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享界S9銷量前景,之前有個問題下一堆人各種陰陽怪氣,我已經忍不住回答過一波。
當時訊息還停留在24小時大定2500的數據,如今新訊息已經出來了:
72小時大定突破4800,數據已經超出預期。
我還是那句話,這是頂著純電+轎車+工作日三重影響實作的成績,已經相當不錯。
不出意外的話享界S9會成為與問界M9並立的國產豪車雙子星,我仍然維持後續月銷5000~8000的判斷。
其實當初看到享界S9純電先發,我就猜到了早期的訂單情況和知乎可能的反饋。
所以釋出會當天我的回答中,特意開篇就亮明觀點:
受限於行政級轎車市場天花板,我認為享界S9銷量比較難完全復刻問界M9的銷量奇跡;但享界S9在高端市場取得成功,與問界M9並立為50 萬級中國豪車雙子星,我認為幾乎毫無懸念!
某些人不知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享界S9目前的大定成績真的差嗎?
既然如此,我現在把話掰開揉碎說清楚。
目前國內行政級轎車市場,核心的玩家還是BBA,代表產品56E,這點大家都很熟悉。
隨著國內新能源車突飛猛進,尤其是問界M9上市後席卷豪華市場,BBA被打到大降價,這點大家也都清楚。
但正如俗話所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BBA下滑歸下滑, 目前56E平均下來每月各自賣個一萬多或八九千仍然問題不大。
或者換句話說,行政級轎車市場總盤子仍然有數萬的量級。
既然如此,為何當初我反復強調「行政級轎車天花板」呢?
因為如果動力形式局限在純電,仍然會有相當數量的高端使用者存在裏程焦慮。
高端使用者對日常形勢經濟型相對不那麽敏感,尤其是插電/增程其實大多數時候使用成本也很低,純電在這方面優勢有限;
偏偏高端使用者相對更看重時間成本,裏程焦慮的情況其實相對平價車主未必好太多。
目前市場中很多案例,已經證明高端市場純電普遍相對更難做。
知乎上有不少人看不起蔚來,覺得蔚來銷量始終有限,換電包袱又太重。
但實際上,蔚來高端品牌塑造相當成功,換電企業確實能減輕部份裏程焦慮,在相對較難的純電市場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即使如此,蔚來ET7近期月銷量也不過千台左右。
要知道,問界M9早期訂單並不是特別爆,恰恰是後續口碑傳播逆勢上揚才是真的逆天。
享界S9很難完全復刻問界M9的銷量奇跡,但前排回答連周末都不到就開始斷言失敗,簡直離譜。
雖然是正選,但享界S9釋出時間並不是周末,24小時對多數使用者來說連試駕都不夠。
頂著純電、轎車和工作日三重影響,仍然能拿到2500的大定,這成績還差?
我看到有回答批評應該純電增程同時發,這種觀點我認為不無道理。
享界S9本來規劃的就有增程版本,如果增程純電同時發, 早期月銷連續破萬沒有任何難度。
不過據我了解,享界S9選擇先發純電有各方面的因素,一定程度上是刻意為之。
享界S9選擇先發100度大電池純電,比較核心的一點是希望借助問界M9打下的底子實作 擴圈 。
說實話,800km純電日常用已經足足夠,絕大多數場景也不會有多少焦慮,但奈何使用者(尤其是保守型使用者)還是會有顧慮。
如果增程純電同時發,大概率跟問界M9一樣多數使用者會選增程。
反過來先發100度大電池純電,短期銷量可能承壓,但更有助於純電相關技術和品牌認知傳播。
既然問界M9已經在高端圈層打下來很好的底子,華為肯定是希望能拓展消費圈層,避免品牌被增程過渡繫結。
不論研發還是產品布局都是多條腿走路,這也算是菊廠的一貫風格。
總而言之,享界S9釋出時間還比較短,但24小時訂單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甚至可以說在行政級轎車市場取得了不錯的開端。
之前我的預測是享界S9保守估計月銷5000~8000,樂觀預計早期能破萬。
現在看來純電版談不上大爆,未必能達到破萬的樂觀預期,但我仍然維持月銷5000~8000的判斷。
後續增程版上市後,破萬的樂觀預期仍然有不小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