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安全,一方面要靠駕駛員遵守交通規則,另一方面要看AEB和白車身、安全氣囊等主動和被動安全要素。
白車身對車輛安全至關重要,沃爾沃之所以能打造出安全的品牌象征,就是因為其中高端車型 硼鋼 使用量可以達到30%。日韓車之所以不經撞,就是因為偷工減料,大量使用低強度鋼材。
就以白車身來說,本土車企中最良心的是以一汽、上汽、奇瑞為代表的國企,和以長城、吉利為代表的私企。
做一個簡單科普,鋼的強度指標有屈服強度和拉抗。從高到低可以分為熱成型鋼(PHS)、超高強度鋼(UHSS)、高強度鋼(HSS)。
熱成型鋼(PHS),屈服強度圖上是1000-1200,拉抗強度1200-1600;
超高強度鋼(UHSS),屈服強度是600-1200,拉抗強度800-1600;
高強度鋼(HSS),屈服強度200-600以內,拉抗強度300-700左右;
有些企業還會用AHSS,比HSS強,但又不如UHSS,屈服強度300-600,拉抗500-1100。
一般拉抗強度都是高於屈服強度的,所以很多新勢力就玩文字遊戲,說鋼材強度,就用抗拉強度,顯得數碼大一些,方便忽悠消費者。
在AB柱用PHS,然後剩下的都用HSS,這樣在宣傳上,重點突出用了1500/2000Mpa的熱成型鋼,但用了多少比例就隱晦其詞。
說比例就用高強度鋼和鋁合金比例占比數據,雖然用的只是最普通的HSS和鋁合金,但比例在宣傳上可以到達70+%、80%,讓不懂的人覺得很厲害。
要知道鋁合金強度很低的,主要作用是輕量化,在碰撞中只能用於吸能。一些新勢力把300Mpa的鋼標HSS,但這種鋼在碰撞中無法保障乘員安全。
作為對比,在官方的PPT上,國企是最老實的,會很清楚的表明使用的鋼材和比例,以及用在哪些地方。
比如下圖是奇瑞瑞虎7的白車身,作為國企,奇瑞標鋼材強度都是用屈服強度。
瑞虎7是2016年的車,現在6.99萬起步,雖然相對於奇瑞2024年(熱成型鋼20+%,高強度鋼88%)的車有差距,但相對於日韓這些豆腐車而言要硬不少。
下圖是上汽榮威RX5,現在起步價7.99萬,作為老牌國企,上汽標的就更嚴謹,屈服強度和拉抗強度都標出來,還有餅狀圖說明比例(圖中為老款),最新款的RX5的PHS占比12.4%,AHSS以上占比44%,HSS以上占比79%。
下圖是榮威Imax8的白車身,當年GL8在中保研測試中A柱彎折,宋Max在碰撞中A柱彎折B柱斷裂,測試的MPV中唯獨榮威Imax8大分小分全部優秀,堪稱當年最安全的MPV。
不同的企業在鋼材使用上有區別,奇瑞是PHS、UHSS、HSS梯度使用,上汽是PHS、AHSS、HSS梯度使用,都是比較良心的。
日韓車和一些新勢力只在AB柱用少量PHS,剩下的全是HSS,新勢力還會有鋁合金,並把鋁合金吹的像「不壞金身」一樣。可以說,車身除了少量PHS之外,其他用料品質是斷崖式下跌,堪稱豆腐車身。
比如下圖是某號稱80%使用高強度鋼的韓系車白車身。紅色部份的鋼材和車前部的吸能潰縮結構可以使其透過各種「開卷測試」,但真到實戰環節,這種豆腐車身就會原形畢露。
正是因此,長城的車可以高架橋跌落20米,車內乘員只受輕傷,奇瑞可以「時速125,保命靠瑞虎」,吉利可以師承沃爾沃抗住魔鬼碰撞。
但日韓車則往往在碰撞中卷成麻花,成為別人的吸能盒。一些新勢力宣傳口徑上鼓吹「1500Mpa+1500Mpa=3000Mpa」的奇談謬論,真出了事故就變敞篷車了。
其實, 傳統車企在白車身、動力系統、底盤懸掛等方面的技術底蘊是遠遠超過新勢力的, 很多新勢力只會做車機和智駕,新勢力反復吹車機和智駕根源在於其他方面不如傳統車企,真的沒啥好說的,所以只能宣傳車機和智駕。
這和此前豐田亞洲龍把真皮方向盤、真皮座椅、真皮檔把、前排座椅電動可調、後排座椅6:4可倒,作為「五大殺手鐧」來宣傳如出一轍。因為 豐田這些年不斷減配後,真沒啥可以拿出來吹的, 所以就只能拿「五大殺手鐧」糊弄人。
很多新勢力根本搜不到其白車身的詳細數據,只有含糊不清的話術,因為在白車身、動力系統、底盤懸掛等方面,新勢力實在沒啥優點。
新勢力最擅長的就是行銷和起名字,雖然子系統和各個模組基本依靠從上遊采購,但把上遊供應商的東西改名字,創造出「玄武車身」、「靈圖底盤」等詞匯營造出仿佛自己在白車身和底盤上遊很深的造詣,仿佛自家的車身和底盤是鶴立雞群的存在。
事實上,這些上遊供應商的東西也不過只到達傳統車企的平均水平。
當下,一些新勢力有很強的輿論操控能力,玩弄輿論,營造科技光環,仿佛傳統車企都是廢物,只有新勢力掌握先進技術。
其實,新勢力才是組裝廠,傳統車企有非常完善的供應鏈,有自己開發叠代的平台,而且已經具備國際頂級水平,比如 通用、奧迪買了上汽的平台,路虎、捷豹買了奇瑞的E0X平台,賓利、保時捷與某國企正在洽談。
這和之前豐田買比亞迪電動技術不同,因為豐田買的是電池和電機,在機械素質方面完全是豐田自家的東西。
賓利、保時捷、路虎、捷豹、通用、奧迪則直接在整車平台上買國企的技術,雖然車打著西方品牌的車標,但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關鍵核心全部用的是國企的技術。 雖然很多人看不起傳統車企,特別是看不起車企中的那些國企,但 賓利、保時捷、 路虎、捷豹、 通用、奧迪顯然是識貨的。
傳統車企有非常完善的質素把控體系,以奇瑞來說, 由於銷量一半來自出口,不僅零部件驗證就要1年以上,奇瑞還需要在全球各地進行整車兩冬一夏測試,因而新車上市往往非常墨跡。
新勢力則往往拿已經被市場淘汰的老車平台拉皮裝潢,或者從上遊供應商買買買拼湊一輛車,配上沙發、彩電、大冰箱,以互聯網行銷掌握流量,營造出新勢力的科技感,卻把消費者當小白鼠試車,出了問題就「萬物皆可OTA」來糊弄消費者。
由於新勢力善於玩弄輿論,這影響和誤導了很多人,直接導致很多人覺得傳統車企是廢物,新勢力掌握核心技術。但事實完全相反,鐵流不禁為傳統車企叫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