也沒有人愛他,他只能不斷地進出各種夜場,各種娛樂場所,找不同的女人,各形各色的,甚至人妖,玩各種稀奇古怪的遊戲,用各種口味的烈酒,甚至毒品,以不斷麻痹和刺激空虛無聊乏味的生活。
但是, 越是如此,他會越來越空虛和寂寞。
同樣,現在我們手上有手機,桌上有電腦,有無窮無盡的影視資源,有令人難以想象的遊戲,有豐富多彩的短影片,可以說無所不包。
但是,刷三四個小時,看幾百個扭屁股的美女影片,帶給人們的,往往不是快樂,而是更加空虛和無聊的精神世界。更不要說找到像小時候拎著小板凳在鄉村的打谷場上看集體電影的感覺了,或者在那個沒有智能電話時代,和女朋友一起去電影院看一場【鐵達尼號】後哭的稀裏嘩啦的刻骨銘心了。
很遺憾,科目三 只不過是空虛無聊的互聯網使用者們尋歡作樂的一個「道具」而已,是他們無聊乏味精神生活中一個有點意思的小小調味劑而已。
很快,他們就會把這一切拋諸腦後,然後找什麽科目四,科目五的梗去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