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拜登徹底破防了!地點莫斯科,中俄「頭等大事」曝光,訊號不一般!

2024-08-20汽車

據環球網報道,此前,中俄首屆和平利用外空事務磋商在莫斯科舉行。外交部條法司司長馬新民與俄羅斯外交部和平利用外空合作特別協調員別洛伊斯科就共同關心的和平利用外空事務問題交換意見。

今年5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就俄羅斯、中國共提的外空安全決議草案進行表決,雖然決議草案以7票贊成、7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未獲透過,但是決議草案呼籲所有國家,特別是具有太空探索能力的國家采取緊急措施,防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禁止從外太空對地面和從地面對外太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這一草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報道稱,決議草案呼籲所有國家,特別是具有太空探索能力的國家采取緊急措施,防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禁止從外太空對地面和從地面對外太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各國需要透過談判制定適當、可核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協定。

決議草案強調,各國有必要采取進一步措施,包括政治承諾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檔,防止外太空軍備競賽。決議草案重申,締約國有義務遵守1967年【外太空條約】規定,包括「不在地球軌域放置帶有核武器或其他類別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物體」。

就在此前不久,中國專機飛赴莫斯科,展開了一場關於和平利用外空事務的磋商。這次中俄的航天合作可是讓不少人眼前一亮,大家都在猜測這背後是不是還有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其實,中俄的這次航天合作,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交流,更是一次展示兩國戰略合作深度的機會。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這樣的合作無疑是向外界釋放了一種強烈的訊號:中俄關系已經超越了一般的雙邊關系,向更廣泛的全球合作方向邁進。

中俄之間有著深厚的戰略合作關系,這種合作在面對國際壓力時顯得尤為重要。就在不久前,中俄外長在萬象舉行了會晤,這次會晤不僅是一次外交禮節性的接觸,更是雙方就如何應對當前國際局勢的深度探討。這次會晤傳遞出了一個明確的資訊:中國不會袖手旁觀。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在面對西方國家的圍堵時,自然顯得更有底氣。

而在此前,在第14屆東亞峰會外長會在老撾萬象舉行期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應約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談持續了一小時二十分鐘,遠超預期。會談背景:一是拜登政府任期還剩不到半年,二是拜登「宣布退選」,三是亞太安全域勢繼續緊張。美西方整體對會談持樂觀態度。路透社與法新社訊息稱,布林肯向王毅表示,拜登總統以及將代表民主黨參與美國總統大選角逐的副總統哈裏斯,都相信美中關系穩定的重要性。

中國多次表明兩國之間應該友好相處,各自發達,誰也礙不著誰,但是美國的嫉妒心確實比較強,眼看著中國的經濟一天比一天發展的好,美國似乎寢食難安。美國一直瘋狂打壓別國,這對自身也有了反噬,現如今美國國內失業率呈增高趨勢,人民也都怨聲載道,可見是美國政府存在問題。現如今美國的政壇也陷入了漩渦,也不知道特朗普能否再次擔任總統,如果真的成功上任的話,那特朗普的確算是逆襲了,不過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哈裏斯似乎更占優勢。

針對對華政策,哈裏斯與拜登的意見差不多。她認為中美之間既要競爭又要合作,這與特朗普宣稱的上台後就要提高中國商品關稅到60%有很大差別。哈裏斯雖然並沒有要增加關稅的意思,但更沒有停下與中國貿易戰的意思。因此,她上台後大概率是會沿襲拜登政府的做法,在處理對華關系上可能會更加連貫和系統。並且,哈裏斯還曾在台海問題上指責中國「插手」過多,試圖分裂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她也是堅定地和菲律賓站在一起指責中國。

近年來,美國在多個領域對中國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措施,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在經濟領域,尤其是電動車領域,美國透過對中國電動車和零部件實施高關稅,旨在削弱中國的競爭力,保護本土產業。在南海問題上,美國透過加強在南海的軍事存在,包括航母戰鬥群巡航和聯合軍演,展示對中國在南海主權聲索的反對。在俄烏沖突方面,美國以中國「支持俄羅斯」為理由,對一些中國公司實施制裁,指控其違反對俄制裁規定。

盡管俄烏沖突只是一場局部沖突,但雙方的戰略資源消耗卻是無法避免的。作為全球最重要的一極,中國無需依賴其他任何國家,也不應偏袒任何勢力。只有保持中立立場,才能最大程度地捍衛自身利益,這才是高度智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