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如何評價享界S9上市24小時大定僅為2500輛,余承東之前表述今年預售6萬輛,這一目標是否能達成?

2024-08-08汽車

享界s9為什麽上市成績差,讓很多爵士百思不得其解,我看了很歡樂,我想說:

有沒有可能這件事情撞上了你們的閱歷空白區?
你們把行銷汙名化後,有沒有想過全國高校的行銷課程講啥?

m7和m9賣的好,除了suv家用市場更大、華為品牌vs蔚小理比亞迪等國內品牌的溢價、增程解決了電車焦慮的要素外,其實還有一個關鍵是價格區間設計很好。(當然結合m5、s7和s9的情況來看,只能說是歪打正著)

m7主打20多萬的區間,買過車看過車就知道, 20多萬suv是非常高不成低不就的,往低,十來萬的效能幾乎能全覆蓋到20萬,往高,社會普遍認知的豪車suv又完全夠不上——GLC、X3、Q5L。

所以 部份有著「車象征是身份」認知的人 ,再加上對華為有點好感,認為加上華為可以解釋「這輛車為什麽要花20多萬」這個問題,所以很容易就在宣傳下買了m7。

本質上,買m7也是買個標。
問界賣回給賽力斯後,難說這種「華為≈同價位bba豪車品牌」的認知能維系多久。
就算特斯拉,曾經試圖用毛豆3對標34C,但是現在也明智的另開賽道

同樣到m9,同樣是打了同價位沒有新能源選項的價格設計。

很多選擇這個區間的客戶,基本已經是多輛車,而且大部份會有一兩輛價格檔次遠高於m9的油車(80萬以上),當然升級到m9的也有,但是根據二八原則對市場的劃分,升級的不是主力。(類似房地產前幾年,2剛需2置換6投資,最有錢的那批人才是主力)

講回這批有錢人,想換電車省油(沒錯,他們的確就是會看省油),基於社會身份,不能太便宜,想想這個區間好像就m9能靠華為的行銷撐住,所以m9也成了。當然還有理想和蔚來,但吃虧在品牌沒有華為的加持大。(又到賣商標的問題上了)

除此之外,兩款車的本質是家用車,m9車主有更豪華的私家車,所以選擇就可以——千金難買心頭好, 只需要考慮個人意願和家庭需要(空間)

但是,商務內容車的考量和家用suv完全不同。

對國企來說,45萬不在考慮範圍內,S9太張揚(品牌、新品)哪個部門/國企敢先上,一定是出頭鳥,特別是這幾年國家三令五申過苦日子,而且路上的行政氣場,和紅旗奧迪沒得比。至於低一檔,帕沙特坐後排也非常夠了。

五月出差返程趕飛機,對方派了輛帕沙特,後排的空間讓我非常驚訝,說誇張點就是以為是輝騰了。當然,我的身高不夠185(狗頭)

對於私企來說,價錢不是問題,問題是夠不夠排面。例如前幾年的埃爾法熱,加價40萬,120萬提車都要搶,就是因為排面,你拿這車接人,目的是讓人家能看到你的實力的一部份。(企業買車私用再抵資產的內容這裏就不講了)

講排面

你買一輛34C,你買一輛m7,你買一輛皇冠,別人會認為你現在的上限就到這裏。
你買一輛Su7,別人根本搞不清楚你的上限。
你買一輛m9,別人知道你是買一台玩具

你買一輛S9做接待……

拿什麽和奔馳邁巴哈、S、A8L對比?7系比較少見商用,比較多是自用。
對比56E,硬要說「不相上下」(我聽了臉紅)那就認了,但是行銷裏有一點,客戶的第一眼認知很重要。 56E開出來就是豪車,S9還需要解釋一番哪裏好,不解釋>解釋,S9就掉了一大檔次。

更不要說,商務車都是配司機的,吹的智駕也沒有發揮的空間啊。

至於說S9家用,那是真愛,我給你點贊。

結論:行銷汙名化不可怕,可怕的是真正該行銷的人不懂行銷。

我第一次看Su7的資料就是公布售價的那次釋出會,當我看到防嗮玻璃的時候,我一個晴雨天都不打傘防嗮的男人,都能明白這車成了。

看看Su7的定位,再想想S7是怎麽死的,就能預判S9是怎麽涼的了。

分類:C級轎跑,和大部份競品區隔,同時C級車可以覆蓋B級家用。
價格:21-29,填補高不成低不就的空白,而且產品力也大幅超越
受眾:原有米粉基本面+米家lot/蘋果使用者+女性客戶的組合拳
這就是行銷,產品力+產品呈現+精準受眾+精準價位,然後才是到宣傳

S7呢?你能想到什麽?現在的S9,你能想到什麽呢?

S7在「穩步交貨」越來越少,S9大定,更是振奮人心。

且聽龍吟!